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传丽

作品数:18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5篇细胞癌
  • 5篇肝细胞
  • 5篇肝细胞癌
  • 4篇小鼠
  • 4篇DCR3
  • 4篇RNAI
  • 3篇凋亡
  • 3篇衰老
  • 3篇皮损
  • 3篇胃炎
  • 2篇学习记忆
  • 2篇湿疣
  • 2篇衰老小鼠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 2篇特应性
  • 2篇逆转
  • 2篇逆转录
  • 2篇皮炎

机构

  • 10篇广西中医药大...
  • 7篇广西医科大学
  • 6篇广西医科大学...
  • 5篇广西中医药大...
  • 2篇南宁市第一人...
  • 2篇柳州市中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苏传丽
  • 7篇罗殿中
  • 6篇覃新干
  • 4篇岳天天
  • 4篇陈罡
  • 4篇吴志洪
  • 4篇钟江
  • 3篇吕自力
  • 3篇赵利华
  • 3篇黄涛
  • 3篇林静
  • 3篇徐张杰
  • 2篇梁雪
  • 2篇郑恩金
  • 2篇廖芝玲
  • 2篇黄新格
  • 2篇罗志洪
  • 1篇王振刚
  • 1篇李敏
  • 1篇郑超伟

传媒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现代中医药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西部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08
  • 2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络病理论的清胃通络方对于慢性糜烂性胃炎(CEG)伴癌前期病变(PLGC)临床疗效的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清胃通络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医辨证为湿热阻络型的CEG伴PLG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治疗组给予清胃通络方治疗,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内镜疗效、病理改善情况(萎缩、肠化、异型增生)、HP清除率以及G-17、PGI、PGⅡ和PGR情况。结果中药治疗组在改善CEG伴PLGC患者临床症状、内镜疗效、病理疗效、HP清除率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PGI、PGR水平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G-17亦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结论基于中医络病理论的清胃通络方通过清胃化湿、祛瘀通络治疗CEG伴PLGC,临床总体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逆转患者胃黏膜萎缩、肠化及异型增生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安晓霞王振刚苏传丽刘锟荣廖进康毅李敏
关键词: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络病
土龙祛疣洗剂对尖锐湿疣皮损内cFLIP-TRAIL凋亡通路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土龙祛疣洗剂对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内c FLIP-TRAIL凋亡通路的影响。方法:将57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予土龙祛疣洗剂治疗,对照组予液氮冷冻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疗效及复发情况。收集皮损标本,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法、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内HPV病毒感染亚型及c FLIP-TRAIL和CXCL10/IP10蛋白的表达。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皮损中c FLIP-TRAIL明显上调(P<0.05),可能与CA预后密切相关;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表皮Bax、Bcl-2蛋白变化不明显(P>0.05);患者皮损中CXCL10/IP10与c FLIP-TRAIL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7715,P<0.05;r=0.8088,P<0.05)。结论:土龙祛疣洗剂可能通过上调c FLIP-TRAIL的表达、增强CXCL10/IP10活性来发挥抗病毒的治疗作用。
吴志洪钟江岳天天徐张杰苏传丽郑恩金
关键词:尖锐湿疣TRAILCXCL10
益髓灸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脑组织SOD2、GADD45蛋白及mRNA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益髓灸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脑组织锰超氧化歧化酶(SOD2)、GADD45蛋白及其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组、模型组、艾灸1组、艾灸2组和非穴位组,每组12只。采用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射,建立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造模第13天艾灸1组、艾灸2组和非穴位组开始艾灸治疗,共治疗58 d。生理组及模型组不做任何治疗性干预,给予与各治疗组相同时间、程度的刺激。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海马和大脑皮质SOD2、GADD45蛋白水平,RT-PCR检测SOD2、GADD45的m RNA表达情况。结果与生理组比较,模型组海马和大脑皮质SOD2、GADD45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1组和艾灸2组SOD2、GADD45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理组比较,模型组海马和大脑皮质SOD2、GADD45 m RNA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1组和艾灸2组SOD2、GADD45 m RNA的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髓灸能够提高D-半乳糖衰老小鼠脑组织SOD2、GADD45蛋白及m RNA的表达,有提高神经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修复力的作用。
