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威

作品数:1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4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政治
  • 2篇道德
  • 2篇道德观
  • 2篇正义
  • 2篇正义观
  • 2篇权力
  • 2篇权力伦理
  • 2篇文化
  • 2篇伦理
  • 2篇法家
  • 2篇超验
  • 1篇道统
  • 1篇语境主义
  • 1篇哲学
  • 1篇政治态度
  • 1篇政治哲学
  • 1篇政治整合
  • 1篇治道
  • 1篇社会
  • 1篇社会价值

机构

  • 13篇华侨大学
  • 1篇集美大学

作者

  • 13篇赵威
  • 1篇李宝轩
  • 1篇王四达

传媒

  • 2篇广东社会科学
  • 2篇哲学研究
  • 2篇江淮论坛
  • 1篇东南学术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华侨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权利到正义:社会价值体系的“阿基米德点”及其旨归
2016年
在人类社会的价值体系中,权利是一个能撬动其他价值观的"阿基米德点"。权利能逻辑地推导出自由、平等的价值观,转化为民主、法治的制度安排,落实为人道、正义的社会目标。考察西方权利—正义观的历史生成及其价值旨归,从中西文化比较中加深对权利—正义价值的认识,对当代中国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赵威
关键词:社会价值体系阿基米德点权利正义
罗尼·佩弗对马克思道德观的系统解读及其现实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20世纪中后期西方学术界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与道德是否相容的问题展开广泛而持久的争论,在这一背景下,罗尼·佩弗以马克思主义的捍卫者自居,对马克思非道德论进行全面的反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系统性的解释框架,包括一个价值基础、两种分析维度、三个核心概念、四层基本判断,由此构成一个科学性与价值性相融合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赵威
关键词:分析马克思主义相容性
古代政治整合对华夏文化共同体形成的促进作用
2023年
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思想的研究中,“治世”理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古代圣贤在追求治世、建构治道的过程中,借助政治整合贯彻价值整合,打造了一个“文以载道”“道洽政治”的结构功能系统:宗教为治世树立终极价值,哲学为治世阐发学理体系,政治为治世构筑综合框架,法律为治世建立秩序保障,历史为治世提供资治通鉴,伦理为治世塑造君子人格,教育为治世培育合格国民,风俗为治世改良社会土壤。这套战略设计既体现了古代国家理性自我保存与自我完善的紧张性,也促进了政治共同体与价值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的一体化,有利于华夏文明的长期延续;但它未能在实践中把国家打造成人民与政权的利益共同体则是留给历史的一个遗憾。
赵威
关键词:文化共同体
中国古代文化自信的系统建构与政治旨归被引量:2
2018年
中国古代自夏商周三代以来就有鲜明的文化自信,它以民族自我认同为逻辑起点,再延伸为一条文明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认同、政治认同水乳交融的精神纽带,由此形成一个以华夏"文明"自信为现实载体,以实现"治世"为文化主旨,以"治国理政"为文化焦点,系统地展开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位一体的文化结构,并通过国家的政治化渗透使之得到贯彻,成为支撑中华文明长期延续的文化力量。今天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古人的文化自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借鉴古人的文化自信和"道统"意识,通过民族文化的"返本开新"定能开出中国社会主义的新道统,实现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
赵威
关键词:文化自信
道德公理、语境主义与唯物史观的兼容——凯·尼尔森对马克思道德观的融贯性辨析
2023年
在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的英美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热烈而持久的论争中,加拿大教授凯·尼尔森坚持马克思主义与道德相兼容的立场,在考察两派观点及其学理依据的基础上,梳理出一个从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切入,以道德公理为依据,与历史唯物主义相衔接,最终导向一个以语境主义为核心的客观主义的逻辑框架。该研究虽然拓展了马克思道德观的学理基础,但如果用马克思主义的规范性理论标准衡量,他所谓超历史超文化的道德公理与语境主义能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兼容的论证还是可商榷的。
赵威
关键词:唯物史观语境主义
先秦法家政治态度刍议——兼与朱汉民教授商榷
2018年
探析先秦诸子政治态度之差异,要在东周王官流散、道术为裂、百家蜂起、皆务为治这一共同的历史条件下结合各家的学术背景来分析。法家作为政治当权派,其政治态度兼有国家本位与君主本位的二重性。国家本位是内源性的,它包含"治世"的内在逻辑;君主本位只是外生性的,它提供"治"世的机会条件。具体而言,身份差异、时代差异、区域差异、适然差异等又构成了影响法家政治态度的几个变量。
赵威
关键词:法家政治态度二重性
“民心即天命”何以可能——《董仲舒政治哲学漫议》献疑被引量:1
2022年
探析董仲舒“民心即天命”的政治哲学何以可能,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追寻:1.对于先秦时代早已出现的“民心—天命”的政治思想,董子是推进了还是倒退了 2.董子政治哲学的主体为何?所谓“民心即天命”是否为它的核心诉求 3.在强势君主与集权时代的环境条件下,董子被边缘化的身份对推动这一政治理想何以可能?辨析表明:董子并未明显推进先秦的“民心—天命”的思想,反而有所后退;“民心即天命”并非其政治哲学的核心诉求;在君主专制集权的历史条件下,所谓“民心即天命”的政治哲学根本无法摆脱理论与实践的困境。
赵威王四达
关键词:政治哲学
从中国古代的天道信仰看权力伦理的系统建构
“权力伦理”虽然是一个现代概念,但在中国古代圣贤对国家政治权力的论述中已“脉络性”地包含着丰富的权力伦理思想,它大致可梳理为如下环节:一个以天道信仰为终极依据的权力来源;一套以政治、法律、伦理为系统结构的权力依托;一种以...
赵威王四达
关键词:权力伦理
试析墨家“天志”正义观的超验性被引量:4
2017年
中国古代正义思想与宗教的关系是一个长期未受学界重视的问题,而墨家的正义观在这个问题上有独特价值:它继承了上天乃正义之源的古老传统,从而使之具有超然于世俗政权利益之上的独立品格。本文以历史为背景,以《墨子》为个案,以宗教为视角,以儒教为参照,梳理了墨家以"天志"为"法仪"、以"贵义"为核心、再落实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诸环节的正义思想框架,认为它在回归原生的神权正义基础上,否定了蜕变的强权正义,提出一种返本的平权正义新构想,从而超越了古代主流的价值观。然而在古代宗法-政治的社会条件下,墨家的正义理想仍缺乏落实它的技术手段。
赵威
关键词:墨家天志正义超验性
法家的“势治”理论及其对当前法治建设的启示被引量:2
2017年
"势治"理论是法家思想研究中一个比较不受关注的领域。法家看到"徒法不足以自行"的另一面,却否定儒家"有治人无治法"的思路,而是强调要构筑法治的制度环境——"治势",使"抱法"与"处势"相辅成。具体是在正视人性"自为"的基础上,通过因性利导与因势利导,以"必然之理"营造"必为之势";用"必信之法"达成"必治之政",并对"势治"条件进行分析论证,指出这种"人设之势"好比"良马固车",即使中手驾驭也能追速致远。显然,这套"势治"理论对当前中国推进"法治"建设富有启示意义。
赵威王四达
关键词:法家法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