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亚林

作品数:4 被引量:73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围封
  • 1篇氮矿化
  • 1篇地上生物量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功能
  • 1篇植物功能群
  • 1篇生态位
  • 1篇生态位宽度
  • 1篇生物量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水分
  • 1篇碳平衡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氮
  • 1篇土壤氮矿化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 1篇土壤温度
  • 1篇坡地
  • 1篇气候

机构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重庆市地理信...

作者

  • 4篇王亚林
  • 2篇高琼
  • 2篇龚容
  • 1篇李悦
  • 1篇牛磊
  • 1篇刘颖慧
  • 1篇吴凤敏
  • 1篇徐粒
  • 1篇范文武

传媒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围封6年对温带典型草原坡地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的影响被引量:24
2014年
以内蒙古太仆寺旗地区典型克氏针茅–羊草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围封6年后围栏内外典型草原群落特征,分析围封、放牧处理下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及地上生物量的动态变化,揭示围封放牧对植被群落结构、物种丰富度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围封6年后,各功能群物种丰富度与盖度围栏内外的空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地上生物量均随坡位下降而显著增加,初步显示了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空间变化的一致性。围栏内物种丰富度显著低于围栏外,而地上生物量却显著大于围栏外。围栏内多年生禾草、一年生植物物种丰富度显著低于围栏外,而半灌木盖度、生物量显著高于围栏外。围栏内外在禁牧和放牧不同处理下,表现出不同的草原退化方式:在禁牧条件下,尽管生物量有所恢复,但灌木和半灌木的增加却代表了草原的退化;放牧、刈割等人类活动增加了耐牧物种和不适口植物生长的可能,表现为草原退化指示物种增加,同样是草原退化的表现。围栏外一年生植物盖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围栏内,而一年生植物的频数也远远大于围栏内(围栏内外频数比13?71),且独行菜、猪毛菜等仅出现于围栏外。同时,地上生物量随着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只有围栏外的关系达到统计显著程度,说明围封调制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本研究表明,对于干旱半干旱典型草原的恢复,不能简单地采用长期完全禁牧措施,应当根据区域环境、植被以及社会经济情况,制定季节性放牧或者间歇性禁牧的恢复措施,从而保证草场的可持续性恢复利用。
徐粒高琼王亚林
关键词:围封放牧植物功能群物种丰富度地上生物量
围封对温带半干旱典型草原群落种间关联的影响被引量:20
2016年
为明确围栏封育对温带典型草原群落物种种间关系的影响,运用方差比率法、基于2×2列联表的χ^2检验、Ochiai指数、Spearman相关分析,对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封育6年的围封样地及围栏外样地的主要优势种及伴生种进行了种间关联和相关性分析。同时运用生态位宽度指数分析围栏内外物种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及种间竞争情况。结果表明:1)基于2×2列联表的χ^2检验结果表明围栏内9个种对显著正联结,4个种对显著负联结(p≤0.05),围栏外有19个种对显著正联结,8个种对显著负联结;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围栏内有10个种对显著正相关,16个种对显著负相关,围栏外有12个种对显著正相关,30个种对显著负相关。χ2检验和Spearman检验结果表明围栏内群落处于稳定发展状态,而围栏外群落处于退化阶段。2)围栏内外的优势种Ochiai指数都较高,但χ^2检验并不显著,表明优势种之间的关联程度高,但存在相对独立的分布格局。3)围栏内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大于围栏外,说明围栏封育保护了主要优势种的生长。
龚容高琼王亚林
关键词:种间联结生态位宽度
2001-2013年中国灌木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4
2017年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主要来源,NPP的变化反映了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及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在我国广泛地分布着相当于国土面积20%的灌木林,其NPP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利用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估算了中国6类主要灌木生态系统2001–2013年的NPP,并分析了其季节和年际间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灌木生态系统的年平均NPP为281.82 g·m^(–2)·a^(–1),其中亚热带常绿灌木年平均NPP最高为420.47 g·m^(–2)·a^(–1),而高寒荒漠灌木半灌木年平均NPP最低为52.65 g·m^(–2)·a^(–1)。在2001–2013年间,中国灌木生态系统的NPP以1.23 g·m^(–2)·a^(–1)的速度显著增加,其相对变化速率达到了5.99%,其中高寒荒漠灌木半灌木、温带荒漠灌木半灌木、温带落叶灌木以及亚热带常绿灌木的NPP都显著增加,温带落叶灌木的NPP增长最快,达到3.05 g·m^(–2)·a^(–1),亚高山常绿灌木则以0.73 g·m^(–2)·a^(–1)的速率显著下降,亚高山落叶灌木则无显著变化趋势。不同灌木生态系统的NPP对不同季节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同,但总体上中国灌木生态系统NPP的变化更多受到降水变化的影响,此外,春季气温升高也对NPP的增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王亚林王亚林龚容吴凤敏
关键词:CASA模型净初级生产力灌木碳平衡气候变化
温度和湿度对内蒙古草原土壤氮矿化的影响被引量:17
2014年
本研究对内蒙古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土样进行不同温湿度梯度下的室内培养试验, 温度梯度分别为9、14、22、30和40 ℃, 湿度梯度为13%、26%、39%、52%和66%体积含水量(Volumetric Water Content, VWC)。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氮矿化量和净氮矿化速率与培养温度均极显著相关(P〈0.01);不同培养温度下, 土壤氮矿化量差异不显著(P〉0.05);培养前期和中期不同温度下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差异显著(P〈0.05)。土壤氮矿化量和净氮矿化速率均值与湿度呈二项式关系, 52%~66% VWC内氮矿化量和矿化速率显著下降(P〈0.01);除培养后期外, 其他时期不同湿度条件间, 净矿化速率差异均显著(P〈0.05)。温度和湿度对土壤氮矿化作用存在显著互作(P〈0.01), 培养后期环境胁迫引起氮固持作用增强, 导致净氮矿化速率对温湿度的交互作用无显著响应。
刘颖慧李悦牛磊王亚林
关键词:土壤水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