方玉丽赵利华苏传丽陈树燕藤金龙吴健文
关键词:灸法衰老GADD45小鼠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u-PA和MMP-9的mRNA及蛋白表达,7例肝血管瘤旁肝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肝癌组织中u-PA和MMP-9mRNA阳性率均为100%(45/45);其对应的癌旁组和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4.44%(38/45)、28.57%(2/7)和86.67%(39/45)、57.14%(4/7);三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显示,u-PA和MMP-9在肝癌组中阳性率分别为75.56%(34/45)、66.67%(30/45),癌旁组分别为26.67%(12/45)、22.22%(10/45),对照组分别为28.57%(2/7)、14.29%(1/7),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此外,在肝癌组织中u-PA、MMP-9的mRNA和蛋白的阳性率均与静脉癌栓形成、肝内外转移有关(P<0.01),与乙型肝炎、病理分级、血清AFP水平以及肿瘤直径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肝细胞癌中的u-PA和MMP-9mRNA及蛋白的高表达与肝癌的侵袭转移有关;检测u-PA和MMP-9有助于判断肝细胞癌的预后。
林静廖芝玲罗殿中苏传丽
关键词:肝细胞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不同证型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microRNAs表达谱的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皮损中炎症相关microRNAs及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与其中医证型的关联。方法 AD患者79例辨证分型(湿热内蕴、脾虚湿盛、血虚风燥)后,分别采用q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标本中的5个炎症相关microRNAs及趋化因子的表达情况,并对不同证型皮损中microRNAs差异表达的免疫调节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湿热内蕴组中miR-21相对表达量上调而miR-125b下降明显,两者与血虚风燥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此时TARC/CCL17表达量较高,阳性颗粒主要分布于基底层和真皮层。脾虚湿盛组中miR-155表达量较高,明显高于其他2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miR-203虽有所下调,但与其他几组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时皮损中表达最高的是CTACK/CCL27分子,散在分布于表皮与真皮,RANTES/CCL5与湿热内蕴组相比亦表达上调。血虚风燥组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有所上调,与湿热内蕴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NTES/CCL5表达增高,明显高于湿热内蕴组(P<0.01);TARC/CCL17分子与脾虚湿盛组相比亦有所上调。结论 microRNAs分子表达谱在AD不同证型患者皮损中存在差异表达,其介导的不同免疫炎症组织损伤可能是AD不同临床表现的物质基础。
吴志洪苏传丽钟江黄涛徐张杰岳天天
关键词:MICRORNAS表达谱
胃复康颗粒通过NLRP3炎性小体通路改善Hp胃炎的作用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基于NLRP3炎性小体通路探讨胃复康颗粒干预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HpAG)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62只。造模组采用Hp混悬液制备HpAG模型。将造模成功的6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胃复康组(低、中、高剂量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予胃复康颗粒(低、中、高剂量)及西药、中西药联合进行干预2周。比较小鼠胃黏膜Hp根除情况,HE染色观察小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HpAG小鼠胃黏膜Caspase-1,IL-1β、IL-18的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胃黏膜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法观察HpAG小鼠胃黏膜Caspase-1,IL-1β、IL-18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HpAG小鼠胃黏膜NLRP3、ASC、pro-Caspase-1、Caspase-1、IL-1β、IL-18蛋白的表达,qPCR法检测小鼠胃黏膜中NLRP3、ASC、Caspase-1、IL-1β及IL-18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中、高剂量胃复康颗粒显著降低模型小鼠Hp定植量;Elisa结果显示:胃复康颗粒抑制胃黏膜中Caspase-1、IL-1β和IL-18蛋白水平;q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胃复康颗粒抑制胃黏膜中NLRP3、ASC、Caspase-1、IL-1β和IL-18基因和蛋白水平;中西医结合组改善Hp小鼠胃黏膜损伤,抑制NLRP3、ASC、Caspase-1、IL-1β和IL-18表达的作用尤其显著。结论胃复康颗粒通过NLRP3炎性小体通路保护Hp小鼠的胃黏膜、改善胃炎。
梁雪徐洪远王伟谭志康陈小芳苏传丽宾金秀郑超伟杨洁净毛莉敏
关键词:胃炎
