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程
-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王宽诚教育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更多>>
- 花岗岩中黑云母地球化学特征对铟矿化的启示:以栾川矿集区鱼库‒石宝沟岩体为例
- 2024年
- 传统观点认为,铟常在锡多金属矿床中富集。但近年来发现,一些与花岗岩有关的贫锡多金属矿床中,铟也能够富集到一定程度。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在贫锡还是富锡的矿床中,铟的富集均与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对于岩浆演化过程中控制In超常富集的因素尚不清楚。在花岗岩中,黑云母是Sn和In的重要载体矿物,其化学成分也可以有效反映岩浆成因及成岩物理化学条件。栾川矿集区的赤土店矿床为贫锡富铟的岩浆热液铅锌银矿床,其矿化与燕山期鱼库-石宝沟花岗岩关系密切。本文以鱼库-石宝沟花岗岩作为贫锡花岗岩的代表,对岩体中的黑云母开展了详细的矿物地球化学研究,并与华南典型锡铟矿化花岗岩中的黑云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鱼库-石宝沟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华南锡铟矿化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为铁质黑云母-铁叶云母。且鱼库-石宝沟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具有较低的Sn、In含量,指示该花岗质岩浆贫锡和铟,而华南锡铟矿化花岗岩岩浆源区本身就富锡和铟。与鱼库-石宝沟花岗岩相比,华南锡铟矿化花岗岩起源于变沉积岩的部分熔融,且具有高温、低氧逸度、高挥发分的特征,这些物理化学条件对铟矿化有重要控制作用。而贫锡铟的鱼库-石宝沟花岗岩并不具备这些有利于铟矿化的条件,与之相关的矿床中之所以出现铟的富集,可能与后期地质事件使矿体中的In元素发生活化和再富集有关。
- 陈程陈程韩江伟赵太平
- 关键词:黑云母矿物地球化学
-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黏结剂研究进展
- 2020年
- 硅在自然界中储量丰富,其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 mA·h/g,已成为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但是Si作为负极材料也存在许多不足,最大的问题是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硅体积膨胀(高达300%),导致Si基负极材料粉化脱落、电池容量迅速衰减,其循环性能尚难以满足实际需求。通过研究开发硅基负极专用黏结剂材料,可以有效抑制循环过程中硅的体积变化,维持硅负极结构稳定,提升电池循环性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硅基负极黏结剂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合成高分子聚合物黏结剂、天然高分子聚合物黏结剂、导电高分子聚合物黏结剂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归纳总结,并介绍了本课题组在硅基负极黏结剂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期望能为将来的硅基负极专用黏结剂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些思路。
- 邓攀陈程陈程
-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黏结剂
- 磺酸型聚乙烯亚胺单离子导体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通过胺基与双键官能团的迈克尔加成反应将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锂(AMPSLi)接枝到聚乙烯亚胺(PEI)链上,对PEI进行功能化改性制备磺酸型单离子导体PEI-AMPSLi,再与聚丙烯腈(PAN)通过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膜。纳米纤维膜吸收电解液后得到单离子导体聚合物电解质,经热交联处理的聚合物电解质具有10.69 MPa的拉伸强度,其室温离子电导率为2.91 mS/cm,锂离子迁移数为0.89,电化学窗口为5.45(vs.Li/Li^(+))。在LiNi_(0.8)Co_(0.1)Mn_(0.1O2)/石墨全电池中用作聚合物电解质时,0.5 C倍率电流循环时初始放电容量为171 mA·h/g,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7.6%。
- 王旭尧陈程陈程闫晓丹
- 关键词:聚合物电解质聚丙烯腈
