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昊

作品数:8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3篇建筑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振动
  • 2篇振动台
  • 2篇砂体
  • 2篇气候
  • 2篇季节性
  • 2篇季节性河流
  • 2篇干旱
  • 2篇干旱气候
  • 2篇巴什基奇克组
  • 1篇弹簧
  • 1篇地质
  • 1篇地质过程
  • 1篇新生代
  • 1篇压实
  • 1篇应力
  • 1篇源岩
  • 1篇在线检测
  • 1篇展布
  • 1篇正交异性
  • 1篇砂体分布

机构

  • 6篇中国地震局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教育部
  • 3篇天津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作者

  • 8篇吴昊
  • 5篇周川闽
  • 5篇高志勇
  • 5篇冯佳睿
  • 3篇韩庆华
  • 3篇崔京钢
  • 2篇郭美丽
  • 2篇吴昊
  • 2篇李雯
  • 1篇唐贞云
  • 1篇王琦
  • 1篇李小陪
  • 1篇赵雪松
  • 1篇马建英

传媒

  • 4篇沉积学报
  • 2篇工程力学
  • 1篇石油学报
  • 1篇振动与冲击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盆地内大面积砂体分布的一种成因机理——干旱气候下季节性河流沉积被引量:22
2015年
我国西部新疆地区侏罗系—下白垩统大面积、厚层状砂岩油气勘探获得了重大发现,大面积厚层状砂体及泥岩红层沉积的成因机理受到长期关注。结合现今准噶尔南缘多条季节性河流的沉积体系、砂体展布特征分析,并对比郝家沟—头屯河剖面、玛纳斯河剖面上侏罗统齐古组、喀拉扎组的岩相组合、岩石颜色、砂泥岩沉积构造、沉积序列与古环境分析,认为干旱气候下头屯河组上部—喀拉扎组的季节性曲流河—季节性辫状河沉积是上侏罗统大面积厚层状砂砾岩体及厚层状泥岩红层沉积的重要成因机理,进而建立了季节性河流的砂体构型和成因模式。准噶尔盆地南缘季节性河流沉积砂体构型和成因模式的建立,对进一步认识我国古代季节性河流沉积提供了有益参考。
高志勇周川闽冯佳睿崔京钢郭美丽吴昊
关键词:干旱气候季节性河流中上侏罗统
振动台控制室抗倾斜空气弹簧三维隔振平台研究
2024年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的运行给周围环境带来不可忽略的振动问题,影响精密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及工作人员的舒适度。针对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振动台控制室面临的振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带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和抗倾斜装置的大质量三维隔振平台。开展了隔振部件以及隔振平台的试验研究以及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抗倾斜装置的抗倾斜刚度理论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带附加气室的锥型与直筒型膜式空气弹簧可实现约1 s竖向隔振周期,阻尼比达23%。试验中抗倾斜装置可有效控制人员偏心荷载造成的平台倾斜问题,平台倾斜角度减小达66%。所设计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隔振平台可大幅降低振动台运行产生振动影响,隔振效率达86%以上。
石运东薛霜冰王琦刘铭劼吴昊吴昊
关键词:空气弹簧可变荷载
半主动控制三维缩尺隔振楼板系统振动台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为降低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时所引起的振动对振动台实验室以及周边建筑结构内的机床以及精密仪器的影响,提高结构内人员的舒适度,建立了一种频率相关的半主动控制三维隔振楼板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楼板输入加速度主频的on-off半主动控制方法以及相应的频率在线检测方法,开展了振动台试验,进行了正弦波与地震动引起振动的加载。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频率在线检测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检测输入振动波的主频,根据此频率进行的半主动控制可以有效降低楼板的振动响应。为了提高控制效果,实际应用中应尽量降低磁流变阻尼器在低阻尼力模式时的阻尼。
石运东杜洋韩庆华韦鑫吴昊刘铭劼吴昊
关键词:半主动控制磁流变阻尼器
中新生代天山隆升及其南北盆地分异与沉积环境演化被引量:41
2016年
明确中生代以来天山隆升的时间顺序、隆升范围,及其与南北两侧盆地的沉积环境演化之间的关系,是天山两侧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与塔里木等盆地原型恢复研究的重要需求。通过分析天山南北主要盆地类型、沉积充填、古气候变化,物源属性、边缘相带迁移反映的物源区远近变化与古水流特征,以及大量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数据认为,中新生代天山主要存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始新世、中新世—第四纪的四期阶段隆升。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早侏罗世早期—第四纪的天山隆升范围及其南北盆地的沉积环境演化图,表明天山的四阶段隆升控制了北疆与南疆盆地由早、中侏罗世统一泛湖盆至晚侏罗—早白垩世盆地开始分异,再到新近纪以来彻底分割成独立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同时,明确了天山南北两侧各盆地储层、烃源岩及盖层的重要形成期与天山隆升的关系,对有效拓展油气勘探范围有所启示。