p14^(ARF)、ARF-BP1、c-myc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07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中p14ARF、ARF-BP1、c-my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对45例HCC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中p14ARF、ARF-BP1、c-myc的mRNA表达和p14ARF、c-myc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p14ARF、ARF-BP1、c-myc的mRNA在HCC组织中阳性表达分别为80.00%、86.67%、84.44%,在癌旁肝组织中分别为11.11%、20.00%、53.33%,三者的mRNA在癌组织中呈过表达,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P<0.01)。p14ARF、c-myc蛋白在HCC组织中表达分别为78.38%、75.68%,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的13.51%(P<0.01)和51.35%(P<0.05)。结论:p14ARF、ARF-BP1、c-myc在HCC组织中高表达,这种高表达可能与HCC的发生有相关性。
覃新干吕自力林静苏传丽罗殿中
关键词:P14^ARFC-MYC肝细胞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ARF-BP1基因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ARF-BP1基因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随机分为4组。转染组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包裹技术将100 nmol/L ARF-BP1 siRNA瞬时转染HepG2细胞;脂质体对照组只加脂质体,不加siRNA片段;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siRNA片段;空白对照组不加siRNA片段及脂质体,仅加等量培养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p53、Mcl-1 mRNA相对表达。结果转染组、脂质体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90%±1.40%、3.33%±0.66%、3.05%±0.73%和1.64%±0.12%;转染组与其他组比较,P均<0.01;阴性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均<0.05。转染72 h后,转染组p53、Mcl-1 mRNA相对表达分别为0.29±0.08和0.23±0.04,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的0.63±0.07和0.34±0.02,P<0.01、0.05。结论降低肝癌HepG2细胞ARF-BP1基因表达会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能与其抑制p53、Mcl-1基因表达有关。
覃新干罗殿中吕自力陈罡苏传丽
关键词:肝癌HEPG2细胞泛素连接酶
p14^(ARF)、ARF-BP1及c-myc 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组织中p14ARF、ARF-BP1及c-myc的mRNA表达及其与临床参数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对52例HCC组织及其中45例相应癌旁组织p14ARF、ARF-BP1及c-myc的mRNA表达丰度进行检测并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在52例HCC组织中p14ARF、ARF-BP1及c-myc的mRNA各表达77.0%、77.0%和75.0%,与45例相应癌旁组织(11.1%、20.0%、53.3%)比较,呈高表达.p14ARF、ARF-BP1mRNA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t=2.169,2.087,均P<0.05);而c-mycmRNA表达与肿瘤大小无关.p14ARF、ARF-BP1及c-myc的mRNA表达在性别、年龄、AFP、临床病理分级、浸润转移、HBV、包膜等无统计学差异.p14ARF与ARF-BP1、p14ARF与c-myc及ARF-BP1与c-myc的mRNA表达两两成正相关(r=0.565,0.436,0.584,均P<0.01).结论:p14ARF、ARF-BP1、c-myc过度表达可能是HCC发生的早期指标;ARF-BP1过度表达可能是影响HCC发生、发展的关键,干预ARF-BP1可能是治疗HCC的新途径.
覃新干罗殿中吕自力林静苏传丽
关键词:C-MYC肝细胞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NAi技术抑制HepG2细胞中DcR3的表达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特异性DcR3-siRNA对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的DcR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带FAM荧光标记的针对DcR3的siRNA4条和非特异性siRNA1条,用脂质体转染HepG2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判断转染效果;应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特异性DcR3-siRNA的对HepG2细胞中DcR3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各特异性DcR3-siRNA均能抑制DcR3 mRNA表达(P<0.05),其中以siRNA4的作用更明显,干扰作用达62.9%;将siRNA4转染HepG2细胞,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siRNA4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中DcR3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特异性DcR3-siRNA在体外实验能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
苏传丽罗殿中廖芝玲陈罡覃新干
关键词:DCR3HEPG2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