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濛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民国知识分子对西医的批判与反思——从梁启超割肾事件谈起
- 2019年
- 1926年协和医院摘除了梁启超的一枚肾脏,引发了众多知识分子在报刊上声讨协和乃至西医。本文从这次事件后的舆论出发,以协和医院为例,探讨了民国知识分子对于西医的批判与反思。笔者指出,许多批评西医的知识分子实际上本身都是西医的信仰者,他们并非是借否定西医来推崇中医,而是认为中医不可信赖,西医也并非万能。尽管他们认同西医之学理,但实践中的西医却令他们失望。以协和医院为例,民国的知识分子们抨击了该医院不人性的规章制度,医护人员敷衍怠慢的工作和服务态度,以及该院对待不同种族与阶级的患者不平等,并将病人当做试验品等问题。上述看法并非仅仅源自无知和偏见,同时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问题是真实存在的。这类批判不应该被视作对现代化的"反动",其本身即是现代性的一种表现。
- 王雨濛
- 关键词:医患矛盾
- 赤脚医生、乡村医疗制度化与三级医疗体系“哑铃型结构”的演化被引量:3
- 2013年
- 本文试图探讨随着赤脚医生推动西医西药广泛进入中国农村的同时,他们是如何实现了乡村医疗卫生的制度化。本文认为,1950年代联合诊所的出现以及县乡二级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对于农民求医行为的影响依然是有限的。家仍然是求医的主要场所,医疗社区尚不成熟,乡村社区内外的医疗协调互助机制并未形成。这种乡村医疗世界的格局随着1968年赤脚医生的出现而得以改变。赤脚医生创办的合作医疗站使得县乡二级医疗体系而下延伸从而确立了三级医疗体系。它不仅强化了以各公社为基础的医疗社区,而且第一次在乡村确立了医疗技术等级体制下的协调和互助机制。依赖于转诊和合作医疗制度,赤脚医生使得农民的求医行为实现了从大队医疗站、公社卫生院到县医院的延伸和分层,从而实现了家到医院的转移。本文进一步指出,大队医疗站和县医院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扩展,而处在三级医疗卫生体系中第二级的公社卫生院则急剧衰落。这种变化使得三级体系演化成为"哑铃型"结构,在这种结构中赤脚医生取代了公社卫生院从而主导了乡村医疗社区。这种格局一直延续至20世纪初期,并成为乡村医疗卫生体制危机起源的一个重要因素。
- 方小平王雨濛
- 关键词:赤脚医生问诊
- 晚明消费文化研究之新思路——评巫仁恕著《品味奢华》被引量:1
- 2012年
- 巫仁恕先生的《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以下简称《品味奢华》)这部著作,单看题目便令人耳目一新。初看"消费"问题似乎从属于经济史领域,对消费之研究也有别于以往史学对于生产面的侧重;但是其以"品味奢华"为题,似乎又是一部社会文化史著作,试图带领我们去动用全方位的感官力量来"品味"晚明之奢华消费,以多重思维角度去观察这一现象。而在读毕后亦觉趣味盎然,并颇受启发。本文旨在对该书主要内容作简略介绍,探讨其特点、贡献及对自身的启发,并提出一些存疑之处。
- 王雨濛
- 关键词:文化史研究晚明社会明清社会明代社会身份地位下层社会
- 论题:美国西部现代化中的环境问题探究
- 2015年
- 付成双教授:今天,我们来探讨美国西部现代化中人与环境关系的变迁问题。美国西部现代化进程中的人与环境关系问题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究的问题。
- 付成双何思琦张赛曹少朋方万鹏王雨濛王静吴传峰任兆杰赵万武
- 关键词:论题
- 刀针、膏贴与汤药:清代的外科
- 本文旨在探讨清代外科在学术特色及知识传承方式上的演变及其动力,并进而藉此对中国医学发展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认识。外科是中医传统分科之一因其主要处理痈疽疮疡等显露于外的病症,遂称外科。与内科等诊脉处方的特色不同,外科在脉诊之外...
- 王雨濛
- 关键词:清代中医外科学术化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