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成像
  • 3篇影像
  • 3篇细胞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断层扫描
  • 2篇影像科
  • 2篇周围型
  • 2篇腺癌
  • 2篇计算机断层
  • 2篇计算机断层扫...
  • 2篇CT
  • 2篇病理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细胞
  • 1篇胆管细胞癌
  • 1篇电子计算机断...
  • 1篇电子计算机断...
  • 1篇动态增强CT...
  • 1篇动态增强MR...

机构

  • 15篇江南大学附属...
  • 3篇江南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江南大学附属...

作者

  • 16篇陈林
  • 6篇延根
  • 6篇蔡炜
  • 5篇葛宇曦
  • 5篇孙宗琼
  • 5篇周江枫
  • 5篇贺锋
  • 4篇秦方辉
  • 4篇汪洋
  • 4篇蔡毅
  • 3篇李晓红
  • 3篇朱宏伟
  • 2篇丁勇俊
  • 2篇江泓
  • 2篇岳建国
  • 2篇吴振东
  • 1篇玄英花
  • 1篇王子
  • 1篇徐鹏举
  • 1篇蔡伟

传媒

  • 4篇南通大学学报...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科技与健康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影像科用阅片投影放大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影像科用阅片投影放大装置,包括底座、把手、荧光显示屏、荧光灯、橡胶吸盘、第一固定机构、固定块、拉杆、放置槽、磁铁块、磁铁板、滑槽、电源线、固定柱、固定板、第二固定机构、固定杆、固定座、固定螺栓、摄像头...
孙宗琼延根吴振东陈林
文献传递
卵巢颗粒细胞瘤CT表现(附15例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OGCT)临床及CT特征,以提高本病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OGCT临床资料和CT表现。14例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1例行CT平扫。结果 15例肿瘤中13例为原发,2例为复发,临床表现不规则阴道流血2例,月经不规则1例,腹痛5例,腹胀3例,CA125升高2例,合并子宫内膜增生症2例,合并腹水6例。CT表现为盆腔内附件区囊实性肿块或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内见散在分布条状或小囊状低密度区,囊性区大小不一,CT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轻中度强化,低密度区无强化。结论 OGCT具有一定特征性的临床和CT表现。
蔡毅陈林蔡炜岳建国李晓红延根
关键词:卵巢颗粒细胞瘤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及MRI诊断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 aging,MRI)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peripheral cholangiocarcinoma,IHPC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6年1月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4例IHPCC患者的CT及MRI检查资料。结果:24例病灶中肝左叶16例,右叶8例;CT及MRI动态增强扫描24例均可见不同程度边缘强化、网格状强化、渐进性填充中度强化及延迟强化表现。肝内胆管扩张6例,病灶内见钙化2例,肝叶萎缩2例,局部肝轮廓凹陷13例。结论:IHPCC在CT及MRI上有一定的特征征象及伴随征象,动态增强扫描对IHPCC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蔡毅孙宗琼陈林延根
关键词:胆管细胞癌磁共振成像多层螺旋CT
肾转移瘤19例CT及MR诊断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肾脏转移瘤的CT和MR表现,以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及活检证实的肾脏转移瘤的影像学资料,其中行CT平扫+双期增强19例,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6例。结果:肾转移瘤单发11例,多发8例,共发现病灶31个;直径为1.8~5.9 cm,平均(3.50±1.45)cm;实性肿块11例,囊性8例;CT表现双肾单发(11例,57.9%)或多发(8例,42.1%)类圆形低密度结节或肿块,其中15个(48.4%)病灶位于肾皮髓质交界处,无包膜19例,增强后出现渐进性强化17例(89.5%);6例行MR增强表现为双肾长T1等T2或短T2信号影,DWI明显弥散受限,in-phase,out-phase未见明显信号降低,增强后均显示明显渐进性强化,缺乏包膜。结论:肾转移瘤的CT双期增强及MR动态增强具有一定特征,可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正确性。
贺锋葛宇曦陈林周江枫蔡炜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术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CT扫描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究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诊断中,动态增强CT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06月-2023年05月收入的6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数据,全部行动态增强CT扫描,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分布、转移灶动态增强CT影像学表现、结直肠癌原发病灶分布以及肠系膜下静脉解剖位置。结果 结直肠癌原发病灶分布情况显示左半结肠分布高于右半结肠,左侧有40例、右侧20例;汇入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处为5例、汇入肠系膜上静脉为30例、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25例;共计检出260个转移病灶,经CT诊断,正确病灶为240例(92.31%);左右结直肠癌肝内转移灶数统计学对比结果显示,P<0.05,提示差异对比有意义。结论 动态增强CT扫描实施价值高,对病灶分布情况、肠系膜上下静脉解剖位置、肝内转移灶的CT影像学特征等检出均具积极临床意义,可以提升疾病检出率,为后续疾病治疗提供科学指导。
