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锐

作品数:12 被引量:82H指数:6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化学工程
  • 4篇理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羧甲基纤维素
  • 3篇纤维
  • 3篇纤维素
  • 2篇枝条
  • 2篇乳糖
  • 2篇乳糖酶
  • 2篇水解率
  • 2篇水解时间
  • 2篇线性混合模型
  • 2篇落叶松
  • 2篇聚电解质
  • 2篇聚电解质复合...
  • 2篇壳聚糖
  • 2篇混合模型
  • 2篇固定化
  • 2篇复合物
  • 1篇等温线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因子
  • 1篇多样性

机构

  • 1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作者

  • 12篇张锐
  • 8篇方桂珍
  • 5篇马英梅
  • 4篇戴晓峰
  • 4篇马艳丽
  • 3篇李俊业
  • 2篇李凤日
  • 2篇李宏振
  • 2篇姜立春
  • 2篇陈振宁
  • 1篇刘兆刚
  • 1篇金钟玲
  • 1篇艾青
  • 1篇王献玲
  • 1篇李超
  • 1篇杨宇军

传媒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林产化学与工...
  • 2篇林业科学
  • 2篇林业生物质化...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聚电解质复合物对乳糖酶的固定化研究
以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聚电解质复合物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了固定化乳糖酶,优化了固定化条件,分析了固定化酶的性能。结果表明:向0.5g羧甲基纤维-壳聚糖聚电解质复合物中,加入质量浓度为1 g/L的酶液2 mL,固定...
张锐陈振宁方桂珍马英梅戴晓峰
关键词:纤维素聚电解质复合物乳糖酶固定化酶
文献传递
3,5-二硝基苯甲酸氧化纤维素酯的稳定性研究
2009年
在模拟人体生理介质的条件下,采用UV法,以238nm为测定波长,分析pH值、水解时间以及放置时间对3,5-二硝基苯甲酸氧化纤维素酯(DCNB)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6h内,在pH值分别为1、2、8的缓冲溶液中,DCNB的水解率分别为0.06%-0.11%、0.01%-0.03%、3.01%-3.50%。室温放置6个月后,37℃时DCNB对肌酐、尿素的饱和吸附容量与新制的DCNB相比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由此证明,DCNB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戴晓峰李俊业张锐方桂珍
关键词:水解时间水解率
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的落叶松枝条基径模型被引量:21
2012年
以黑龙江省五营林业局丽林林场30株人工落叶松2 190个枝条基径数据为例,利用逐步回归技术建立了落叶松枝条基径模型:BD=b1+b2DINC+b3DINC2+b4DBH.DINC2。然后,利用S-PLUS软件中的LME过程,拟合线性枝基径模型。采用AIC、BIC、对数似然值和似然比检验等模型评价统计指标对不同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拟合枝条基径模型时,b1、b2、b3同时作为混合参数时模型拟合最好。为了矫正混合模型构建过程中产生的异方差现象,把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加入到枝条基径混合模型中。指数函数显著提高了枝条基径混合模型的拟合效果,并且消除了异方差现象。模型模拟表明:对于大小相同树木,枝条基径随着着枝深度(DINC)的增加而增大,对于大小不同的树木,枝条基径随着胸径(DBH)的增加而增大。林木的胸径变量很好地反映了不同大小树木的枝条基径的变化。在不知道详细林分信息的前提下,可以利用树木变量合理地预测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的枝条基径的变化规律。
姜立春李凤日张锐
关键词:线性混合模型落叶松
二醛基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对尿素的吸附性能被引量:13
2011年
以微晶纤维素为原料,高碘酸钠作为氧化剂,制备二醛基纤维素(DAC),考察各影响因素对二醛基纤维素制备的影响,采用FTIR、元素分析、XRD以及化学官能团测定等手段对二醛基纤维素的结构进行表征;探讨二醛基纤维素的醛基含量与尿素吸附容量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二醛基纤维素对尿素的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高碘酸钠与微晶纤维素的质量比为2.4∶1、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3.5 h、反应介质的pH为2时,制得二醛基纤维素的醛基含量最大为97.74%。二醛基纤维素对尿素的吸附容量随醛基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吸附容量为59.23 mg.g-1,是包醛氧淀粉尿素吸附容量的10倍(6 mg.g-1),是包醛酶淀粉吸附容量的4倍(15 mg.g-1),吸附平衡时间为4 h。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ich方程。
王献玲方桂珍戴晓峰张锐
关键词:醛基尿素吸附等温线
喹啉方酸菁光敏剂的合成及其日光催化气相苯
2010年
