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丹

作品数:19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同位素
  • 6篇月球
  • 4篇氮同位素
  • 4篇地质
  • 3篇地层
  • 3篇地质图
  • 2篇地层学
  • 2篇地层学研究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循环
  • 2篇岩石
  • 2篇元古代
  • 2篇生物地球
  • 2篇生物地球化学
  • 2篇生物地球化学...
  • 2篇剖面
  • 2篇撞击坑
  • 2篇化学循环
  • 2篇古海洋

机构

  • 14篇中国地质科学...
  • 7篇南京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辽宁省第七地...
  • 1篇辽宁省第五地...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航天恒星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西安航天天绘...
  • 1篇西安航天恒星...

作者

  • 19篇王丹
  • 6篇王梁
  • 6篇丁孝忠
  • 4篇凌洪飞
  • 4篇庞健峰
  • 4篇韩坤英
  • 3篇刘福来
  • 3篇朱祥坤
  • 3篇李达
  • 3篇王舫
  • 2篇王丹
  • 2篇韩同林
  • 1篇郑洪伟
  • 1篇蒋宗胜
  • 1篇赵海香
  • 1篇郭敬辉
  • 1篇陈永权
  • 1篇杨爱华
  • 1篇陈曦
  • 1篇汪亚平

传媒

  • 5篇岩石学报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球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丹东地区古元古代晚期花岗岩对胶-辽-吉带造山作用的制约
2022年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胶-辽-吉带造山过程保存了丰富的变质-变形、岩浆-构造热事件与成矿作用记录,带内广泛存在的高压麻粒岩变质作用演化p-T-t轨迹呈顺时针,指示胶-辽-吉带经历了俯冲-碰撞-后碰撞折返伸展造山过程,但这时期的俯冲碰撞或陆-陆碰撞与之后伸展造山作用的时代目前仍有争议。本文对丹东地区大楼房古元古代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和Lu-Hf同位素测试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岩浆锆石加权平均年龄1873~1869 Ma,获得岩体的侵位时限为古元古代。大楼房岩体以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具有高SiO_(2)(72.39%~74.20%)、中等Al_(2)O_(3)(14.66%~15.40%)、中等CaO(1.35%~1.84%)和低MgO(0.07%~0.35%)含量特征,稀土配分曲线右倾型,具强烈的Eu正异常;微量元素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P、Ti等高场强元素,为准铝-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与Ⅰ型花岗岩类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εHf(t)值为-1.76~+1.45,锆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607~2425 Ma,代表岩浆源区不仅来自地壳物质再循环,还有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物质加入到地壳中或有新生地壳的生成。不同于碰撞后伸展造山作用的花岗质岩石,丹东地区古元古代晚期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俯冲作用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弧花岗岩特征类似,且与北邻的集安地区泥质麻粒岩变质年龄相近,暗示胶-辽-吉带在古元古代晚期可能仍然存在俯冲碰撞作用,这对探讨该造山带的造山作用及其后的碰撞后伸展作用的过程和时限提供了重要约束。
杨佳林杨佳林刘福来宋维民杨晓平王舫
关键词: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
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小女寨变辉长闪长岩的成因及其对钴镍富集成矿作用的制约被引量:1
2024年
辽吉造山带是华北克拉通一条重要的古元古代造山带,该造山带在古元古代盆地拉张时期接受了大量陆壳沉积物,这些沉积物质组成和多期的岩浆-变质事件为辽吉造山带富集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辽吉造山带内除了发育与千枚岩-片岩相伴生的沉积岩-变沉积岩容矿型铜钴矿床,还发育与基性岩相伴生的岩浆型铜镍钴矿床。然而,对于岩浆型Co-Ni矿的富集成矿模式及钴镍富集规律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选取辽河群小女寨变辉长闪长岩开展了岩相学、矿物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及硫化物硫同位素的研究,以进一步理清辽河群Co-Ni成矿机制及物质来源。变辉长闪长岩具有变化的SiO_(2)(26.1%~57.3%)、MgO(2.90%~25.0%)、CaO(3.17%~10.7%)和FeO^(T)(6.43%~38.94%)含量,属于钙碱性系列。具有轻稀土富集和重稀土平坦的稀土配分模式,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Ta、Nb、Ti)。锆石U-Pb同位素分析获得的变辉长闪长岩变质原岩的形成时代为~2.17Ga。锆石εHf(t)值的变化范围为-1.3~+5.0,指示基性岩的岩浆源区来自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可能与岩石圈伸展作用相关。变辉长闪长岩中钴镍主要赋存于辉砷钴矿(Co:14.8%~31.3%;Ni:2.92%~14.2%)和镍黄铁矿(Co:5.70%~8.53%;Ni:27.3%~34.0%)中,富Co-Ni的矿物与石英、绿帘石等矿物共生,指示其成矿作用可能与晚期热液有关。小女寨变辉长闪长岩硫化物的S同位素分馏程度较弱(+4.5‰~+5.5‰),表明成矿物质来源均一。且具有比地幔更重的δ^(34) S值,表明硫化物的S可能来源于大陆地壳。小女寨地区2个钻孔岩心样品均具有较高的Ni(0.09%~0.94%)、Co(0.01%~0.13%)和Cu(0.02%~0.79%)品位,表明辽吉造山带古元古代变基性岩具有Cu-Co-Ni的成矿潜力。
