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若冰

作品数:9 被引量:101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地产
  • 2篇政府
  • 2篇全球治理
  • 2篇面板数据
  • 2篇金融
  • 2篇经济增长
  • 2篇房地
  • 2篇房地产
  • 2篇房地产价格
  • 2篇产业集聚
  • 1篇动态面板
  • 1篇动态面板数据
  • 1篇寻租
  • 1篇演进
  • 1篇演进路径
  • 1篇政府补贴
  • 1篇政治寻租
  • 1篇中国经济
  • 1篇生产性服务业
  • 1篇生产性服务业...

机构

  • 8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9篇邓若冰
  • 5篇吴福象
  • 3篇刘颜
  • 1篇邱晓东

传媒

  • 2篇经济问题探索
  • 2篇云南财经大学...
  • 1篇河北学刊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科学学研究
  • 1篇国际经贸探索

年份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产业集聚对我国房地产价格影响效应的实证检验被引量:11
2016年
文章基于2001-2013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估计方法,考察了省际产业集聚对房地产价格的非线性影响。结果显示: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是房地产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一旦超过某个临界值后,集聚程度的提高会抑制房地产价格,即产业集聚与房价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通过引入房地产价格省际交叉影响项进一步发现,中国房价的变动受到邻近区域房地产价格的正向冲击。同时,需求和供给因素是影响房地产价格的重要因素,实际利率对房价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城市公共物品供给水平也会显著地影响房地产价格。
刘颜邓若冰
关键词:产业集聚房地产价格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耦合测度及动态效应分析——基于长三角16个核心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广义矩法估计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1998—2012年长三角16个核心城市的面板数据,测度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与制造业的耦合程度,并实证探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耦合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等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较高,低等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度较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呈正“U”形关系,部分中高等级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已越过“拐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显著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低等级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耦合促进了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一结论对于当前长三角地区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邱晓东吴福象邓若冰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聚劳动生产率
工业集聚、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研究被引量:39
2016年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运用全域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空间局域LISA分析,考察2001-2013年我国省际工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并构建三种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的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进一步分析中国工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工业集聚和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并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工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若不考虑空间因素,结果会被高估;在仅考虑经济因素的空间权重下,其他地区工业集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回流效应占主导地位,工业集聚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负溢出效应,加剧区域不平衡增长;而纳入地理因素后,其他地区工业集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扩散效应抵消了回流效应,负的空间溢出效应不太显著。当然,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投入、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也将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邓若冰刘颜
关键词:经济增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战略选择被引量:8
2016年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追求规模速度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追求质量效益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我国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结构性问题凸显的重大举措,是一次理论联系中国实际的"中国化"创新。面对国内要素禀赋结构转换、技术后发优势减弱、市场机制扭曲以及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等不利影响,应通过"供给+需求"双侧调控有效配合、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手段实现经济发展的动力转换,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邓若冰吴福象
关键词:经济增长质量
研发模式、技术溢出与政府最优补贴强度被引量:20
2017年
基于产品质量提高型创新视角,将技术溢出水平、产品水平差异与垂直质量差异等因素一起纳入分析框架,构建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了不同研发模式下企业研发投入决策和政府最优补贴政策。结果显示:政府补贴有利于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与社会福利水平,不会产生"挤出效应";技术溢出水平与产品差异化程度均对不同研发模式下政府最优补贴强度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在政府最优补贴强度下,研发竞争与研发合作模式中企业的研发投入、产品质量及社会福利水平是相同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利润最大化的研发模式。算例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此,企业自身应加强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竞争力,而政府则应针对不同的研发创新模式与产业周期特征制定合理的补贴强度区间,同时应加强企业补贴资格审查制度建设,提高创新激励效率。
邓若冰吴福象
金融集聚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基于静态与动态面板数据的估计被引量:13
2017年
本文对目前我国金融集聚的发展现状及其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进行了背景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包含房地产价格空间相关项、房地产供给和需求等因素的计量模型,并选取2001-2013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面板数据,全面客观地考察金融集聚对房地产价格的作用方向和大小,并采用工具变量和系统GMM方法解决有关变量内生性问题。结果显示:金融集聚程度的提高是房地产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且银行业集聚对房地产价格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保险业集聚次之,证券业集聚影响最弱。通过引入房地产价格省际交叉影响项进一步发现,我国房价的变动受到邻近区域房地产价格的正向冲击。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时期。
刘颜邓若冰
关键词:金融集聚房地产价格系统GMM
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变迁与演进路径被引量:4
2016年
随着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世界经济重心转移重塑了世界经济格局,全球经济治理面临严峻挑战,已无法适应当前的世界经济新形势,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变迁已是必然。但制度变迁的方向却仍然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变迁是渐进式的、多元化的。在制度变迁进程中,国家偏好尤其是发达大国的偏好决定了全球经济治理的路径选择类型。在形成最优的全球经济治理制度之前,大国俱乐部制度与区域多边制度的共存将成为可供选择的次优路径。G20作为同时包含两种制度、两大利益集团的"双核"体系就是一个典型的制度变迁中两种路径兼容的例子。
邓若冰吴福象
关键词:全球治理G20演进路径
权力博弈、制度变迁与全球治理被引量:5
2016年
全球治理作为一种国际制度安排,实质上是国家之间利益与权力的博弈过程。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重塑了世界经济格局,实力与权力不相匹配的矛盾日益激化,推动着全球治理制度的变迁。文章通过建立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的演化博弈模型,揭示利益主体权力博弈诱发制度变迁的机理。研究表明,拥有绝对权力优势的发达大国主导着制度变迁的方向;制度也将随着各参与主体拥有权力大小的消长变化而不断演进。文章进一步指出,在权力结构发生调整的情况下,G20取代G7领导全球治理制度是制度变迁的历史必然。
邓若冰吴福象
关键词:全球治理权力博弈G7
基于中国制度约束的政府创新补贴效应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全面步入新常态,资源禀赋结构的转换和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使得要素驱动型的粗放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成为中国重塑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必然要求。中国政府不断提高对企业自主创新的补贴力度,以增强其市场...
邓若冰
关键词:政府补贴政治寻租金融发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