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静
-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儒学现代化发展三个层面的前提性问题被引量:1
- 2015年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深扎根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它的现代化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富强、文明进程具有先导性的意义。通过理论关怀、思维方式、价值信仰三个层面的解析对儒学现代化发展可能性做出前瞻性探讨,对其身份建构和未来发展路向提供有益启示。
- 韩静雷龙乾
- 关键词:儒学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理论的现实意义
- 2011年
-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深入研究了社会分工理论,阐述了分工的产生、发展及其消失。理解马克思的分工思想、深入分析其思想实质,对我们认识、理解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 韩静
- 关键词:社会分工生产力
- 生态本位的特定“场域”
- 2016年
- 中国现代化发展实践过程中"中、西、马"哲学相继遭遇话语危机,这成为中国现代化哲学范式转换的时代动因。然而,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实践呈现出从"增长式发展"向"生态式发展"的转型,与此相应的是人的生存方式的生态转向,这形成了21世纪中国人思考哲学范式转换时不应脱离的"场域",正是这种"场域"构成了哲学存在发展新的生活世界背景,为中国现代化哲学范式转换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视角和思路。以此为参照,以"理性生态人"为中心的"生态本位"的建构自然成为了中国现代化发展实践中哲学范式转换的基本前提,承担起为中国现代化哲学未来发展提供明确方向和合理依据的使命。
- 韩静雷龙乾
- 关键词:生态本位生态建设
- “契合创新,引儒入马”:中国梦视阈下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变革
- 2015年
- 近代以来,人们在享受现代化的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充满了对理性的迷茫,单纯"增长式发展"的物本价值观的实践使现代人陷入"生存安全性"危机。所幸中国梦的实践激起了"生态本位"的新型发展模式的彰显,以此为契机,挖掘、拓展儒学的时代价值,"契合创新,引儒入马"在"功能互补"中实现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相得益彰、各得其所的有机统一,为实现文化强国以及马克思主义实质性的中国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铸提供话语支持。
- 韩静雷龙乾
- 关键词:儒学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