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魏魏

作品数:5 被引量:11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固碳
  • 3篇气体排放
  • 3篇温室气体
  • 3篇温室气体排放
  • 3篇固碳量
  • 3篇固碳能力
  • 2篇
  • 1篇森林采伐
  • 1篇森林生态
  • 1篇森林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碳储量
  • 1篇碳排放
  • 1篇天然林
  • 1篇天然林资源
  • 1篇天然林资源保...
  • 1篇天然林资源保...
  • 1篇退耕
  • 1篇退耕还林
  • 1篇退耕还林工程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生...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篇逯非
  • 5篇王效科
  • 5篇刘魏魏
  • 3篇欧阳志云
  • 3篇刘博杰
  • 2篇郑华
  • 2篇张路
  • 1篇饶恩明
  • 1篇孟龄

传媒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固碳能力估算及其区域特征被引量:55
2015年
从气候地带性和地理区域分布两方面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固碳能力,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森林固碳的影响和森林固碳估算不确定性的原因进行综述.据估算,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652~927PgC,固碳能力达到4.02PgC·a^-1.各气候地带森林碳储量表现为热带最大(471PgC),寒带次之(272PgC),温带(113~159PgC)最小,固碳能力表现为热带(1.02~1.3PgC·a^-1)最大,温带次之(0.8PgC·a^-1),寒带(0.5PgC·a^-1)最小;各地理区域森林碳储量表现为南美洲(187.7—290PgC)最大,其次是欧洲(162.6PgC)、北美洲(106.7PgC)、非洲(98.2PgC)和亚洲(74.5PgC),而大洋洲(21.7PgC)最小,固碳能力为南美洲热带(1276TgC·a^-1)和非洲热带(753TgC·a^-1)较大,其次是北美洲(248TgC·a^-1)和欧洲(239TgC·a^-1),而东亚(98.8—136.5TgC·a^-1)较小.为进一步减少森林生态系统固碳估算的不确定性,今后应综合运用连续长期观测技术、样地清查、遥感分析和模型模拟等方法.
刘魏魏王效科逯非欧阳志云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固碳能力
森林经营与管理下的温室气体排放、碳泄漏和净固碳量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7年
森林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和大气CO_2浓度升高上具有重要作用.森林经营与管理下的新造林和森林保护具有显著的固碳功能,其中,新造林和森林保护的固碳速率分别为0.04~7.52、0.33~5.20 t C·hm^(-2)·a^(-1).同时,营造林过程中物资的生产和运输导致边界内产生温室气体排放;营造林导致的活动转移、市场效应和生态环境变化导致边界外产生碳泄漏.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森林经营与管理活动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源的界定、计量方法、温室气体排放量与排放速率;边界外碳泄漏的类型、计量方法与碳泄漏量;净固碳量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泄漏对固碳的抵消强度.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对固碳的抵消强度为0.01%~19.3%,进一步考虑碳泄漏时可增至95%.若仅考虑森林经营与管理在边界内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可测量的活动转移碳泄漏,森林经营与管理具有较好的净固碳效益,且相比于农田固碳措施在温室气体净减排方面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随着我国各项重大生态工程新一期的开展和对工程固碳效益的关注,为增加重大生态工程对温室气体的净减排量,有必要在工程开展前进行合理规划、在工程开展过程中加强控制和监测以减少工程实施导致的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和边界外碳泄漏.
刘博杰逯非王效科刘魏魏
关键词: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温室气体排放及净固碳能力被引量:16
2016年
基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一期(2000—2010年)营造林过程工程边界内碳排放和边界外碳泄漏的计算,分析了天保工程及各区域碳排放和碳泄漏年际变化及影响因素,对比了天保工程及各区域碳排放和碳泄漏的组成特征,研究了天保工程及各区域净固碳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天保工程一期西北、中西部地区、南部地区、东北地区和天保工程的碳排放分别为0.89、1.47、0.09、2.45 Tg C;碳泄漏分别为3.17、3.11、6.50、12.78 Tg C。工程措施和碳排放强度的区域性差异导致各区域碳排放组成特征不同。造林及配套森林基础设施建设是西北、中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最大的工程措施碳排放;新造林及森林管护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工程措施碳排放。相应地,各种物资消耗中,建材是西北、中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最大的物资碳排放;燃油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物资碳排放。天保工程在工程边界内外引起的额外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15.23 Tg C,抵消了工程固碳效益的9.82%;在西北、中西部地区、南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抵消作用分别为10.08%、8.16%和11.24%。天保工程一期净固碳量为139.77 Tg C,年均净固碳量为12.71 Tg C/a。因此,碳排放和碳泄漏对天保工程固碳的抵消较小,工程一期在我国温室气体减排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上做出了巨大贡献。避免工程基础设施的盲目建设和对工程进行合理规划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可能途径。
刘博杰逯非王效科刘魏魏王莉雁饶恩明张路郑华
关键词: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碳排放温室气体
中国退耕还林工程温室气体排放与净固碳量被引量:15
2016年
基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期(2000—2010年)营造林过程边界内碳成本和边界外碳泄漏的计算,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及各区域碳成本和碳泄漏的年际变化、碳成本和碳泄漏的组成特征以及净固碳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期内,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中南华东地区的碳成本分别为3.38、3.64、1.03、1.66、4.38 Tg C,合计14.09Tg C;碳泄漏分别为21.33、4.60、5.50、1.32、3.78 Tg C,合计36.53 Tg C.退耕还林工程及各区域工程措施碳成本组成特征较为一致,造林引起的碳排放是各区域最大的工程措施碳成本,其中退耕地造林是主要的造林碳成本来源.在各种物资消耗中,肥料引起的碳排放是各区域最大的物资碳成本,其次为建材,而燃油、灌溉和药剂产生的碳排放占各区域碳成本总量的比例仅为10%左右.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在工程边界内外共产生温室气体50.62 Tg C,抵消了工程固碳效益的19.9%;在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中南华东地区的抵消作用分别为38.9%、10.4%、26.1%、8.9%和15.5%.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期内的净固碳量为203.50Tg C,年均净固碳量为18.50 Tg C·a^(-1).碳成本和碳泄漏对退耕还林工程固碳的抵消较小,退耕还林工程在我国温室气体减排和全球气候变暖减缓上做出了巨大贡献.经济林营造采用精准施肥和为退耕还林工程区农户提供可替代的维持生存的方法是分别减少碳成本和碳泄漏的可能措施.
刘博杰张路逯非王效科刘魏魏郑华孟龄欧阳志云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温室气体
造林再造林、森林采伐、气候变化、CO_2浓度升高、火灾和虫害对森林固碳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1
2016年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吸收大气CO_2、缓解气候变化的作用。造林再造林作为京都议定书认可的大气CO_2减排途径,是提高森林固碳能力的低成本、有效策略。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还受森林采伐、气候变化、大气CO_2浓度升高、火灾以及虫害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强烈影响。综述了全球和区域造林再造林的固碳能力,以及目前较受重视的一些因素(森林采伐、气候变化、大气CO_2浓度升高、火灾以及虫害)对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造林再造林固碳能力为148—2400TgC/a;采伐造成的全球森林碳损失最大为900 TgC/a,其次是火灾为300 TgC/a,虫害造成森林碳释放最小在2—107 TgC/a之间。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关注固碳措施和多种环境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尤其是对森林土壤固碳能力的影响,严格控制森林采伐和火灾发生,以及减少或避免造林再造林活动引起的碳泄漏。
刘魏魏王效科逯非欧阳志云
关键词:采伐气候变化CO2浓度升高火灾虫害固碳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