以四方酸与2-甲基喹啉为原料合成2,4-双(4-甲基喹啉基-3-甲基)环丁二烯-1,3-二甲醚方酸菁染料(简称DQCB),并制备了响应日光的DQCB敏化的nano-TiO2复合催化剂。利用MS、EA、H1-NMR和FT-IR确定其化学结构;以UV-VisDRS研究其光谱响应性质;并以GC为检测手段研究了DQCB敏化的nano-TiO2复合催化剂日光催化气体苯的活性。研究表明:DQCB对光子能量的吸收范围为200~800nm,且吸光能力强;日光下反应78h,DQCB-nano-TiO2复合物1对苯的降解率为97.69%,较纳米TiO2提高36.96%。
马艳丽方桂珍马英梅张锐金钟玲
关键词:光敏剂
3,5-二硝基苯甲酸氧化纤维素酯的稳定性研究
在模拟人体生理介质的条件下,采用UV法,以238 nm为测定波长,分析pH值、水解时间以及放置时间时3,5-二硝基苯甲酸氧化纤维素酯(DCNB)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6 h内,在pH值分别为1、2、8的缓冲溶液...
戴晓峰李俊业张锐方桂珍
关键词:水解时间水解率
文献传递
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聚电解质复合物对乳糖酶的固定化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以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聚电解质复合物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了固定化乳糖酶,优化了固定化条件,分析了固定化酶的性能。结果表明:向0.5 g羧甲基纤维-壳聚糖聚电解质复合物中,加入质量浓度为1 g/L的酶液2 mL,固定9 h;再加入体积分数为0.5%的戊二醛,交联3 h时,固定化效果最好,酶活力为0.023 5 U/g;固定化酶最适反应温度50℃,pH值为7,游离酶的最适温度为30℃,pH值为9;固定化酶的pH值稳定性优于游离酶,热稳定性低于游离酶;重复使用3次时,稳定性较好;固定化米氏常数(Km)为0.705 1 mmol/L,较游离酶有所减小,表明底物与固定化酶亲和力增加,利于酶促反应进行。
张锐陈振宁方桂珍马英梅戴晓峰
关键词: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聚电解质复合物乳糖酶固定化
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的落叶松枝条长度和角度模型被引量:31
2012年
以黑龙江省五营林业局丽林林场30株人工落叶松2190个枝条长度和角度数据为例,利用逐步回归技术建立落叶松枝条长度和角度模型:BL=b1+b2DINC+b3DINC2+b4DBH·DINC2,BA=b1+b2DINC+b3DINC2+b4DBH·DINC。利用S-PLUS软件中的LME模块,考虑树木效应拟合线性枝条长度和角度模型。采用AIC、BIC、对数似然值和似然比检验等模型评价统计指标对不同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拟合枝条长度和角度模型时,b1,b2,b3同时作为混合参数时模型拟合最好。为了描述混合模型构建过程中产生的异方差现象,把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加入到枝条长度和角度混合模型中。指数函数显著提高了枝条长度混合模型的拟合效果,幂函数显著提高了角度混合模型的拟合效果,并且消除了异方差现象。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混合模型通过校正随机参数值能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因此,混合模型在应用上不但能反映总体枝条长度和角度预测,而且能通过方差协方差结构校正随机参数来反映树木之间的差异。
姜立春张锐李凤日
关键词:枝条长度线性混合模型落叶松
聚乙烯亚胺/纤维素的合成及表征被引量:6
2009年
以聚乙烯亚胺(PEI)为功能基团,以微晶纤维素(MCC)为载体,通过环氧氯丙烷将聚乙烯亚胺接枝到纤维素上,制得高分子材料聚乙烯亚胺/纤维素(PEI/MCC)。考查了各影响因素对PEI/MCC制备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元素分析和SEM对PEI/MCC的结构进行表征,探讨了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PEI/MCC的合成条件为:在N2保护下,m(环氧化纤维素(EC)):m(PEI)=1:6,反应介质为pH=11的氢氧化钠水溶液40mL,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12h。过滤产物,用水洗涤至中性,40℃真空干燥24h,得微黄色固体,即为PEI/MCC。其氮的质量分数为5.27%,结晶度为78.36%,产物的结晶结构和表面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
李宏振方桂珍李俊业马英梅艾青张锐马艳丽
关键词:微晶纤维素聚乙烯亚胺
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共混膜的性能表征被引量:4
2010年
通过共混的方法制备了3种不同质量比(1:2、1:1、2:1)的羧甲基纤维素一壳聚糖(CMC-CS)共混膜,利用IR和扫描电镜(SEM)对膜进行结构表征,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了CMC-CS共混膜的热稳定性,研究了共混膜的均匀性、耐酸性、拉伸强度和溶胀性,并对分子间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CMC与CS混合时,存在静电作用与氢键作用,生成了聚电解质复合物;在170~330℃,共混膜分子间发生降解,在217.4℃时离子键断裂,静电作用消失;经分析当CMC与CS比例为1:1时,膜性能最好,共混膜的静电作用最大,拉伸强度可达34.44MPa,比CS单膜拉伸强度提高了64.47%;CMC的加入,使得酸性适用范围下限由CS膜的pH值5降至4,在pH值6中浸泡一段时间后,测得拉伸强度为25.71MPa;CMC—CS膜的吸水溶胀性显著降低。
张锐方桂珍马英梅马艳丽
关键词: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共混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