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
欢迎来到贵州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加强
作品数:
3
被引量:21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历史地理
水利工程
更多>>
合作作者
张鸾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师长兴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郭立鹏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期刊文章
1篇
学位论文
领域
3篇
天文地球
1篇
水利工程
1篇
历史地理
主题
2篇
粒度组成
2篇
黄河
2篇
黄河下游
2篇
沉积速率
1篇
沙量
1篇
土壤
1篇
土壤侵蚀
1篇
泥沙
1篇
泥沙沉积
1篇
中游
1篇
环境演变
1篇
公元
1篇
公元前
1篇
产沙
1篇
产沙量
1篇
沉积量
1篇
冲积
1篇
冲积平原
机构
3篇
中国科学院
2篇
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3篇
徐加强
2篇
师长兴
2篇
张鸾
1篇
郭立鹏
传媒
1篇
第四纪研究
1篇
古地理学报
年份
1篇
2009
2篇
2008
共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近2600年来黄河下游沉积量和上中游产沙量变化过程
被引量:12
2009年
主要基于华北平原上93个钻孔中沉积物详细观测和分析数据,结合182组14C测年和埋深数据、参考前人黄河下游河道历史变辽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估算出2600年以来黄河下游在602BC~11A.D.,11~1034A.D.,1034~1128A.D.,1128~1855A.D.和1855~1997A.D.等5个历史时期的年平均沉积量分别是3.89×10^8t/a,2.24×10^8t/a,6.63×10^8t/a,6.78×10^8t/a和8.47×10^8t/a。通过建立黄河下游有无堤防和决溢频率与泥沙输移比的关系,计算出5个时期黄河上中游的平均年输沙量分别是6.2×10^8t/a,6.8×10^8t/a,8.3×10^8t/a,11.5×10^8t/a和15.3×10^8t/a。进而探讨了黄河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历史上王景治河后出现的600年安流时期的原因。
师长兴
徐加强
郭立鹏
张鸾
关键词:
黄河
土壤侵蚀
近二千多年来黄河下游平原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变
黄河输沙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流域输沙系统之一,黄河下游是该输沙系统主要的泥沙汇,深入了解这一堆积区的沉积变化过程有助于揭示流域输沙系统运行机制和演化规律。本研究利用钻孔中沉积物性状详细描述、样品粒度分析资料,结合已有黄河下...
徐加强
关键词:
粒度组成
沉积速率
环境演变
公元前602年至公元11年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沉积特征分析
被引量:9
2008年
根据钻孔中沉积物性状的详细描述、样品粒度分析资料,结合已有黄河下游历史变迁及沉积物测年成果,分析了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1年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的变化。发现可以利用沉积物颜色、组成、粒度组成变化比较准确地确定研究区公元前602年的古地面,砂粘比Kd值是确定界线的很好指标。公元前602年以后的黄河冲积平原沉积物以浅黄色、黄色、棕色砂质亚沙土和粉质亚粘土为主,少量粉质亚沙土,平均粒度范围为3.31~6.12中,分选较差,偏度多为正偏或极正偏,峰态为窄峰、很窄和中等峰态。总体上由上游到下游平均粒径逐渐变细,标准离差增大,峰度减小,即水动力减弱,分选程度降低。对比分析发现,古黄河冲积平原沉积与现代黄河河漫滩沉积样品相比粒径明显偏细。钻孔Kd值随深度的变化揭示,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1年,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发生了两次明显的强弱变化。
徐加强
师长兴
张鸾
关键词:
黄河下游
冲积平原
粒度组成
沉积速率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