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娟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碱式
  • 1篇电池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电解质
  • 1篇电性能
  • 1篇形貌
  • 1篇英文
  • 1篇水热
  • 1篇水热法
  • 1篇碳酸镁
  • 1篇燃烧法
  • 1篇燃烧法制备
  • 1篇燃烧合成
  • 1篇热法
  • 1篇晶形
  • 1篇晶须
  • 1篇均相
  • 1篇均相沉淀
  • 1篇均相沉淀法

机构

  • 5篇武汉工程大学

作者

  • 5篇黄志良
  • 5篇陈娟
  • 4篇陈常连
  • 3篇李文昭
  • 2篇徐伟荣
  • 1篇石月
  • 1篇王树林
  • 1篇孙念
  • 1篇黄小雨
  • 1篇夏红亮

传媒

  • 3篇武汉工程大学...
  • 1篇材料保护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碱源对碱式碳酸镁晶形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分别以尿素、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为碱源,以氯化镁为镁源,通过水热法在反应温度为100℃时,反应8 h,制备出碱式碳酸镁。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进行了物相和形貌的表征,研究了碱源对结晶以及晶体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尿素碱源时,碱式碳酸镁呈现为板片状;当以碳酸氢铵为碱源时,碱式碳酸镁呈现为花状并具有多孔微观结构;当以碳酸氢钠为碱源时,产物表现为球状。
陈娟黄小雨黄志良
关键词:碱式碳酸镁碱源形貌
碱式碳酸镁晶须的均相沉淀法制备及其生长机理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研究碱式碳酸镁晶须新的制备方法,扩大其作为阻燃剂的应用,采用以六水氯化镁和尿素为原料,通过均相沉淀法成功地制备了Mg5(CO3)4(OH)2·4H2O型碱式碳酸镁晶须.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所得晶须进行物相、形貌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当反应原料六水氯化镁与尿素的摩尔比值为1∶4,山梨醇作为有机模板剂时,在水浴时间为24 h,陈化时间为21 h,干燥时间为5 h的实验条件下,可以制备出长径比大于100,发育良好的碱式碳酸镁晶须.采用二维成核-台阶生长理论有效解释了碱式碳酸镁晶须的生长.
陈娟黄志良陈常连李文昭徐伟荣
关键词:均相沉淀法
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三水碳酸镁晶须长径比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扩大其作为增强补韧剂和阻燃剂的应用,以氯化镁和碳酸氢铵为原料,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不同长径比的三水碳酸镁晶须.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所得三水碳酸镁晶须的物相和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5 h时,随着反应温度(50℃~80℃)的升高,三水碳酸镁晶须长径比减小.当温度为50℃,反应时间在4 h^5 h内时,晶须处于生长阶段,长径比增大;反应时间延长至7 h,由于发生相转变,晶须开始溶解,导致长径比减小.通过对晶须尖端的分析,证实晶须属于台阶生长机制.
陈娟黄志良陈常连李文昭徐伟荣
关键词:晶须水热法长径比
燃烧法制备LiFePO_4及其燃烧机制(英文)
2015年
许多合成磷酸铁锂(LFP)的传统方法具有反应时间长或者Fe^2+易氧化的缺点.使用硫酸亚铁、磷酸氢二铵和硝酸锂为主要原料,通过燃烧法制备LFP,由XRD和TG-DSC表征所得样品.结果表明,该燃烧法可以在600℃短时间内合成较纯的LFP,并且不需要通入保护气体.对燃烧机制的研究表明,从120~290℃,干凝胶的燃烧导致有机柠檬酸的自蔓延燃烧反应,同时引入的碳防止Fe^2+的氧化,并且当φ=n(CA)/n(LFP)=2时,是合成LFP材料柠檬酸的最佳用量.
陈娟石月孙念陈常连王树林黄志良
关键词:燃烧法LIFEPO4电池
过渡元素掺杂固体电解质的制备及电性能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解决固体氧化物电解质在中温范围(500℃~800℃)工作电导效果不佳的问题,采用燃烧合成方法以氧化镧及过渡离子氧化物为原料,制备了过渡金属元素掺杂的硅酸镧体系电解质材料.用X-射线衍射图谱、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红外光谱对所得电解质进行了物相和显微结构分析.研究表明,掺杂离子对电解质的物相结构及形貌影响很小,但是通过引入适量过渡掺杂离子,能够有效提高电解质的电导率.当掺杂量摩尔比x=1.0时,锌掺杂后硅酸镧电解质具有最高的离子电导率,在500℃时的电导率可达2.106×10-2S/cm.相比于未掺杂电解质在500℃电导率为1.71×10-3S/cm有了显著提升.元素铜的掺入对电解质的致密度有促进作用,压片和二次烧结后电解质的密度达94.1%.同时通过交流阻抗测试分析证实镍在硅位掺杂会降低电解质的电导率.
李文昭黄志良陈常连陈娟夏红亮
关键词:燃烧合成固体电解质电导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