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继峰

作品数:1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风蚀
  • 5篇土壤
  • 4篇农田
  • 3篇地表
  • 2篇遥感
  • 2篇指数函数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方式
  • 2篇土壤风蚀
  • 2篇土壤质地
  • 2篇团聚体
  • 2篇幂函数
  • 2篇降尺度
  • 2篇函数
  • 2篇风沙
  • 2篇风沙流
  • 1篇低空间
  • 1篇地表温度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机构

  • 13篇河北师范大学
  • 5篇河北省科学院
  • 2篇河北省环境演...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北经贸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天津市生态环...

作者

  • 13篇李继峰
  • 9篇郭中领
  • 9篇常春平
  • 5篇王仁德
  • 4篇李庆
  • 2篇张军海
  • 2篇胡引翠
  • 2篇傅学庆
  • 2篇马燕飞
  • 2篇冯哲
  • 1篇周海涛
  • 1篇张莉
  • 1篇陈晨
  • 1篇周娜
  • 1篇张新军
  • 1篇邹学勇
  • 1篇沈彦军

传媒

  • 3篇中国沙漠
  • 2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3篇2025
  • 3篇2024
  • 4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风速分辨率对土壤风蚀模数计算结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风是土壤风蚀的驱动力,风力直接影响土壤风蚀的强度。风速是土壤风蚀预报模型的主要输入参数,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的风速数据能提高模型模拟效果。为对比风速处理方法及风速数据时空分辨率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基于修正风蚀模型(RWEQ)评估该模型对于各输入参数的敏感性,分别选取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内130个气象站(基准气候站和基本气象站)中不同类型及不同数量的气象站数据,利用线性插值法和风蚀预报系统(WEPS)的WINDGEN风速生成法将1日4次风速数据和1日2类风速数据生成24 h风速数据输入模型,结合1日4次风速数据直接输入模型构建了不同气象站数量及不同风速数据类型的6种模拟情景,计算了研究区在不同模拟情景下的潜在风蚀模数。结果表明:RWEQ模型估算的区域潜在风蚀模数会随气象站点的数量和风速时间分辨率的提升而增加;风速数据的线性插值方法在RWEQ模型中应用效果不理想,与WEPS模型的WINDGEN风速生成方法相比,线性插值法使地面2 m处大于临界起沙风速(5 m·s-1)的风速频率降低,过低估计潜在风蚀模数和区域土壤风蚀状况。
张莉李继峰常春平郭中领刘珺王仁德李庆王旭洋
非物质文化景观时空描述模型:理论与实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中经过时间历练、人类选择而留存下的精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的关键是全面认识非物质文化现象的本质。  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新技术...
李继峰
关键词:蔚县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信息系统
一种描述干团聚体粒径分布的模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描述干团聚体粒径分布的模型,所述模型结合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来表达干团聚体的粒径分布,模型的方程式为:<Image file="896176DEST_PATH_IMAGE001.GIF" he="31" im...
郭中领常春平李继峰黄亚鹏
覆膜农田及邻近草地风蚀物中微塑料富集特征
2025年
微塑料(MPs)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不同地表类型的风蚀物中MPs的富集特征不同。本研究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部地区对覆膜农田与相邻草地的风蚀物MPs的富集现象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1)纤维、碎片和薄膜是研究区农田和草地土壤及风蚀物中MPs的主要形态,草地风蚀物中MPs的富集量略高于覆膜农田,覆膜农田风蚀物中MPs的富集比(ER)为0~151.46,平均19.82;草地MPs的ER为0~150.99,平均27.28。纤维形态的MPs因更易受到风蚀作用而更倾向于被搬运,小尺寸MPs更容易富集。(2)外源MPs的输入可能是覆膜农田土壤及其相邻草地中MPs的主要来源,且覆膜农田是相邻草地中MPs的潜在来源,进而使整个区域成为MPs大气传输排放源。本研究凸显了MPs通过风传播途径进入大气的重要性,阐明了MPs大气传输的潜在来源。这对未来评估MPs的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姜春龙姜宏烨代琳玥陈晨赵晨雨郭中领李继峰李慧茹邹学勇王仁德李庆周娜苑依笑常春平
关键词:富集比草地
基于流域模型与遥感解译方法的农业面源污染精细化源解析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农业面源污染源解析是面源污染防治的基础。农作物种植是农业面源污染源的重要组成,然而传统的面源污染源解析方法不能量化不同农作物对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的贡献,其解析精度也难以满足环境管理部门精细化管理的客观需求。本研究以天津于桥水库上游沙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流域模型与遥感解译的方法,解析流域总磷负荷来源与贡献,旨在建立一种农业面源污染源精细化源解析技术。研究结果显示: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的农作物遥感总体分类精度在88%以上,Kappa系数均大于0.81,整体分类结果可信。沙河流域主要作物类型包括冬小麦-夏玉米、板栗、果树与其他作物,其中冬小麦-夏玉米的种植面积最大,占比为44%~67%,板栗种植面积次之,占比为11%~29%。冬小麦-夏玉米种植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板栗种植面积则呈快速上升趋势。沙河流域Generalized Watershed Loading Function(GWLF)模型对溪流量与总磷负荷的模拟表现良好,其模型校准期与验证期的NSE在0.59以上,R^(2)在0.79以上。耕地为沙河流域最大的面源总磷负荷来源,占总磷负荷总量的61%;在耕地中,冬小麦-夏玉米总磷负荷占比最大(52%),板栗次之(20%);考虑到板栗种植面积近年来不断上升,未来沙河流域面源总磷负荷仍有升高的风险。