朱宏伟陈林王子谢军舰许丹凤
关键词:动态增强CT扫描结直肠癌肝转移影像学表现病灶分布检出率
小细胞肺癌的临床CT病理特点及其征象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分析4 0例小细胞肺癌(SCLC)的CT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关系,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4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CT特征表现。结果中央型SCLC 35例,CT表现为肺门分叶状肿块或结节,增强扫描病灶以不均匀强化为主,内部不规则坏死16例、可见扩张血管14例,7例伴轻度阻塞性不张或炎症。纵膈及肺门淋巴结转移21例、远处转移8例。周围型SCLC 5例,病灶均为单发结节,边缘无明显毛刺,平扫CT值18-36HU,增强扫描2例为病灶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结论 SCLC患者的常规HE染色可见细胞较小,挤压变形、核浆比增大,CD56、Ki-67阳性率均可达100%。螺旋CT检查征象主要包括肺门区实性肿块,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早期血行转移,支气管阻塞征象出现较晚,可据此提出诊断或疑诊,确诊仍须依靠病理活检。
贺锋陈林葛雨曦蔡伟周江枫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中央型周围型CT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MSCT诊断
目的:对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MSCT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临床手术病理得到明确诊断的胸膜孤立性纤维瘤患者23例作为...
汪洋秦方辉江泓孙宗琼蔡炜陈林延根丁勇俊
关键词:胸膜孤立性纤维瘤流行病学
正常国人腰段椎管内硬膜外背侧脂肪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正常国人椎管内硬膜外背侧脂肪含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MRI正中矢状面图像上统计263例正常国人腰段椎管硬膜外背侧脂肪厚度,计算其中120例相应层面椎管前后径,同时计算其中50例的体重指数。将263例分为青壮年组(18~59岁,207例)和老年组(≥60岁,56例);腰椎生理弯曲度分为三级,即明显变直、轻度变直和正常曲度。结果:腰段硬膜外各节段背侧脂肪含量均与体重指数、椎管前后径及生理弯曲度呈正相关;老年组L3/4节段硬膜外背侧脂肪含量厚度小于青壮年组,其余节段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硬膜外背侧脂肪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国人腰段椎管内硬膜外背侧脂肪含量与体重指数、椎管前后径及腰椎生理弯曲度相关,与年龄、性别无相关性。
葛宇曦岳建国汪洋朱宏伟秦方辉陈林
关键词:椎管硬膜外人体质量指数
DBT结合动态增强MRI对不典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3年
探讨乳腺数字影像断层摄影(Digital Bredst Tomosynthesis,DBT)结合动态增强MRI扫描对不典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提高不典型乳腺癌的诊断率。选取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近两年来经DBT及动态增强MRI扫描确诊以及同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DBT及动态增强MRI扫描的影像学征象对不典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60例不典型乳腺癌患者中35例有明显的不成形肿块影,少部分块影有分叶及毛刺样改变,15例有孤立丛状、小线虫状、泥沙或针尖状、小杆状、粉刺样不定型钙化,其中11例同时伴有腺体纠集、乳头凹陷及局部皮肤牵拉等间接征象。研究发现,DBT及动态增强MRI扫描对不典型乳腺癌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临床触诊阳性的患者来说尤其重要,以上两种乳腺影像学特殊检查更是必不可少的诊断方法。
朱宏伟陈林葛宇曦谢军舰许丹凤
关键词:不典型乳腺癌动态增强MRI
多排螺旋CT诊断布加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2015年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由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阻塞引起肝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类疾病,临床上常以腹痛、肝肿大、压痛及腹腔积液或下肢水肿、下肢静脉曲张等为主要表现,临床较为少见,易误诊误治,预后凶险。病理上主要以肝细胞淤血坏死为病理基础的肝后型门脉高压征,可伴有下腔静脉高压征[1-3]。既往影像学数字血管减影(DSA)技术在此方面的研究有过报道[4,5].
周江枫贺锋李晓红蔡毅陈林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静脉回流障碍数字血管减影门脉高压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