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丽

作品数:12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护理
  • 4篇梗死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血管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血管病
  • 2篇依从
  • 2篇依从性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护理干预
  • 2篇干预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心病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房颤动患者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心理

机构

  • 12篇郑州市第七人...

作者

  • 12篇李丽
  • 10篇孙环
  • 2篇陈亚娟
  • 2篇刘盼盼
  • 2篇李小义
  • 1篇冯宇翔
  • 1篇王秋玲
  • 1篇乔永涛

传媒

  • 4篇中国卫生标准...
  • 3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中国疗养医学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保健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5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人群心律失常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调查本市不同人群心律失常情况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本市1200例心脏相关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诊断心律失常患者240例。针对心律失常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健康检查,收集人群基线数据,分析影响心律失常患病率的影响因素。结果窦性心律失常患病率较高,而室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其他患病率较低。心律失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比例更高,经过性别分层后,男性和女性患病比例均较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是影响心律失常患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是增加本市不同人群心律失常患病率的危险因素,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加以防控。
李丽王铭铭孙环
关键词:心律失常患病率影响因素
浅析心内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问题与对策被引量:2
2013年
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医学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其中心内科的护理安全越来越得到社会和医学界的关注。心内科是医学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心内科护理安全问题是评价心内科护理的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对心内科护理安全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首先针对心内科护理安全问题展开了讨论,并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陈亚娟冯宇翔孙环李丽
优质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观察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6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选取心内科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选取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69.8%(30/43),高于对照组临床治愈率46.5%(2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取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心功能。
王秋玲李丽李小义朱肖霖谢喜英孙环
关键词:优质护理干预冠心病心力衰竭
18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脑内微出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脑微出血分为脑微出血患者(观察组,n=60)和未出现脑微出血患者(对照组,n=120)。收集患者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伴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应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房颤、蛋白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脑白质疏松改变评分和脑腔隙性脑梗死灶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胆固醇血症、房颤、蛋白尿、脑白质疏松程度、脑腔隙性脑梗死灶数均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观察组患者MMSE总分和MoCA总分分别为(24.92±2.16)、(18.69±2.36),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视空间/执行、注意、语言、延迟回忆、定向等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房颤、蛋白尿、脑白质疏松程度、脑腔隙性脑梗死灶数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伴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应尽早预防可能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
李丽孙环陈艳梅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脑微出血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二级预防现状及心血管事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二级预防现状及心血管事件(majoradverse cardiacevents,MACE)影响因素。方法将某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AMI患者150例作回顾性分析,均行PCI,随访3年,依照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将发生心血管事件4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未发生心血管事件10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PCI术后血常规指标,阐述二级预防现状水平,并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心血管事件发生影响因素。结果①两组PCI术后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更高,血红蛋白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②全体AMI患者PCI术后出院带药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他汀类药物服用依从率最高,均98.73%(78/79),β-受体阻滞剂、ACEI/ARB药物服用依从率较低,依次为74.68%、79.75%,经后期随访,各类药物服用依从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尤以氯吡格雷最为明显,降低至50.63%(40/79),药物规范服用情况不容乐观。③经单因素分析,观察组除饮酒史外各单一因素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心肌蛋白Ⅰ(cerdiac troponinⅠ,cTnⅠ)、N端前脑钠钛(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术前他汀强化治疗及术后ST段回落缺陷为高危因素。结论AMI患者PCI术后较易引发心血管事件,其独立危险因素良多,且二级预防现状水平稍有欠缺,故应提高干预及诊治效果,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陈艳梅孙环李丽霍仙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血管
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住院患者10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门诊就诊的非脑卒中人群10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分析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是否经常体育锻炼、是否喜好腌制品与咸辣食物、是否经常吸烟、是否经常喝酒、心脏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脑卒中家族史、是否容易生气、是否容易失眠与脑卒中有关联(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24、喜好腌制品与咸辣食物、经常吸烟、经常喝酒、心脏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脑卒中家族史是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较高文化程度、经常体育锻炼是脑卒中发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24、喜好腌制品与咸辣食物、经常吸烟、经常喝酒、心脏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脑卒中家族史是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以此为依据展开针对性干预措施可能会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
孙环夏昱陈艳梅李丽
关键词:脑卒中发病风险
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延伸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延伸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河南省某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延伸护理。比较2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出院3个月时的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郁量表(BDI-Ⅱ)评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出院3个月时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2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再入院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总依从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BAI、BDI-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BAI、BDI-Ⅱ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GSE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时,2组患者GSE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ADL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入院率为4.44%及2.22%,低于对照组的17.76%及17.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延伸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可提高患者PCI术后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入院率,值得临床推广。
黄丹杨静怡李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用药依从性心理状态
社区老年居民认知功能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居民认知功能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以郑州市盛和社区≥60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认知障碍相关因素调查、认知功能评估、睡眠障碍和营养状态评估。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老年居民认知障碍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对1050名郑州市盛和社区≥60岁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年龄60~87岁,男女性别比1.27∶1,婚姻状态以在婚为主,占54.5%,文化程度以中专及以下为主,占62.4%。认知障碍老年居民共138例,发生率为1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独居(OR=1.726)、睡眠障碍(OR=1.937,)、患病≥4种(OR=1.946)是盛和社区≥60岁居民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而经常体育锻炼(OR=0.599)和参与社会活动(OR=0.434)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盛和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较高,其中独居、睡眠障碍、患病≥4种是老年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社区医护人员应予以重视,加强认知功能的早期筛查,尽早识别并针对性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案。
孙环乔永涛夏昱李丽陈艳梅
关键词:老年人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应用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效果和药物治疗依从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辛伐他汀和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及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药物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缓解患者病情。
孙环李丽陈亚娟刘盼盼张冰霞
关键词:护理干预阵发性心房颤动药物治疗依从性
前瞻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前瞻性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丰富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按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前瞻性护理。护理后,统计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情况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前瞻性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改善患者的各项生活机能。
李丽刘盼盼党远征李小义孙环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前瞻性护理生活质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