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建中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棕色
  • 2篇生物质
  • 2篇碳排放
  • 2篇碳气溶胶
  • 2篇排放量
  • 2篇气溶胶
  • 1篇等速采样
  • 1篇烟气
  • 1篇烟气污染
  • 1篇烟气污染物
  • 1篇有机碳
  • 1篇元素碳
  • 1篇生物质燃料
  • 1篇碳排放量
  • 1篇农村
  • 1篇排放因子
  • 1篇秋冬季
  • 1篇燃料
  • 1篇燃煤
  • 1篇燃烧源

机构

  • 6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同济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烟...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6篇孙建中
  • 5篇支国瑞
  • 3篇陈颖军
  • 2篇蔡竟
  • 2篇田崇国
  • 2篇程苗苗
  • 1篇张玮琦
  • 1篇李术元
  • 1篇刘妍
  • 1篇马京华
  • 1篇张新民
  • 1篇孙启耀
  • 1篇任岩军
  • 1篇杜谨宏
  • 1篇杨婷
  • 1篇杨俊超
  • 1篇高炜
  • 1篇张宇哲
  • 1篇薛志刚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北京秋冬季有机碳和元素碳(黑碳)测试结果的细节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长期以来,对碳气溶胶的定量研究主要关注OC(有机碳)、EC(元素碳)或BC(黑碳)的整体测定结果,很少有对测定结果细节特征的深入解读.为全面掌握和利用仪器分析结果包含的科学信息,使用热光法IMPROVE_A协议(model 2001A)测定了2015年10月(秋季)和2016年1月(冬季)北京市PM_(2.5)中的ρ(OC)和ρ(EC),使用光学法(黑碳仪AE31)测定了相应的ρ(BC).结果表明:(1)ρ(OC)和ρ(EC)的秋季平均值分别为8.59、3.89μg/m^3,冬季分别为16.45和6.19μg/m^3,冬季明显高于秋季;(2)热光法测定结果显示,秋季样品中ρ(OC_1)/ρ(OC)的平均值为0.08±0.04,而冬季则升至0.22±0.05,这可能与冬季较高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及低温带来的冷凝效应有关;(3)七波长黑碳仪测定结果显示,在秋季,紫外波段(370 nm)测定的BC当量[ρ(BC370)]与红外波段(880 nm)测定的BC标准量[ρ(BC880)]的比值[ρ(BC370)/ρ(BC880)]为1.05±0.11,说明棕色碳(Br C)的吸光影响非常弱,而冬季该比值升至1.47±0.11,升幅达40%;(4)结合两种方法对强吸光碳的测定结果,发现ρ(BC)/ρ(EC)与ρ(PM_(2.5))的变化趋势一致,证明污染程度加重会带来EC内混合比例上升,因而提高其吸光能力,使黑碳仪测得的ρ(BC)上升.然而,进一步考察表明,这种上升是有限度的,当ρ(PM_(2.5))达到50~70μg/m^3时,ρ(BC)/ρ(EC)进入"平台状态",秋季"平台值"约为1.05,冬季约为0.55.研究显示,仪器的测定结果包含大量被忽略的信息,对其细节的深入解读有利于更好地了解碳气溶胶的综合特征.
张娅蕴支国瑞田崇国李术元孙建中张宇哲杨婷
关键词:有机碳元素碳黑碳
生物质开放燃烧源烟气污染物稀释采样系统
生物质开放燃烧源烟气污染物稀释采样系统,属于环境监测技术仪器领域,包括稀释空气进气部分、稀释通道部分、混合气抽排气部分;稀释空气进气部分、稀释通道部分、混合气抽排气部分通过连接管线依次连接;稀释通道部分包括稀释通道、采样...
