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靖

作品数:19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辰山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植物
  • 6篇入侵
  • 5篇外来植物
  • 4篇归化
  • 3篇栽培
  • 3篇入侵植物
  • 3篇归化植物
  • 2篇园林
  • 2篇杂草
  • 2篇栽培历史
  • 2篇植物区
  • 2篇植物区系
  • 2篇区系
  • 2篇作物
  • 1篇刀耕火种
  • 1篇地理成分
  • 1篇地平
  • 1篇典籍
  • 1篇多年生
  • 1篇新资料

机构

  • 17篇上海辰山植物...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上海科技馆
  • 1篇杭州睿胜软件...

作者

  • 19篇严靖
  • 10篇闫小玲
  • 8篇李惠茹
  • 7篇王樟华
  • 6篇马金双
  • 3篇杜诚
  • 2篇汪远
  • 1篇格日乐图
  • 1篇王琦
  • 1篇胡永红
  • 1篇史久西
  • 1篇王军馥
  • 1篇张庆费
  • 1篇张龙
  • 1篇张云飞
  • 1篇徐珊珊

传媒

  • 5篇园林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植物资源与环...
  • 2篇杂草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广西植物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农药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 1篇十万个为什么...

年份

  • 1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园林杂草谈
2015年
园林中的杂草 “杂草”一词由来已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有记载,《汉书·西域传上·罽(ji)宾国》上说:“厨宾地平,温和,有苜蓿,杂草奇木,檀、槐、梓、竹、漆。”南朝梁江淹《草木颂·杉》也有“群木敛望,杂草不窥”的记载。需要注意的是前者之“杂草”是指“各种草”,后者则是指“野草”。
严靖汪远
关键词:杂草园林古代典籍地平
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工林主要乔木树种运用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采用了机械取样和典型取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15—2016年对长三角地区筛选出的13个城市76处城市公园、道路和滨水绿地人工林449个样地进行了乔木树种调查,分析了主要乔木的物种组成、分布、径级、盖度、生长情况等相关因子和成因,旨在为森林城市建设与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工林主要乔木树种共54科115属157种,其中以蔷薇科种类最多(12属20种),单种科占有比例较高,种类组成相对分散;②从区系组成看,以温带地理成分为主(73属),说明在乔木树种的运用中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③从重要值、盖度及相关因子来看,乔木树种以香樟和二球悬铃木为主,重要值之和达到27.45%,且其中香樟占绝对优势,不同类型的城市人工林主要乔木运用的差异较大;④通过径级结构分析发现,10 cm≤D(加权平均胸径)≤30 cm的树种构成了城市人工林主要高大型乔木,包括无患子、黄山栾树、枫香等诸多乡土树种.但从数量及分布来看极不平衡,区域内香樟和二球悬铃木的覆盖度高达45.18%,占有绝对地位,相对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较弱,建议在以后的城市人工林建设中逐步增加其他树种的覆盖度.
张龙格日乐图严靖王灵玲史久西
关键词:乔木地理成分
紫茉莉的自然历史被引量:1
2019年
紫茉莉是紫茉莉科紫茉莉属植物,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自中国明朝时期就已传入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夏季常见的草花之一,各地均有栽培或野生。然而关于紫茉莉的传播历史却一直存在争议。如何时传入中国?自何地传入?它的传播历程如何?本文通过详细的考证试图澄清关于紫茉莉传入中国的历史,并对紫茉莉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以及紫茉莉属的分类作了简要介绍。
严靖
关键词:紫茉莉原产地传播历史
安徽省5种外来植物新记录被引量:3
2015年
外来植物(alien plant)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域的生态系统中,不是通过本地自然发生和进化而是后来通过不同途径从其他地区传播过来的植物。本文所指的“外来植物”是指非中国原产且在研究区域内有分布并形成种群的物种。
严靖闫小玲王樟华李惠茹马金双
关键词:外来植物
黑麦草属在草坪中的应用及其入侵性
2016年
草坪草的种类 草坪的应用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而现代草坪业进入l中国则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一般认为是以1990年北京亚运会为契机,草坪业在国内开始逐步走向正规化、专业化和市场化。
严靖
关键词:草坪草黑麦草属入侵性草坪业亚运会正规化
上海市植物物种多样性组成和历史变化暨上海维管植物名录更新(2022版)被引量:1
