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进

作品数:6 被引量:7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胁迫
  • 2篇光合速率
  • 2篇红砂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多样性
  • 1篇悬浮培养细胞
  • 1篇盐芥
  • 1篇盐生草
  • 1篇盐胁迫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区
  • 1篇生草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物土壤结皮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特征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王进
  • 2篇谭会娟
  • 2篇李新荣
  • 2篇赵昕
  • 2篇鲍婧婷
  • 2篇刘玉冰
  • 1篇曾凡江
  • 1篇李小军
  • 1篇鲁艳
  • 1篇何明珠
  • 1篇苏洁琼
  • 1篇陈翠云
  • 1篇周生荟

传媒

  • 5篇中国沙漠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固沙植被区生物土壤结皮中蓝藻群落的多样性被引量:6
2015年
采用非培养法对腾格里沙漠沙坡头固沙植被区的蓝藻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蓝藻通用引物PCR扩增其16SrDNA序列并构建16SrDNA文库,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比对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通过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Chao和ACE丰富度指数及Simpson优势度指数对蓝藻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腾格里沙漠沙坡头地区蓝藻可分为5大类:颤藻目(Oscillatoriales,64.55%),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1.82%),念珠藻目(Nostocales,16.36%),宽球藻目(Pleurocapsales,6.82%)和未分类蓝藻(10.45%)。人工固沙植被区经过57年的恢复,蓝藻群落Chao和ACE丰富度指数均明显小于天然植被区(恢复逾100年),而且其群落结构与天然植被区仍然存在着统计学显著差异的区别,说明荒漠区生态系统微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鲍婧婷王进陈翠云
关键词:生物土壤结皮蓝藻生物多样性
不同林龄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的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特征被引量:21
2016年
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是宁夏沙坡头地区的主要固沙灌木,建植初期表现出较强适应性,但随着年龄增长和土壤水分耗竭,开始出现衰退。为探明灌木年龄与其退化的关系,野外原位测定了不同林龄(3、13、25龄)柠条的叶水势、叶相对含水量、叶表观导水率、净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分析了其光合特性与叶水势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柠条的光合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中龄、幼龄的光合能力高于老龄,而水分利用效率低于老龄;(2)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叶水势的非线性关系,反映出不同林龄柠条采取不同策略应对干旱胁迫,幼龄柠条通过快速关闭气孔来减少水分散失,而中龄和老龄柠条通过调整水分利用策略来应对干旱。老龄柠条通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使水分利用最大化,但其植物水势和光合的降低可能导致生长减缓和衰退。
鲍婧婷王进苏洁琼
关键词: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
盐胁迫对盐芥悬浮培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以盐芥悬浮细胞为实验材料建立"悬浮细胞/盐胁迫"体系,并运用透射电镜技术对盐胁迫下盐芥悬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未胁迫下,盐芥细胞中各细胞器结构完整;300mM NaCl胁迫6h后,开始出现质壁分离,细胞质具有较高的电子密度;胁迫12h后,出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线粒体数目增多,多数变成月牙形,内部模糊不清,高尔基体失去正常形态,变得松散,"反式"面分泌小泡以"出芽"方式出现,同时发现胞内有"吞噬泡"存在。实验说明盐芥悬浮细胞能短时间耐受高浓度(300mM)的氯化钠胁迫,当胁迫时间延长为12h,细胞受损严重,亚细胞水平表现在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细胞"自我吞噬"可能在盐芥细胞盐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王进李新荣
关键词:盐胁迫悬浮培养细胞盐芥
矿业废弃地先锋植物盐生草在镍、铜处理下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镍(Ni)、铜(Cu)单一处理(0、50、100、200、400mg.kg-1)对金昌Ni/Cu尾矿库先锋植物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幼苗Ni、Cu积累、膜脂过氧化程度与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生草幼苗叶片及根部Ni、Cu含量随土壤中Ni、Cu含量的增加而增加,Ni、Cu含量以根部含量为高;叶片及根部丙二醛(MDA)含量随Ni、Cu处理浓度升高显著增加,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Ni胁迫下盐生草叶片中仅抗坏血酸酶(APX)活性随Ni浓度增加总体呈增加趋势,在对抗Ni胁迫引起的氧化胁迫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根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随Ni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在减轻Ni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Cu胁迫下盐生草叶片SOD和APX活性较对照有所增强,在减弱Cu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根部上述5种抗氧化酶活性随Cu浓度增加总体呈增加趋势,在缓解Cu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鲁艳李新荣何明珠赵昕李小军王进曾凡江
关键词:盐生草抗氧化酶
红砂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基因cDNA片段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研究了参与非生物胁迫的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基因在红砂抗旱中的作用.通过实验克隆得到了红砂MAPK基因550 bp的cDNA片段,与已知的植物MAPK基因的相应片段表现出较高的同源性(最高达80.5%).MAPK基因在红砂叶片和茎中无组织特异性表达,且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其表达量增加,说明MAPK基因在红砂抗旱中起重要作用.
刘玉冰王进谭会娟赵昕
关键词:红砂MAPK基因
荒漠植物红砂在持续干旱胁迫下的光保护机制研究被引量:33
2010年
红砂(Reaumuria soogorica)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半荒漠地区的多年生半灌木,自然生境下具有很强的耐旱、耐高温和高辐射的能力。本实验在人为控制水分进行持续干旱胁迫的过程中,通过测定红砂的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来研究红砂干旱胁迫下的光保护机制。结果表明,土壤相对含水量下降的过程中,红砂叶片水势也相应地下降;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由‘双峰型’逐渐趋向‘单峰型’;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植物接近休眠时下降;净光合速率(Pn)、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非循环式电子传递效率(ΦPSⅡ)在中午都明显降低;干旱胁迫下初始荧光(F0)出现明显的升高,日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说明红砂在干旱期间,采取了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热能耗散和PSⅡ反应中心可逆失活两种光抑制的保护机制来度过干旱维持生存。
周生荟刘玉冰谭会娟王进
关键词:红砂干旱胁迫净光合速率光抑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