王娜王丹刘福来王舫马双魏巍孙立秋
关键词:辽河群古元古代
硼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富集成矿机制被引量:1
2024年
硼是一种关键的非金属战略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建材、纺织和核技术等领域,其在新兴战略产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综述了硼的地球化学特性、同位素分馏行为及全球主要硼矿的分布与成因机制。硼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地壳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地幔。在不同地质过程中,硼元素经历了分异作用,导致不同岩石单元的硼同位素发生分馏。硼在地壳中的超常富集过程会形成硼酸盐矿物,这些矿物的形成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和氧逸度)对于硼矿床成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几种主要硼矿床的矿物组成及其成因机制,包括火山沉积型、现代盐湖型、海相蒸发盐型、矽卡岩型和沉积-变质型矿床。此外,中国的硼矿类型也十分丰富,其中最重要且储量最大的硼矿床为辽吉地区的沉积-变质型和青海-西藏地区的盐湖型硼矿床。文中详细介绍了这两类硼矿床的矿物组合特征、产状、年代及成矿模式,并对未来研究中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梳理。
王丹蒋宗胜田忠华赵海香王娜王雅涵刘冰
关键词:硼酸盐矿物
月球雨海地区皮西亚斯撞击坑水平碎屑岩层的发现
月球皮西亚斯(Pytheas)撞击坑位于月球正面雨海的西南,沿坑形态呈近圆形,直径约13km,中心位置:20.5687°N,20.5597°W.研究发现,在月坑形成之后,坑壁发生了多期滑坡堆积.其中的水平碎屑岩层发育较好...
丁孝忠王丹庞健峰韩坤英韩同林郑洪伟许可娟王梁金铭
关键词:月球表面
南华盆地成冰纪间冰期地层的氮同位素研究
本研究选取了扬子地台三个不同水深的钻孔剖面,由浅至深分别为斜坡相的道沱剖面(贵州)、民乐剖面(湖南)和深水盆地相的湘潭剖面(湖南),针对成冰系(南华系)间冰期大塘坡组/湘锰组地层开展氮同位素分析,探讨海洋环境、氮储库与生...
王丹朱祥坤闫斌
关键词:氮同位素海洋环境生物演化
1∶250万月球地质图符号库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5
2020年
为解决1∶250万月球数字地质图在多单位协同编图过程中缺乏统一、规范的地质图符号、制图模板造成不同图件之间信息不统一的问题,通过ArcGIS平台,和其他矢量图形软件,参照我国第一幅1∶250万月球地质图(虹湾幅)的符号,设计编制了一套月球地质图符号,其包含月球撞击坑物质、盆地建造、构造和岩石特性等地质信息.并建立了分类存储、可移植的符号库和统一的编图模板.该套标准化符号、符号库、编图模板有利于多单位共同规范的开展1∶250万数字化月球地质图编图项目,提高编图效率,同时也为我国开展其他类地行星地质编图的国际合作,编制统一、规范化的地质图奠定基础.
许可娟王梁韩坤英韩坤英丁孝忠王丹王丹凌宗成
关键词:月球地质图编图符号库
基于RS-GIS的月球地质图编图研究
本文利用多源遥感数据,结合GIS等高新技术进行月球地质图编图研究。现将月球北极地区作为研究区,以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月球科学探测数据为基础,以Luna系列、Apollo、Clementine、Lunar Prospect...
王丹王梁丁孝忠韩坤英庞健峰许可娟
关键词: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三峡地区岩家河埃迪卡拉系-寒武系界线剖面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湖北宜昌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系-寒武系界线位置尚存争议,跨越这一界线的岩家河组地层的分段工作也缺乏统一的意见。对岩家河剖面开展岩相学和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揭示其碳同位素演化可与扬子板块内滇东北老林剖面和肖滩剖面对比,即自下而上在该界线附近存在一个大的δ13C负漂移、一个稍小的δ13C负漂移和一个大的δ13C正漂移。结合该剖面小壳化石首次出现的层位位于碳同位素大的负漂移之上的生物地层学证据,建议将埃迪卡拉系-寒武系界线置于δ13C大负漂移顶部和小壳化石出现层位的底部。埃迪卡拉系-寒武系界线附近的这一负漂移具有全球对比性,可作为三峡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埃迪卡拉系-寒武系界线划分的标志之一。此外,根据碳同位素演化、岩石地层学和小壳化石资料以及与板块内滇东北地层剖面的对比,将岩家河剖面岩家河组划分为3段,它们分别相当于滇东北的朱家箐组的待补段、中谊村段和大海段。
王丹凌洪飞李达陈曦
关键词:化学地层碳同位素岩石地层
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氮同位素指标在古海洋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正>氮元素(N)不仅是氨基酸、核酸、色素等生物分子的重要成分,也是生物的限制性营养元素,对生物生产力和生命的演化具有重要作用。在不同的氧化还原环境下,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式和氮同位素的分馏显著不同,因此,保存在海洋沉...
王丹朱祥坤凌洪飞
关键词:古海洋学氮元素生物循环
文献传递
月球第谷区域内“冻融地貌”的发现被引量:4
2017年
随着月球探测的不断深入,月球上是否有水或水冰的存在已引起开展行星和月球研究的科学家们的高度关注。以往的研究多偏重于仪器的探测,以及极少量的样品测试分析,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我们通过对月球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资料的详细解析,从水和水冰形成的特有的地貌类型——冻融地貌入手,发现月球上存在大量由冻融作用产生的与地球相似的"冻融地貌"类型,主要有:冻融泥流、冻胀丘、冻胀脊、冻胀裂隙、热融塌陷、热融滑坡等,并且以哥白尼纪的第谷月坑及周边保留最多、最好和最完整。这些"冻融地貌"的发现,对探讨月球上是否曾经存在水或水冰,以及进一步开展月球形成演化等科学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王丹王丹丁孝忠韩同林韩坤英庞健峰王梁
关键词:月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