支国瑞高炜任岩军孙建中张娅蕴薛志刚程苗苗张新民杜谨宏刘妍马京华
文献传递
居民生活用煤和生物质棕色碳排放因子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棕色碳(brown carbon,Br C)即吸光有机碳,因其吸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区域能见度、人体健康等影响而备受关注。我国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料消耗大国,在居民生活领域每年有大量的煤炭和生物质燃料的使用,但目前尚没有相应的Br C排放因子(EFBr C)的实测数据。该研究通过七波段黑碳仪对农村冬季居民生活用煤和生物质燃烧产生的烟气进行现场实测研究,利用Br C和黑碳(BC)吸光波长指数(魡)的差异,计算二者比值(RBr C/BC),并结合碳平衡法测得的黑碳排放因子(EFBC)计算EFBr C;利用我国2000年居民生活用燃煤和生物质燃料的使用量,进而初步估算我国Br C的排放量。结果表明:(1)居民生活用煤EFBr C平均值为(0.031±0.040)g/kg,居民生活用生物质EFBr C平均值为(0.061±0.060)g/kg,后者是前者的2倍多,说明生物质燃料在居民生活领域Br C的排放效率高于煤炭;(2)居民生活用煤的EFBr C随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与EFBC随Vdaf的变化趋势相似,呈"小钟型"分布特征,其中中等挥发分烟煤的EFBr C最大。不过,由于测试样品只有3个煤样,这个结果有待以后的研究进一步确认;(3)居民生活用生物质室内燃烧排放的RBr C/BC比生物质户外开放燃烧(焚烧)明显偏低,可能原因是由于室内燃烧使用的燃料较干燥、使用的炉具有利于燃料较充分的燃烧;(4)测得的生物质燃料燃烧的Br C与烧焦型EC(char-EC)有较好的相关关系(R2>0.96),说明两者存在某种密切的联系,但从数值上前者远小于后者;(5)估算出我国2000年Br C排放总量为(449.1±305.1)Gg(以BC当量计,下同),相当于同期BC排放量的55.0%,其中居民生活用煤的Br C排放量为(357.4±245.4)Gg,居民生活用生物质的Br C排放量为(91.7±59.8)Gg。下一步需要根据我国居民生活用煤和生物质的分类和特点,开展更加系统的测试和研究工作,以便对棕色碳问题进行
孙建中支国瑞陈颖军田崇国张娅蕴蔡竟孙启耀
关键词:燃煤生物质燃料排放因子排放量
棕色碳气溶胶来源、性质、测量与排放估算被引量:14
2015年
随着对碳气溶胶吸光性认识的提高,近年来吸光有机碳——BrC(brown carbon,棕色碳)的吸光问题成为继BC(black carbon,黑碳)之后国际大气环境领域的新热点.基于已有的研究报道,将BrC大体分为焦油类物质、类腐殖质(HULIS)和其他吸光性有机气溶胶三大类,其来源包括一次排放和二次生成2种.由于BrC缺少BC所具有的类石墨烯结构,致使颗粒间较为分散,加之含氧官能团比重较高,因而在水及有机溶剂中均有较强的可溶性.BrC的光学性质通常借助AAE(ngstrm吸收波长指数)、MAE(质量吸收效率)、RI(折射率)及SSA(单次散射反照率)来表示,其中由于BrC分子结构中缺少sp2杂化成分,形成了区别于BC的典型特征,即AAE〉1(而对于BC,其AAE=1)).虽然已有借助于光学法、热光法、化学法和质谱法进行BrC测定的报道,但目前没有公认的标准测定方法和参考物质,测定结果实际依赖于选定的测定方式.在排放估算研究方面,BrC远落后于BC,致使有些排放估算方法多以相伴的BC排放量作为参照.建议今后对BrC研究应主要面向气候影响、生成机理、测定方法、排放因子与控制策略等领域来展开.
支国瑞蔡竟杨俊超陈颖军张玮琦程苗苗孙建中
碳气溶胶光敏和热敏组分关系的变化及意义
碳气溶胶是目前气溶胶气候、环境、健康效率的研究热点,对大气碳气溶胶不同组分间的关系探索,对于判断污染来源、转化及控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别采用光学方法(七波长黑碳仪)和热学方法(热光法碳分析仪)完成基于光学吸收差异和...
张娅蕴支国瑞孙建中张宇哲
关键词:碳气溶胶
农村民用燃煤棕色碳排放量的初步测试
棕色碳(Brown Carbon,BrC)属于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的一部分,由于其在紫外光区的吸光性及对气候的重要影响,从而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在我国,有着大量的煤炭使用,排放出大量的含碳颗粒物;然...
孙建中支国瑞陈颖军田崇国张娅蕴蔡竟
关键词:排放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