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猛 作品数:20 被引量:90 H指数:6 供职机构: 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化学工程 更多>>
广东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运行期职业病危害与应急救援现状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运行期潜在的职业病危害与应急救援设施设置状况,有效地预防职业危害事故发生。方法2020年6—10月运用现场调查、工程分析、现场实验法等调查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相关情况。结果广东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刺激性物质、硫化氢、氨、氯气、六氟化硫及夏季高温。车辆段内检修库、工程车库、洗车线和污水处理站可能发生的职业病危害有急性硫化氢中毒、急性氨气中毒、急性氯气中毒、眼部、皮肤刺激或中暑;车站内污水泵房与废水泵房可能发生的职业病危害有急性硫化氢中毒和急性氨气中毒;主变电站110 kVGIS室与33 kV配电室可能发生的职业病危害有缺氧窒息。结论针对可能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不同场所设置了相应检测报警装置、事故通风装置、应急药箱及应急洗眼喷淋器等应急救援设施。通过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设施与应急救援预案,强化应急管理,有效地避免或减轻员工职业伤害。 范小猛 舒友梅 冯玉超 袁豪乾 张海 刘移民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职业病危害 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扩建工程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为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与安全,对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扩建工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提出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具体方案。方法收集相关资料,采用工程分析法、类比法、文献研究法等按照相关法规标准对该扩建工程进行分析与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结果该扩建工程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包括生产单元与辅助生产单元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警示标识等方面内容,如燃机罩壳、蓄电池室、配电间、电缆夹层、GIS间、电子设备间等场所换气次数不少于12次/h,废水处理、化水车间储药间、余热锅炉加药区等场所应急洗眼喷淋装置服务半径<15m,设计均符合GBZl-2010、GB/T50087-2013等标准规范要求。结论落实前期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与职业病防护设施施工验收,确保工程运行时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范小猛 邓颖聪 陈琳 岑子博 刘移民关键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 职业病防护设施 基层安全生产监管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5 2013年 为切实了解我国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基本现状,对广东省某地进行调研,走访调查县乡2级安全监管相关政府机构,跟踪记录其日常监管执法工作。重点梳理和分析安全监管体制、安全执法机制、安全监管模式3个层面的问题。结果表明: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突出的体制性和需求性矛盾,表现出监管力量单一、乡镇监管机构执法权限不足、监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等问题;应该从构建多元化基层安全监管模式、推进乡镇安全监管法制化等方面解决基层安全监管工作中的体制性矛盾,并采取优化人员遴选与培训方式、落实执法设备标准化建设等措施来解决这些矛盾。 陈国华 安霆 范小猛关键词:委托执法 某化学制药厂职业病危害及关键控制点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化学制药厂及关键控制点,探讨与其相适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制度,为化学制药厂职业病危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以及对检测数据的分析等方法综合评判关键控制点及其防护措施.结果:化学... 许启荣 肖晓琴 麦诗琪 彭志恒 邓冠华 范小猛关键词:关键控制点 安全防护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作业人员职业暴露及应急救援重点分析 2023年 对某市5家液化石油气(LPG)储配站作业人员职业暴露、急性中毒、应急救援设施现状及要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家LPG储配站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液化石油气、噪声、低温、夏季高温等,现场均设置或配备了监测报警装置、急救或损伤紧急处置及个体防护用品等应急救援设施。总结LPG储配站应急救援要点与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提升自身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安全。 