高志勇周川闽冯佳睿吴昊李雯
关键词:中新生代沉积环境
埋藏(机械)压实—侧向挤压地质过程下深层储层孔隙演化与预测模型被引量:13
2018年
早期长期浅埋、后期快速深埋以及晚期强烈的侧向挤压作用是西部前陆盆地共性地质演化过程,受此地质演化过程影响,明确深层储层孔隙、孔径、喉径等参数的演化特征并进行定量评价,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成岩物理模拟实验,并与实际地质分析相结合,定量评价与预测了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深层储层的孔隙类型与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认为,研究区深层储层的孔隙类型、含量变化及演化规律可划分为4个阶段,其中第3个演化阶段即深层储层快速埋藏后的早期阶段是孔隙度和渗透率提高的重要阶段,是此类地质过程下深层有利储层形成的关键时期。构造侧向挤压与成岩压碎破裂造缝、次生溶蚀两种改造机制,改善了深层储层的储集性、提高了渗透性,进而建立了深层储层孔隙预测模型。定量揭示出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在埋深7 000~8 000 m甚至更深层段,储层孔径、喉径增大并保持,仍发育有效储层。
高志勇马建英崔京钢冯佳睿周川闽吴昊
关键词:孔隙演化
干旱气候环境下季节性河流沉积特征——以库车河剖面下白垩统为例被引量:21
2014年
通过对库车河剖面下白垩统巴西改组—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底部的沉积露头实测,分析砂岩岩性组合、沉积构造特征、砾岩特征及沉积古环境,并结合现代天山南北季节性河流沉积特征,认为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季节性河流及季节性河流三角洲是白垩纪库车坳陷发育的重要沉积体系。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砂岩特征与现今广泛发育的季节性河流沉积特征极为相似,既有较为典型的河流相正韵律砂体大面积沉积,河道底部内碎屑泥砾与厚层块状的大型交错层理等砂岩,又显示出高能细砂岩和高能粉砂岩沉积,并具有较低的成分成熟度和较高的结构成熟度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库车河剖面下白垩统巴西改组—巴什基奇克组沉积相模式:巴西改组沉积时期,库车坳陷发育面积较大的宽浅型湖泊,天山前发育的季节性河流进入湖泊后形成季节性河流三角洲;巴什基奇克组沉积时期,古天山前出现了多个小型湖泊,古天山山前发育大量的季节性辫状河与多个小型季节性辫状三角洲沉积。
高志勇冯佳睿周川闽崔京钢李小陪赵雪松郭美丽吴昊
关键词:干旱气候季节性河流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
平面及空间正交异性膜的起皱过程及分析方法
2025年
正交异性膜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各种充气结构中。膜在非均匀变形的作用下很容易产生褶皱变形,因此有必要对正交异性膜的褶皱变形进行研究。对于平面正交异性膜,该文结合正交异性材料的起皱判别准则以及应力极值法,利用应力极值条件确定褶皱半波长。利用应变条件确定褶皱幅值。采用最大主应力方向和最大主应变方向确定正交异性膜褶皱方向角的范围,并研究其变化规律。经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提出的研究方法的可靠性。对于空间正交异性膜,该文采用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其褶皱演变过程,并对比分析了采用薄膜模型和薄壳模性进行分析的区别。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处于压力气体和水耦合作用下由空间正交异性膜制成的防水气枕的气压变化情况,并利用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为正交异性材料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韩庆华韩庆华刘铭劼吴昊
关键词:褶皱
库车坳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泥砾的成因机制与厚层状砂体展布被引量:19
2016年
库车坳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大面积厚层状砂体为塔里木油田重要的产气层段,厚层状砂岩的沉积环境研究一直存在争议。在厚层状砂岩中,普遍发育有褐色泥质砾石和少量粉细砂质砾石,明确与厚层砂岩相伴生的砂泥质砾石成因机制与沉积环境,可从全新角度来探讨大面积厚层状砂岩的沉积环境。通过野外露头与多口钻井的岩心观察,分析泥质砾石组成矿物成分及含量,将泥质砾石、粉细砂质砾石按照成分、形态及赋存状态(产状)进行了种类划分。依据砂泥质砾石成分判断其主要来自于厚层砂岩附近褐色粉砂质泥岩,进而采用"将今论古"的方法,发现在现代塔里木河(季节性曲流河)、赣江浅水三角洲上平原—下平原环境中,发育有泥质砾石沉积,并结合前人成果,综合类比分析后认为厚层砂岩中的砂泥质砾石具有同样的成因机制与发育环境。研究表明巴什基奇克组中的泥质砾石、砂质砾石为季节性河流及/或季节性河流浅水三角洲上平原—下平原(受间歇湖水影响区)环境下的产物,即属于处于陆上、间歇有湖水影响的沉积环境下的产物,并非长时期处于"水下"的三角洲前缘—滨浅湖环境下的产物。砂泥质砾石的成因机制为:河道堤岸沙泥质垮塌、原地堆积而成;堤岸沙泥质垮塌后短距离搬运而成。受此启示,认为巴什基奇克组厚层砂岩主要发育于季节性河流以及季节性河流浅水三角洲上平原—下平原的沉积环境。
高志勇周川闽冯佳睿吴昊李雯
关键词:白垩系砂体展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