- 岩浆-热液系统中铟的成矿作用被引量:5
- 2021年
- 铟作为支撑新兴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金属,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半导体、焊料合金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当前铟的重要来源是与花岗质岩浆有关的锡多金属矿床,其中铟的富集程度远超其他类型矿床。文章在简要概括铟矿床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铟在岩浆-热液系统各演化阶段的富集过程以及锡、铟同步富集的原因。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如果有黑云母、角闪石等铟的主要载体矿物发生分离结晶,铟的成矿潜力便会被大大削弱。当铟进入成矿流体后,铟的氯化物、氟化物和氢氧化物对铟的搬运有重要作用,流体的温度、pH值以及金属配体的种类和浓度是控制铟迁移和沉淀的重要因素。而当铟从流体中沉淀时,因四次配位的In^(3+)与贱金属硫化物(闪锌矿、黄铜矿、黝铜矿等矿物)中四次配位的金属离子更相似,造成大量的铟以类质同象替换的方式进入硫化物而与锡发生分离;沉淀后的含铟矿物在后期地质过程中可能经历铟的重新活化、迁移和扩散等过程,导致铟再次富集。铟的富集过程与锡有关,这可能是由于铟和锡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二者在表生环境中活动性弱,会滞留在经历化学风化的富黏土的沉积岩中,这样的沉积岩经变质作用会形成大量的云母类矿物,而黑云母作为铟和锡的共同载体,其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分解可能是导致铟和锡在矿床中同步富集的根本原因。此外,新近在一些贫锡岩浆热液矿床中发现铟也能够超常富集,其机理尚不清楚。加强表生环境中锡与铟预富集过程的研究以及贫锡矿床中铟富集机制的研究,对查明铟-锡共生、分离机制和完善铟成矿理论至关重要。
- 陈程陈程
- 关键词:地质学岩浆热液闪锌矿
- 华北克拉通南缘晚中生代钼、金成矿关系:以祁雨沟金矿床和雷门沟钼矿床为例
- 2023年
- 华北克拉通南缘是我国重要的钼、金成矿带之一,已探明的钼资源量超过800万吨,金资源量超过1300吨。前人研究表明,区内金成矿事件多发生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60~110 Ma),与区内大规模的钼成矿事件(148~112 Ma)及岩浆侵位事件(158~112 Ma)时代相近,且三者在空间上紧密相关,但关于金与钼的成矿关系尚不清楚。本文以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熊耳山矿集区紧邻的早白垩世祁雨沟金矿床和雷门沟钼矿床为研究对象,分析钼与金的成矿关系。通过对两个矿床中含矿斑岩体中的磷灰石进行详细的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结合前人已有的地球化学资料,认为形成于130 Ma的祁雨沟花岗斑岩与雷门沟花岗斑岩具有相似的母岩浆,但后者的氧逸度和分异程度更高,且相对更富F、贫Cl和S;H-O-S-Pb同位素组成表明,钼与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成矿物质钼、金均来源于壳幔混合源区,但相对于钼矿床,金矿床的幔源组分所占比例更高。研究区内的钼、金成矿作用受不同演化阶段的岩浆岩控制;造成钼、金差异性矿化的根本原因可能是成矿岩体的性质和金属来源不同,金主要与幔源物质相关,钼主要与古老地壳物质相关。
- 詹强吴强吴强孟雷陈程
- 关键词:华北克拉通南缘晚中生代磷灰石
-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探讨有机硅电解质物化特性
- 2021年
- 有机硅化合物是电解质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物理化学特性是衡量电池性能的重要参数.本文采用多种核磁共振(NMR)技术(包括^(1)H NMR、^(13)C NMR、DOSY、^(7)Li NMR、^(19)F NMR)对有机硅化合物CN(CH_(2))_(2)Si CH_(3)(OCH_(2)CH_(2)OCH_(3))_(2)(BNS)的结构,电解液(LiPF_(6)/BNS)的溶剂化效应、扩散系数和热稳定性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评价,发现BNS和LiPF6之间具有溶剂化效应;BNS的氰基(CN)和醚键(-O-)基团可与Li+形成络合物,且氰基配位能力优于醚键,络合键的形成促进了LiPF_(6)的离解和扩散,同时也提高了LiPF_(6)/BNS的热稳定性,证明高温下LiPF_(6)的分解是电解液失败的主要原因.该研究为开发新型电解质化合物及促进其性能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 陈晓丽陈晓丽陈程付娟陈程付娟
- 关键词:有机硅电解质DO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