范小猛 徐绍雄 冯玉超 唐侍豪 张海 周丽屏 王致关键词:应急救援 纺织行业家庭作坊式复合厂职业病危害调查 2022年 目的调查家庭作坊式复合厂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现状。方法2021年11月,以广州市某区5家家庭作坊式复合厂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工程分析法、检测检验法等分析复合厂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现状。结果家庭作坊式复合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苯、甲苯、二甲苯、二甲基甲酰胺等。5家复合厂采样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但甲醇(<0.17~4.41 mg/m~3)与乙酸甲酯(2.92~54.07 mg/m~3)浓度水平较高。5家复合厂普遍存在着工作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简陋、防毒效果差,未配备合格有效防毒口罩或防毒面罩,未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未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等问题。结论为防止发生职业性甲醇或乙酸甲酯中毒,家庭作坊式复合厂应落实职业卫生主体责任,积极开展“一、二级预防”,同时监管部门加强现场监督,进行行政干预,共同守护劳动者职业健康。 范小猛 徐绍雄 冯玉超 唐侍豪 张海 周丽屏 王致关键词:乙酸甲酯 甲醇 纺织行业 综合指数法在地铁行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应用综合指数法对地铁行业中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岗位进行风险评估,探讨综合指数法在实际应用时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条件。方法根据某地铁线路岗位接触化学因素的毒性确定危害等级,根据蒸气压或空气动力学直径、检测浓度与职业接触限值比值等因素确定接触等级,计算风险指数,确定风险等级。结果除大修库粉尘及运用库粉尘风险指数为1(可忽略风险)外,该地铁线路其他岗位化学有害因素风险指数均为2(低风险),与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及体检结果相一致。结论用综合指数法评估化学有害因素的实际情况较为科学、全面,在实际应用中可结合现场调查结果,灵活运用。 陈琳 范小猛 岑子博 邓颖聪 李旭东 刘移民关键词:综合指数法 职业接触限值 某离子型混合稀土处理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2016年 目的对某公司年处理5 000 t离子型混合稀土处理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已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效果。方法收集相关资料,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职业健康检查法、检查表法等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该稀土处理项目存在噪声、稀土粉尘、盐酸、氢氧化钠、草酸、总烃、高温、电离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检测,稀土粉尘、盐酸、氢氧化钠、草酸、总烃、高温、电离辐射合格率均为100%,但包装车间与萃取车间作业岗位噪声强度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稀土生产项目为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关键控制点为溶料岗位接触盐酸、灼烧车间出料岗位接触稀土粉尘、包装岗位接触稀土粉尘与噪声。 范小猛 肖晓琴 许启荣 邓冠华 彭志恒 刘移民关键词:稀土 职业病危害 HACCP方法在火力发电厂生产性粉尘职业危害防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方法应用于火力发电厂生产性粉尘职业危害防控中,确保劳动者职业健康。方法运用HACCP原理,结合2020年10月开展的广州市某火力发电厂生产性粉尘现场调查与职业卫生粉尘监测,分析火力发电厂粉尘关键控制点。结果广州市某火力发电厂生产性粉尘主要来自输煤系统、锅炉系统、脱硫脱硝系统和除灰渣系统,结合16个巡检点粉尘浓度监测结果与现有防尘设施,判断火力发电厂生产性粉尘危害的关键控制点为输煤系统与除灰渣系统。结论在分析火力发电厂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基于HACCP方法的预防性管理思维和操作流程,确定广州市某火力发电厂生产性粉尘火力发电厂粉尘职业危害2个关键控制点,即输煤系统与除灰渣系统。其中,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巡检点与危害关键控制过程包括皮带输送、碎煤、炉底捞渣及灰库等,并提出针对性、可行性的防尘纠正措施,实现对关键控制点生产线粉尘职业危害的监测与有效防控,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范小猛 舒友梅 冯玉超 袁豪乾 张海 刘移民关键词:火力发电厂 生产性粉尘 输油管道静电放电形式及危害防护研究 被引量:9 2015年 油品管输过程中产生的静电是影响油料安全运输的主要危险源之一。总结了输油管道静电起电的宏观和微观过程及影响管道带电的因素,根据各种静电放电类型的发生条件以及金属、绝缘管道(软管、胶管)自身特性,分析得出金属管道的放电形式主要是电晕放电和火花放电,而绝缘管道的放电形式主要是火花放电和刷形放电。针对金属管道和绝缘管道输油作业中可能发生的静电危害事故,从油品进入管道前、管道中及其他如温湿度控制等3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防护措施。 陈国华 范小猛 王新华 蒋漳河关键词:输油管道 静电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