李琪云李继峰李泽利沈彦军刘夏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源解析遥感解译流域模型
一种预测风沙流沿程变化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测风沙流沿程变化的方法,其为通过逻辑斯蒂方程来描述风沙流沿程变化并对风沙流沿程变化进行预测,所述方程为<Image file="DEST_PATH_IMAGE002.GIF" he="26" imgCo...
郭中领常春平李继峰黄亚鹏
文献传递
农田近地表风沙流风程效应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风沙流的风程效应研究是定量获取风沙流沿程变化的核心和难点,风程效应是指输沙率随沙床表面或地块长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而后趋于稳定的变化特征,饱和输沙率(f_(max))和饱和路径长度(L_(sat))是风程效应的重要参数。采用自动连续称重式集沙仪,以河北坝上地区康保县境内典型旱作农田为研究对象,观测了2017、2018年和2021年内4次典型风蚀事件,分析近地表5 cm高度风沙流的风程效应在5 min时间尺度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地表输沙通量随风程距离的增大而增大。(2)4次风蚀事件中L_(sat)的变化范围在11~280 m之间,并存在明显差异,其变化与风速无关。(3)近地表风沙流的f_(max)与风速(U)呈幂函数关系。(4)风程效应的变化特征与地表可蚀性因子、地表微地貌变化有着紧密联系,未来应对不同的土壤类型和质地农田的风程效应进行深入研究。
冯哲刘瑞娟白宇晨常春平郭中领郭中领王仁德李继峰
关键词:土壤风蚀
结合光学与雷达遥感的张家口坝上地区作物残茬生物量估算
2025年
作物残茬等非光合植被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同时在阻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促进土壤发育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张家口坝上地区位于首都两区建设及京津风沙源治理的核心区域,利用遥感手段估算该地区作物残茬生物量,对区域风蚀状况评估、生态环境评价及碳、氮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实地测量的作物残茬生物量、Sentinel-2光学影像、Sentinel-1雷达影像构建作物残茬光学遥感指数和雷达遥感指数,采用最优指数归一化相乘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结合光学与雷达遥感的作物残茬生物量估算模型,计算并分析2017—2023年张家口坝上地区作物残茬生物量。结果表明:(1)光学遥感指数中,由Sentinel-2的短波红外波段(B11和B12)构建的RI_((11,12))指数与作物残茬生物量的相关性最高,模型决定系数(R^(2))为0.744。雷达遥感指数中,交叉极化(VH)后向散射系数与作物残茬生物量的相关性最高,R^(2)为0.409。(2)结合光学与雷达遥感估算模型中,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精度最高,R^(2)为0.796,均方根误差(RMSE)为8.84 g·m^(-2),可较好地预测作物残茬生物量。(3)构建的作物残茬生物量估算模型精度较单纯使用光学遥感高约9.72%,较单纯使用雷达遥感高约66.74%。(4)2017—2023年张家口坝上地区年均作物残茬生物量为23.74×10^(4)t,呈波动下降趋势,作物残茬生物量年际变化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近年来,因土地流转政策造成的种植结构变化是导致该地区作物残茬生物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于凯昕李继峰甄天乐张夏蕾李慧茹郭中领郭中领赵雪晴
关键词:作物残茬生物量光学遥感雷达遥感
秋免耕对坝上地区农田风蚀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秋免耕是中国北方风蚀区农田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措施,对土壤风蚀的抑制作用已得到普遍验证,但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还缺乏足够认识,是否具有保墒作用还存在争议。以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河北坝上地区康保县作为典型研究区,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手段,通过比较秋免耕地与邻近秋翻耕地风蚀前后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差异,研究秋免耕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探究其保土保水保肥作用。结果表明:与秋翻耕地相比,秋免耕地风蚀量平均降低了73.23%,耕作层土壤含水率平均提高了11.93%,反映出秋免耕具有较强的保土作用和一定的保水作用。同时,秋免耕地通过减少土壤风蚀降低了富含养分的细颗粒损失,使年内表层土壤粉粒含量平均提高0.27%,沙粒含量平均降低0.35%,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平均增加5.63%、1.14%,说明免耕具有抑制土壤进一步沙化、贫瘠化的作用。在坝上地区农田实施秋免耕不仅具有保土作用,还具有保水保肥作用。长期坚持实施免耕留茬保护性耕作,对防止土壤土地沙化、贫瘠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安晨宇王仁德周海涛李庆张新军常春平郭中领李继峰
关键词:农田风蚀土壤理化性质
一种全天空地表温度空间重构和降尺度一体化方法
一种全天空地表温度空间重构和降尺度一体化方法,属于遥感科学与技术领域。含有以下主要步骤:多源遥感数据和大气驱动数据获取与预处理,全天空地表温度数据的空间重构,全天空地表温度数据的空间降尺度。本发明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和...
马燕飞张军海胡引翠 周彦昭李继峰 李少丹 袁金国傅学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