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宁

作品数:4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置换术
  • 2篇全膝关节
  • 2篇全膝关节置换
  • 2篇全膝关节置换...
  • 2篇膝关节
  • 2篇膝关节置换
  • 2篇膝关节置换术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置换
  • 2篇出血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血回输
  • 1篇血压
  • 1篇异体
  • 1篇异体输血
  • 1篇引流
  • 1篇引流血
  • 1篇隐性出血
  • 1篇手术
  • 1篇输血

机构

  • 4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韩宁
  • 3篇姚建华
  • 2篇黄炎
  • 2篇孙维
  • 1篇李海鹏
  • 1篇汤宇
  • 1篇徐子涵
  • 1篇程明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膝关节置换术功能评分方法优缺点对比被引量:11
2015年
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矫正畸形,并改善其功能状态。客观有效地评估术前、术后膝关节的功能状态,评价手术效果,指导术后康复锻炼,一直是外科医师关注的焦点。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了膝关节置换术功能评分方法在提出之初所要考虑的基本条件、所要满足的基本要求,对几种目前常用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方法的内容、各自的优缺点以及最新的几种功能评分方法进行综述。
韩宁姚建华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异体输血及自体引流血回输的影响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围手术期出血及对自体引流血回输和术后异体输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纳入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因膝重度骨性关节炎接受单侧人工TKA患者60名,随机分为A组(处理组:术中及术后氨甲环酸15 mg/kg静滴);B组(对照组:术中及术后同等剂量0.9%生理盐水静滴)。收集对比2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数据,以及术前及术后Hb、Hct,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自体引流血回输量、术后异体输血量,以及输血例数,髌上10 cm周径。用Gross方程计算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出血量及总计出血量。结果 A与B组术后引流量(m L)分别为220.37±168.6 vs 598.67±234.33;隐性出血量(m L)494.67±371.08 vs 726.75±357.48及总计出血量(m L)715.03±389.06 vs 1 325.42±422.74(均为P<0.05)。A与B组的异体输血率分别为0 vs 6.7%(2/30)。A与B组自体引流血回输量(m L)30±76.76 vs 283±111.45(P<0.05)。结论氨甲环酸可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出血,减少术后异体输血及自体引流血回输。
韩宁姚建华黄炎孙维
关键词:隐性出血氨甲环酸自体输血
高血压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高血压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本院关节外科接受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从中严格筛选符合本研究的病例126例,根据患者有无高血压病史及围手术期血压值分为高血压组和正常组,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围手术期血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术后引流量、自体引流血回输量、术后输血量。运用Gross方程计算总出血量、隐性出血量。[结果]高血压组与正常组相比总出血量、隐性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P=0.04),正常组男性与女性相比总出血量、隐性出血量及Hb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16,P=0.04),高血压组男性出血量与女性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5)。[结论]高血压可明显增加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总出血量及隐性出血量。
韩宁姚建华黄炎李海鹏孙维王易彬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高血压出血
腓骨骨膜瓣重建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腓骨骨膜瓣翻转重建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4—08采用腓骨骨膜瓣翻转重建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15例。根据术前应力位X线片明确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损伤,采用腓骨骨膜瓣翻转重建跟腓韧带。术后12个月进行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前抽屉试验和内翻应力位试验,同时观察应力位X线片上距骨倾斜角的变化情况。结果15例术后均获得随访12—38个月,平均18.6个月。术后1例出现腓浅神经损伤。术后踝关节不稳、肿胀、疼痛均缓解,内固定锚钉稳固,2例踝关节背伸活动轻度受限。术前距骨倾斜角为(15.6±4.4)°,术后12个月距骨倾斜角为(7.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30,P=0.026)。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由术前(43.5±6.9)分增加至(69.8±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0,P=0.032)。结论腓骨骨膜瓣翻转重建跟腓韧带在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治疗中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其优势在于创伤较小,在不破坏正常肌腱的情况下达到解剖重建。
王易彬汤宇徐子涵程明韩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