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雅洁

作品数:26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专利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电子电信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纳米
  • 9篇纳米孔
  • 8篇分子
  • 6篇单分子
  • 5篇分子检测
  • 3篇单分子检测
  • 3篇蛋白
  • 3篇易位
  • 3篇试剂
  • 3篇试剂盒
  • 3篇微生物
  • 3篇功能蛋白
  • 3篇共价
  • 3篇DNA
  • 3篇DNA分子
  • 2篇氮化硅
  • 2篇低噪
  • 2篇低噪声
  • 2篇多糖
  • 2篇新型冠状病毒

机构

  • 26篇中国科学院重...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长春理工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2篇西南科技大学
  • 2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作者

  • 26篇尹雅洁
  • 19篇王德强
  • 15篇梁丽媛
  • 12篇谢婉谊
  • 10篇方绍熙
  • 6篇周大明
  • 5篇宋立岩
  • 5篇李斗
  • 4篇石彪
  • 2篇徐中慧
  • 2篇王洋清
  • 2篇唐薇
  • 2篇黄亦存
  • 2篇乔婧
  • 1篇赵由才
  • 1篇李萍
  • 1篇李娜
  • 1篇刘娜
  • 1篇黄阳
  • 1篇王亮

传媒

  • 4篇微纳电子技术
  • 1篇混凝土与水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第十六次全国...

年份

  • 1篇2025
  • 7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电化学免疫检测新型冠状病毒试剂盒的制备方法和产品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免疫检测新型冠状病毒试剂盒的制备方法和产品及其使用方法,属于生物制品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中当新型冠状病毒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后,以聚苯胺(SPAN)和聚乙撑二氧噻吩(PEDOT)分别作为电信号物质,利...
田荣王德强翁婷尹雅洁周大明唐鹏谢婉谊王赟姣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纳米孔的单分子观察和功能研究平台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纳米孔的单分子观察和功能研究平台及检测方法,其属于单分子观察和检测技术领域,一种基于纳米孔的单分子观察和功能研究平台其包括倒置显微镜系统、单分子观察和功能研究组件、可开启电磁屏蔽罩、控制系统、上位机及显...
方绍熙王德强殷博华谢婉谊何石轩田荣翁婷梁丽媛尹雅洁
复合生物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生物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具体为粘质沙雷氏菌和克雷伯菌联合在制备微生物絮凝剂中的应用;所述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菌种分别接入灭菌的种子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种子培养物接入灭菌的发...
宋立岩乔婧唐薇黄亦存李斗尹雅洁
文献传递
基于固态纳米孔技术对脂多糖定性或菌种来源鉴定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分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固态纳米孔技术鉴定脂多糖的方法以及利用所述的方法判定脂多糖菌种来源及同菌种不同亚型的方法。所述脂多糖的鉴定方法为:在外加电压下测试待测样本在固态纳米孔中的过孔时间和/或过孔电流...
梁丽媛朱锐王德强郑新川王忠吴吉殷博华尹雅洁翁婷田荣
六价铬细菌还原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4年
工业化进程中铬(Cr)的广泛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其中Cr(Ⅵ)由于具有致癌、致畸变作用以及极强的水相迁移性使其成为Cr污染的主要形式,而Cr(Ⅲ)在环境中易形成沉淀且毒性较小,因此将Cr(Ⅵ)还原成Cr(Ⅲ)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Cr(Ⅵ)污染治理策略.Cr(Ⅵ)还原成Cr(Ⅲ)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或微生物转化,其中细菌介导的Cr(Ⅵ)还原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铬污染修复方式,具有反应温和、能耗低且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因此其还原过程的分子机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总结了已发现的Cr(Ⅵ)还原细菌种类以及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并详细阐述了Cr(Ⅵ)还原的分子途径和具体的功能蛋白,逐级深入的展示了目前已研究的Cr(Ⅵ)细菌还原的分子机制,对目前该领域存在的科学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李斗赵由才宋立岩尹雅洁王洋清徐中慧
关键词:分子机制分子途径功能蛋白
一种液相微纳加工方法和设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相微纳加工方法及设备,所述设备结合液相纳米加工方法,在基于纳米玻璃微管的微纳加工设备上实现纳米薄膜的图形化加工、固体纳米孔加工和纳米3D打印,其采用石英音叉控制纳米玻璃微管直接接触纳米薄膜进行加工,采用设...
方绍熙王德强何石轩殷博华谢婉谊曾德琳罗志勇周大明王赟姣唐鹏石彪梁丽媛尹雅洁周硕
文献传递
电化学DNA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公开了电化学DNA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的电化学DNA传感器是基于共价有机框架(COFs)和三酶反应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本发明用COF/AuPt构建电极,通过DSN的特异性切...
田荣王德强谢婉谊梁丽媛尹雅洁 何石轩 翁婷方绍熙
目标miRNA检测探针及其试剂盒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目标miRNA检测探针及其试剂盒与应用。该目标miRNA检测探针为形成茎环结构的单链DNA分子,所述单链DNA分子由相互互补的杆状区域和环状区域组成,所述杆状区域具有8‑10个核苷酸碱基对;所述环状区域具有1...
翁婷王德强张庞唐鹏方绍熙田荣尹雅洁殷博华周硕何石轩谢婉谊梁丽媛
固态纳米孔上端粒序列的共价修饰与G-四联体折叠监测
2020年
由于某些阳离子的存在,端粒序列可以自发地形成鸟嘌呤-四联体(G-四联体)。而G-四联体与人体的一些生理过程相关,因此可以作为一些肿瘤疾病的治疗靶标。提出了一种在限域空间内,利用固态纳米孔单分子动态监测人体端粒序列脱氧核糖核酸(DNA)在金属离子诱导下形成G-四联体的方法。通过将端粒序列DNA共价修饰在纳米孔内表面,在不同金属离子电导液体系中诱导端粒序列DNA折叠成不同物理尺寸的G-四联体,并能检测到外电场力作用下G-四联体构型的稳定时间,从而实现单分子水平动态监测G-四联体的折叠与解折叠过程。
王森梁丽媛梁丽媛蔡瑶翁婷尹雅洁王亮尹雅洁
关键词:共价修饰单分子检测
一种低噪声固态纳米孔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噪声固态纳米孔的制备方法,其属于分子检测及测序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纳米薄膜芯片制备,在薄片上构建双层材料固体纳米薄膜芯片;步骤S2,微流控芯片组装,根据双层材料固体薄膜芯片的外观尺寸,设计...
方绍熙王德强谢婉谊何石轩梁丽媛王赟姣殷博华翁婷尹雅洁田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