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建伟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2篇煤结构
  • 1篇石油
  • 1篇石油资源
  • 1篇平顶山矿区
  • 1篇微晶结构
  • 1篇煤化程度
  • 1篇构造煤
  • 1篇光谱
  • 1篇含氧官能团
  • 1篇核磁
  • 1篇核磁共振
  • 1篇核磁共振研究
  • 1篇红外
  • 1篇红外光
  • 1篇红外光谱
  • 1篇傅里叶红外光...
  • 1篇变质
  • 1篇变质程度

机构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2篇叶建伟
  • 1篇王启宝
  • 1篇谢安
  • 1篇郭德勇
  • 1篇郭晓洁

传媒

  • 1篇河南科技
  • 1篇煤炭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平顶山矿区构造煤傅里叶红外光谱和^(13)C核磁共振研究被引量:14
2016年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3C NMR)技术对平顶山矿区不同变形程度构造煤和原生结构煤的分子结构差异进行了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构造煤的生烃潜能('A')和脂肪链长及支链化程度(B)均小于原生结构煤,芳脂比(I)大于原生结构煤,缩合度(DOC)变化不明显;随变形程度的增加,构造煤生烃潜能('A')逐渐减小,缩合度(DOC)逐渐增加。核磁共振分析结果显示,官能团对煤中芳碳率和脂碳率的变化有一定贡献,芳碳区存在显著差异的主控因素为带质子芳碳和桥接芳碳(fH,Ba),脂碳区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亚甲基碳(fb2);随变形程度的增加,构造煤中亚甲基碳(fb2)逐渐减小,带质子芳碳和桥接芳碳(fH,Ba)逐渐增加。通过对构造煤化学结构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构造煤在煤与瓦斯突出中的作用。
郭德勇叶建伟王启宝郭晓洁
关键词:构造煤傅里叶红外光谱煤结构
煤的结构分析及研究方法被引量:2
2011年
进入21世纪,石油资源正面临着在未来50年左右枯竭的危机,煤的研究将会进入一个重要阶段,其中最关键的是探究煤的结构特征,充分认识它的物理结构和化学结构,尤其是大分子结构,以便人们更合理地利用。但是,煤的结构比较复杂,并因其起源和形成年代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长期以来,针对煤结构的研究都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煤的结构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煤的化学结构即煤的分子结构;二是煤的物理结构即分子间的堆垛结构与孔隙结构。
叶建伟谢安冯巧珍
关键词:煤结构含氧官能团石油资源变质程度微晶结构煤化程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