2023年
上海市人口密集、土地利用率极高,其原生植物物种多样性水平不高,受人为干扰严重,栽培植物种类较多,是国内唯一栽培植物种类超出原生植物种类的省级行政区。为了及时总结并展现上海市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分布信息,基于已公开发表的论著,结合馆藏标本和野外调查数据,本文更新了上海维管植物名录,并根据植物的首次记录时间、历史分布等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野生、逸生及栽培维管植物有4,126种(含种下等级和品种),其中野生及逸生植物1,238种及种下分类群,栽培植物2,888种(含种下等级和品种);包含211科1,176属2,782种,种下分类群有38亚种107变种5变型,栽培植物品种1,194个。物种数比2013版上海维管植物名录增加了914种(含种下等级和品种),主要是近年来新记录到的栽培植物和品种,而野生植物只增加了34种,原生植物仅增加了5种。因有92种原生植物在近年多次调查中没有被找到,上海实有原生植物数量首次出现了下降,说明对上海的原生植物特别是对多年未见的植物进行专题调查仍有必要。上海栽培植物多样性的大幅增加仅有40年历史,1980年开始栽培植物原种数量开始增加,2010年来品种多样性大幅增加,新增的栽培植物绝大多数都是人工选育的品种,这主要是与人的经济、喜好、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次更新的名录中科的范围界定与编排采用了以分子系统学结果为主要依据的新分类系统,学名变动的部分均给出了说明和参考文献,并以Excel格式发表,便于公众获取并检索利用。本文建议应持续开展野外调查工作,尤其是对近年多次调查没有发现的物种进行专题调查。此外由于新增的外来植物中一半以上是入侵物种,加强对这些植物的调查和监测则显得非常必要。
杜诚汪远闫小玲严靖李惠茹张庆费胡永红
关键词:维管植物野生植物栽培植物
小麦保卫战
2020年
种植业的出现,让人类脱离狩猎采集生活,开启了刀耕火种的农业文明时代。人们在享用粮食作物的同时,也带着他们的种子到处迁徙,并将其传播到世界各地,其中免不了夹带一些令人讨厌的入侵植物……小麦家族的故事就充满了这样的种种惊险。亦正亦邪节节麦人类培育小麦已经有1万年左右的历史,小麦在中国的栽培历史也超过了2000年。
严靖
关键词:栽培历史节节麦入侵植物刀耕火种粮食作物保卫战
浙江归化植物新记录
2016年
报道了浙江省归化植物新记录5种,分别是合被苋(Amaranthus polygonoides L.)、千穗谷(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 L.)、双荚决明[Senna bicapsularis(L.)Roxb.]、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Vellozo)Verdc.]和多花百日菊(Zinnia peruviana L.)。
李惠茹闫小玲严靖王樟华马金双
关键词:入侵种
上海植物区系新资料被引量:9
2017年
报道了上海新记录植物8种2变种,隶属9科10属,其中外来植物新记录5种2变种:蓝花子Raphanus sativus var.raphanistroides(Makino)Makino、三裂叶绿豆Vigna radiata var.sublobata(Roxb.)Verdc.、大花酢浆草Oxalis bowiei Aiton ex G.Don、小马泡Cucumis bisexualis A.M.Lu&G.C.Wang、细果草龙Ludwigia leptocarpa(Nutt.)H.Hara、美丽月见草Oenothera speciosa Nutt.和疏花黑麦草Lolium remotum Schrank,其中三裂叶绿豆V/gna radiata var.sublobata(Roxb.)Verdc是中国大陆外来植物新记录;原生植物新记录3种:千金藤Stephania japonica(Thunb.)Miers、北水苦荬Veronica anagallis-aquatica L.和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L.)DC.
李惠茹汪远闫小玲王樟华严靖马金双
关键词:外来植物入侵植物
入侵杂草长芒苋对草甘膦抗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2年
长芒苋(Amaranthus palmeri)原产于北美洲西南部的沙漠地区,随人类活动扩散到多个大洲并成功入侵了当地的生态系统。由于除草剂的滥用,长芒苋已经演化出包括莽草酸循环中EPSPS(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酶)的抑制剂草甘膦在内的多种除草剂抗性,正常剂量的草甘膦对具该抗性的长芒苋群体的控制作用微乎其微。近年来,具草甘膦抗性的长芒苋已扩散至多个国家并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害。长芒苋于1985年在我国首次发现,现已在京津冀地区大面积分布,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威胁。目前已证实长芒苋对草甘膦抗性的机制可分为靶向位点抗性和非靶向位点抗性。前者包括EPSPS基因扩增和突变,EPSPS基因扩增发生于核外环状DNA(eccDNA)中,EPSPS突变则发生于Pro-106-Ser;后者涉及影响草甘膦吸收、转运等过程的转运体等结构。虽然长芒苋的2种草甘膦抗性机制已经明确,但是这些机制具体的起源和演化仍不清楚,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阐述了长芒苋在中国的入侵现状,梳理了其草甘膦抗性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初步探讨了抗性产生的可能原因,以期对该杂草的防治有所裨益。
陈程许昕妍严靖闫小玲
关键词:基因扩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