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4日
星期五
|
欢迎来到贵州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亮
作品数:
4
被引量:8
H指数:2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杨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贾文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孔德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张志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苗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4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4篇
医药卫生
主题
3篇
脊髓
2篇
手术
2篇
细胞
2篇
细胞瘤
2篇
显微手术
2篇
疗效
2篇
疗效分析
2篇
畸形
1篇
动静脉
1篇
动静脉畸形
1篇
星形
1篇
星形细胞
1篇
星形细胞瘤
1篇
血管
1篇
血管畸形
1篇
血管瘤
1篇
哑铃形
1篇
硬膜
1篇
硬膜外
1篇
硬膜外腔
机构
4篇
首都医科大学...
1篇
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4篇
贾文清
4篇
杨俊
4篇
张亮
2篇
孔德生
2篇
张志峰
1篇
王贵怀
1篇
辛宇
1篇
苗壮
传媒
3篇
中华外科杂志
1篇
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1篇
2017
2篇
2016
1篇
2015
共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椎管内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椎管内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例椎管内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23~50岁,平均年龄39.8岁。6例患者中,4例主诉颈肩腰背痛、2例主诉四肢麻木无力。术前均进行MRI检查,仅1例诊断为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瘤,其余均为术后病理证实。肿瘤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2例,2例为多发或播散病例,仅行部分切除。术后随访时间9—52个月,平均25.7个月。1例患者术后9个月复发,16个月死亡;1例术后4年复发;其余4例均为初发且术后均未复发。2例复发患者均为术后未行放疗者,4例未复发患者中2例术后行放疗,所有患者均未化疗。结论椎管内原发黑色素细胞瘤恶性程度较低,需依靠术后病理进行诊断。全切肿瘤术后不易复发、转移。治疗首选手术,提倡早期全切除,预后较好,部分切除患者采取适宜的放疗可延缓肿瘤复发。
贾文清
孔德生
苗壮
张亮
辛宇
王贵怀
杨俊
关键词:
脊髓肿瘤
神经内分泌瘤
黑色素细胞瘤
治疗学
椎管硬膜外哑铃形海绵状血管畸形的诊治
2016年
目的探讨椎管硬膜外哑铃形海绵状血管畸形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纳入2008年6月至2013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确诊的椎管硬膜外哑铃形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患者,共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9例患者中,男6例,女3例;年龄为34-79岁,平均(58±12)岁。其中发生于颈段1例,胸段7例,颈、胸结合部1例,病变累及均92个节段;除1例为急性起病外,均为慢性起病;2例为复发病例;初始诊断海绵状血管畸形、血管畸形、脊膜瘤各1例,神经鞘瘤6例。7例病变为全部切除,2例为部分切除;术中出血量100-1000ml,平均为(400±300)m1,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29-94个月,平均(71±21)个月,7例症状改善,1例无明显变化,1例症状加重,无复发患者。结论椎管硬膜外哑铃形海绵状血管畸形少见,易误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安全,预后良好。
张亮
贾文清
张志峰
杨俊
关键词:
硬膜外腔
血管瘤
海绵状
哑铃形
疾病特征
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14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 AVM)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5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确诊并行显微外科手术的14例脊髓髓内 AVM 患者资料。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16~72岁,平均(39?1±17?2)岁。影像学检查提示病变发生于颈段6例,胸段3例,颈胸段均累及2例,圆锥部位3例。行后正中入路椎板切开术,打开硬脊膜,充分暴露畸形血管团,应用吲哚氰绿荧光造影精确判断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先阻断供血动脉,后切断引流静脉,将畸形血管团切除后再行荧光造影检查结合超声辅助判断畸形血管团的切除程度。结果14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其中12例AVM被全部切除,1例胸腰段AVM及1例颈段AVM因腹侧部分病灶难以到达,只进行了大部切除。术中脊髓功能及脊髓前后动脉均保护完好,电生理监测未见波幅下降,术中出血量100~600 ml,平均(178?6±141?0)ml,均未输血。术后1例患者临床症状加重,其余患者症状好转。术后随访11~84个月,平均(60?9±20?4)个月,12例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脊髓髓内AVM是一类少见的先天性脊髓血管疾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能安全切除畸形血管病灶,阻止脊髓功能进一步恶化。
张亮
贾文清
杨俊
关键词:
脊髓
动静脉畸形
髓内
显微手术
栓塞
脊髓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显微外科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脊髓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患者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7例脊髓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患者资料,男性18例,女性9例,年龄5~52岁,平均(30.7±13.0)岁。肿瘤累及2~8个椎体节段,平均(3.3±1.3)个,颈段8例,胸段9例,颈胸段均累及3例,胸腰段均累及7例。发病至手术时间3 d至48个月,中位数4个月。临床表现包括肢体肌力下降(23例)、感觉功能障碍(22例)、疼痛(20例)、大小便功能障碍(15例)、肢体瘫痪(7例)。术前脊髓功能状态按改良McCormick分级:Ⅱ级6例,Ⅲ级7例,Ⅳ级7例,Ⅴ级7例。所有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手术,采取后正中入路充分暴露病变部位,沿肿瘤周边分块切除肿瘤组织,依据电生理等监测结果行最大安全范围切除,人工硬膜减张缝合、去椎板减压、硬膜外放置引流管。术后病理明确后均建议患者进一步放化疗,定期随访及复查。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的生存率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脊髓功能无恶化。18例患者肿瘤大部切除或近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术后7例患者因身体状况差或经济原因无法行放化疗,其余20例患者行放疗和(或)化疗。末次随访时仅8例存活,其余19例患者均死亡。术后总体中位生存期23.2个月(2~61个月),术后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85.2%和50.0%。大部切除组与部分切除组患者之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9,P=0.880),与未放疗组和未化疗组相比,放疗组和化疗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7,P=0.001;χ2=14.887,P=0.002)。结论脊髓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发病率低、病情重、疾病进展快,虽经手术及放化疗等
张亮
贾文清
孔德生
张志峰
杨俊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脊髓
显微手术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