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凌云
-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床边经皮气管切开术在80岁以上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 目的 分析床边经皮气管切开术在80岁以上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分析18例80岁以上的危重患者实施床边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心率、血压、指脉氧指标,术后血气分析、血乳酸指标,术后并发症包...
- 孙立群孙伏喜牛常明郭骏华周游刘凌云
- 热毒宁注射液用于脓毒症致ARDS患者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对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将ICU住院治疗的脓毒症致ARDS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9例,两组均给予机械通气及其他临床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滴热毒宁注射液20 m L,1次/d;两组疗程均为10 d。治疗前后分别采集两组外周血,进行白细胞(WBC)计数;检测血清CRP、降钙素原(PCT);检测PaO_2、Pa CO2,计算氧合指数(PaO_2/FiO_2)。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APACHEⅡ评分。比较两组撤机成功率、ICU病死率、ICU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PaO_2、PaO_2/FiO_2均较治疗前增加,Pa CO2、WBC计数及血清CRP、PCT、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上述改变更显著(P均<0.05)。观察组ICU病死率及ICU住院时间、撤机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均<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脓毒症致ARDS的临床效果较好。
- 周游孙伏喜吴伟孙立群牛常明程志王丹刘凌云顾萍萍
-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热毒宁注射液临床疗效
- 感染性休克患者膀胱温、直肠温与血液温度的相关性
- 2016年
-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膀胱温、直肠温与血液温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同期自身对照法测量膀胱温、直肠温和血液温度,比较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液温度(37.82±0.87)℃,直肠温(37.78±0.62)℃,膀胱温(37.80±0.85)℃,膀胱温、直肠温与血液温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温、直肠温均与血液温度呈高度正相关(r=0.9689、0.9646,P<0.01)。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直肠温或膀胱温的变化可以反映中心温度的变化。
- 刘凌云李静周玉文李霞
-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 支气管镜灌洗对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及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灌洗对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及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按抽签法将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与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支气管灌洗治疗),各40例。7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与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通气、退热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FEV1/FVC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采用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恢复肺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 顾萍萍刘凌云陈媛牛常明王丹
- 关键词:重症肺炎肺功能白介素-1Β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 去甲万古霉素治疗重症监护室MRSA肺部感染患者效果探讨
- 目的:探讨去甲万古霉素治疗重症监护室MRSA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重症监护室80例MRSA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去甲万古霉素治疗和替考拉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
- 周游孙伏喜孙立群牛常明王丹刘凌云程志
- 关键词:去甲万古霉素重症监护室MRSA肺部感染
- 微型胸外按压机对院内心肺复苏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评价微型胸外按压机对院内心肺复苏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自主循环恢复的效果。方法:实施院内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别给予徒手胸外按压和应用微型胸外按压机实施机械胸外按压,其余电除颤、呼吸机支持、药物复苏和亚低温等治疗基本相同。排除疾病终末期及中途放弃者。分析两组心肺复苏10、20与30 min时的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乳酸;比较两组自主循环恢复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入选患者176例,徒手组79例,机械组97例。机械组在按压10、20及30 min时的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徒手组。机械组在按压30 min时的血乳酸值低于徒手组。10min内两组恢复自主循环的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 min后机械组自主循环恢复率明显高于徒手组。徒手组4例发生肋骨骨折,机械组无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微型胸外按压机实施机械胸外按压能维持整个按压过程中较为理想的平均动脉压,微循环灌注较好,自主循环恢复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孙立群孙伏喜周游牛常明王丹程志刘凌云顾萍萍
- 关键词: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胸外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