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将

作品数:7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国际法
  • 2篇主权
  • 2篇国际法体系
  • 1篇证明力
  • 1篇中国经济
  • 1篇强制力
  • 1篇侨务
  • 1篇侨务工作
  • 1篇全球治理
  • 1篇主权观
  • 1篇主权观念
  • 1篇自由化
  • 1篇自由贸易
  • 1篇问题论
  • 1篇务工
  • 1篇领土
  • 1篇领土争端
  • 1篇领土主权
  • 1篇贸易自由
  • 1篇贸易自由化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作者

  • 7篇李将
  • 1篇马光
  • 1篇赵骏
  • 1篇邓华

传媒

  • 1篇汕头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物价
  • 1篇太平洋学报
  • 1篇理论探索
  • 1篇时代法学
  • 1篇中山大学法律...
  • 1篇朝阳法律评论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贸易自由化的环境考量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2016年
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密切相关。环境管制可能构成贸易壁垒,自由贸易也可能忽视或排斥环境成本。多边贸易体制以规则例外形式纳入环境考量,但适用条件主观且严苛;新近的自由贸易区谈判将环境保护纳入主体章节,并以多边环境条约和争端解决机制强化环境义务的效力。我国应当灵活推进与贸易自由化相关的国际环境立法,建立适应环境法制要求的经济治理方式,把握国际贸易立法的环境话语权。
李将
关键词:自由贸易经济治理
国际领土争端中的历史证据:概念、法律功用与证明力要素
2016年
在领土主权争端的存在与解决实践中,'历史证据'被广泛且多样地使用。然而,历史证据的内涵、表现形式、法律功用和证明力要素均缺乏探讨。实际上,'回溯视角'下历史证据的参酌与采纳是领土争端的必然选择。狭义而言,历史证据指具备独立证明功用的证据类型,所证明对象限于领土的原始权利;广义上讲,历史证据具备独立或辅助的法律功用,能够被援用以直接或间接地证明领土主权的确立和变更。历史证据是对'证据'施加时间限定的结果,其表现形式不局限于古代文献,其法律功用也延展于条约解释、领土获取方式及原则的论证。就证明力要素而言,历史证据的真实性判准相对隐化,充足性成为核心标准,而对抗性则成为决定其最终证明力的关键。应当注重历史研究与法律论证的结合,从充足性和相对性角度组织与采纳历史证据,并加强特定历史证据的法律功用研究。
李将
关键词:领土争端领土主权证明力
《禁止酷刑公约》第3条项下个人来文及其证据问题论析
2017年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依决议开启了人权申诉机制建立和发展的进程,而个人申诉机制则依托国际人权公约得以形成和发展。《禁止酷刑公约》第22条规定了个人来文制度。禁止酷刑委员会所接受和审查的半数来文都涉及第3条项下权利和义务。从来文角度看,有关证据的规则是第3条的核心内容,它规定了委员会证据审查的职责、证明内容和标准以及考察因素范围。从来文审查的实践看,委员会就证明责任、证据真实性以及程序性事宜形成了自身特有的逻辑或"先例"。委员会的来文审查致力于寻求保护人权和主权的平衡,其实践丰富着国际人权保护规范,强化着人权执行机制。
李将
台版《法律评论》国际法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综述——主权观念在当代国际法体系中的定位及变化
2016年
通过回顾台版《法律评论》中的相关宏文,探讨主权观念在当代国际法体系中的定位及其变化。《论艾克曼事件——对主权观念的新挑战》一文通过对20世纪60年代轰动世界的'艾克曼'一案进行评述,重申了'国家主权不可侵犯'这一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主权的绝对性。《国际法与国际恐怖主义》一文以叙述所谓'国际恐怖主义'事件之原委为开端,揭示与分析了事件所反映国际法之缺陷,体现出主权观念对国际法发展的'阻隔'。《从国际法观点谈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一文则侧重探讨了国际法的强制力问题。可以说,国际社会仍然在主权构筑的规则框架与秩序下运行,但实践揭示,国际法显然不能再只唯主权而存或只依主权而变,诸如人权、全球治理等具有同等或相当'分量'的话语已悄然跃居国际舞台之上,国际法在主权世界中的发展和变化将会异彩纷呈,但并非盲目无向。
李将邓华
关键词:主权国际恐怖主义强制力全球治理
禁核试法外国家的规范维度与国际法规制
2016年
朝鲜第四次核试验再次触动了国际社会的敏感神经。禁核试国际规范是否能够约束和规制法外国家的核扩散行为频受质疑。法外国家是指秉持其国际法基本立场而拒不按照国际体系的规则行事的国家。主权的绝对性和平等性是法外国家的基本国际法立场。法外国家的形成和行为方式有着深刻的规范诱因,其政治回应和规范抵制挑战禁核试国际规范的普遍效力。朝鲜第四次核试验使地区政治与军事对抗加剧,客观上损害了各方政治和外交努力进程的规范基础。国际社会必须着力削减和化解禁核试规范共识与规范约束得以确立和实施的阻碍因素,使朝核问题在规范约束与政治运作的良性互动中得到解决。
李将
关键词:朝鲜核试验国际法规制
新时期海峡两岸侨务工作的比较研究
2015年
随着国际形势和两岸局势的显著变化,中国政府和台湾当局对于侨务政策都做出了调整。中国大陆逐步探索并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侨务理论体系,而台湾地区的侨务工作则随着政局更迭呈现出起伏不定的状态。两岸侨务工作既有相似之处,但政治分立情况下体现较多的是两者的差异性。新时期,两岸应当在侨务工作上求同存异,继而聚同化异,实现两岸侨务工作的互利共赢。
李将马光
关键词:华侨华人侨务工作
国际法体系的不平衡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国际法体系"不平衡"指规范体系构成要素或构成维度间的功能性不匹配或不协调,"不平衡"是国际法体系的固有特征,也是国际法演进的内在动力。从形成脉络看,国际法体系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国际法理念与规范实践之间鸿沟的弥合呈现出渐进性的发展脉络,法律体系的保守性阻碍着法律体系对国际关系规范调整需求的有效回应,主权概念本身包含对立性,主权构成国际法发展的基础,又时刻维护着本身的"至高"品质等方面。基于法制化理论维度、规范体系与运行体系维度以及理念、规范与组织维度,体系不平衡在不同结构模型下的表现和内容各具特点。全球化与人本化视野下,体系不平衡所内聚的价值性逐渐显现,现代社会的价值要求和治理需求使"不平衡"愈发成为价值评判的对象。对体系不平衡的存在和变化,国家立场既有可能性,也有必要性。
李将赵骏
关键词:国际法体系国家立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