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曼

作品数:9 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污染
  • 3篇重污染
  • 3篇颗粒物
  • 2篇细颗粒
  • 2篇细颗粒物
  • 2篇空气质量
  • 2篇环境空气
  • 2篇PM
  • 2篇PM2.5
  • 2篇城市
  • 1篇大阅兵
  • 1篇单颗粒
  • 1篇地级
  • 1篇地级城市
  • 1篇优化布点
  • 1篇源解析
  • 1篇阅兵
  • 1篇质谱
  • 1篇质谱技术
  • 1篇治理措施

机构

  • 9篇石家庄市环境...
  • 3篇石家庄市气象...
  • 1篇河北省林业科...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9篇徐曼
  • 4篇高康宁
  • 3篇周静博
  • 3篇王建国
  • 2篇靳伟
  • 2篇杨会珠
  • 2篇韩军彩
  • 2篇张璇
  • 2篇张晓彤
  • 2篇王筠
  • 1篇任启文
  • 1篇罗毅
  • 1篇康苏花
  • 1篇戴春岭
  • 1篇王晓敏
  • 1篇徐振华
  • 1篇李治国
  • 1篇钤伟妙
  • 1篇杨鹏
  • 1篇党磊

传媒

  • 2篇价值工程
  • 1篇河北工业科技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河北林业科技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能源环境保护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单颗粒质谱技术的石家庄冬春季气溶胶成分特征及混合状态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利用位于石家庄市大气梯度监测站(20 m)的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分析了冬、春季大气环境中气溶胶的化学组成及混合状态,并采用ART-2a分类法对气溶胶分类。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大气中主要存在8类颗粒物,即元素碳(EC)、有机碳(OC,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高分子有机碳(HOC,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50)、混合碳(元素-有机碳混合,ECOC)、重金属、左旋葡聚糖碎片(LEV)、矿物质和富钾颗粒。8类颗粒中绝大部分包含SO_4^-、NO_2^-和NO_3^-等二次离子组分,表明采集到的颗粒物大都经历了不同的老化,或与二次组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混合。冬季气溶胶的主要成分是OC(数浓度36.1%),谱图含有C2H+3、C_2H_3O^+、C_5H_3^+、C_6H_5^+等离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生物质等燃烧产生的一次排放颗粒,以及由挥发性有机物光化学氧化而成的二次有机颗粒;春季气溶胶的主要成分是EC(数浓度43.6%)和矿物质(数浓度15.4%)。EC中含有一系列单质碳峰,来自化石燃料或木材等生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一次排放;矿物质颗粒中含有Mg^+、Al^+、Ca^+、Fe^+及SiO_3^-,主要来自扬尘。发生灰霾时,冬季OC和ECOC颗粒占比增大,EC颗粒占比减小;春季矿物质和ECOC颗粒占比变大,OC颗粒占比变小。随着灰霾天气发生,冬、春季碳气溶胶与二次无机气溶胶颗粒的混合加剧,而NH_4^+与碳气溶胶的混合加剧最为明显。冬季气溶胶的数浓度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高于春季,而低风速、高湿度和低气压易导致灰霾出现。石家庄市春季和冬季气溶胶污染应分别从机动车尾气、扬尘及燃煤、制药企业加以管控。
周静博张强戴春岭徐曼高康宁罗毅靳伟
关键词:环境学气溶胶颗粒物灰霾
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期间石家庄大气细颗粒物在线来源解析被引量:19
2016年
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纪念活动空气质量保障前后,利用位于石家庄市大气自动梯度站20 m处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对大气细颗粒物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阅兵活动当日,大气细颗粒物的首要污染源为机动车尾气(20.9%)和燃煤(20.6%),与空气质量保障前后相比,两类源的贡献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颗粒物数浓度处于较低水平,保障措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其中"控车"和"控煤"效果更为显著.来自机动车尾气的颗粒以短链元素碳和Mn为主,来自燃煤源的颗粒物以有机碳为主,来自工艺工业源的颗粒物以有机碳和金属为主,来自扬尘源的颗粒物以硅酸盐和钙为主.保障措施结束后,颗粒物浓度迅速攀升,是低压静稳不利气象条件和东南方向低空传输共同作用结果,其中扬尘和机动车尾气的贡献增长较为突出.
周静博李治国路娜徐曼杨鹏高康宁王建国靳伟
关键词:阅兵细颗粒物
石家庄市环境空气PM_(2.5)和PM_(10)污染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通过对石家庄市2013年1~12月PM2.5和PM10实时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区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月均浓度变化呈明显的季节性,二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采暖期12-2月份浓度普遍高于其他月份,PM2.5和PM10浓度最高值均出现在1月份;春夏PM2.5和PM10浓度有所降低,7月份浓度最低。PM2.5和PM10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高康宁曹会勇康苏花徐曼
石家庄市秋季典型天气背景下重污染特征分析被引量:32
2015年
利用石家庄市气象观测资料和环境监测资料,重点分析了2013年石家庄市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前期PM10及PM2.5污染物浓度快速升高的天气背景、气象要素、边界层特征和污染物输送后向轨迹,并利用20 m、86 m和200 m环境梯度观测资料探讨了PM2.5浓度随高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当高空环流较平直,低空850 h Pa为弱偏南风,地面处于入海变性高压后部和暖低压底部时,形成东南高、西北低的气压场,在此种天气类型(暖低压型)影响下,石家庄市夜间逆温层厚,风速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造成污染物在本地累积。白天主导风向为南至东南风,中午前后风速较大(≥2 m·s-1),湿度小(平均相对湿度<55%),周边污染物在地面及低空偏南风的作用下向石家庄市输送明显,污染物浓度随风速增大振荡上升,霾加重。太行山地形对污染物汇聚起重要作用,本地污染和周边污染叠加,导致石家庄市污染物浓度升高较快,AQI在24 h内上升幅度可达100以上,导致重度或严重污染发生。梯度观测表明,在重污染期间石家庄市污染层较厚,上层(200 m)PM2.5浓度高于下层(20 m),在暖低压天气背景下此现象更明显,说明上层PM2.5污染不仅来源于本地污染,外来输送也起一定作用。
陈静钤伟妙韩军彩王晓敏徐曼
关键词:污染物输送
石家庄地级城市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试点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2013年1月,京津冀区域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重污染天气。石家庄作为京津冀区域的主要城市之一,急需建立实时高效的空气质量预报系统,不仅能为公众出行提供指导,还能为管理决策部门防控大气污染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的发展概况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石家庄市的实际情况,提出设计方案,以期为建设多功能一体的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业务平台和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等提供参考。
徐曼王筠郭晓晓高康宁张璇张晓彤杨会珠
关键词:空气质量
石家庄市冬季重污染过程特征及成因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利用石家庄市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2015年12月6日至13日和12月21日至26日石家庄市两次持续性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演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两次重污染过程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重,PM2.5对污染过程的影响大,但污染物变化趋势和浓度水平存在差异。高低空稳定的天气形势配置是两次重污染过程形成的直接原因。在这些天气形势影响下,气温低(<1.5℃)、湿度高(平均相对湿度>75%)、风速小(<1.5 m/s)、气压低(<1016 h Pa),大气层结稳定,逆温层厚、混合层高度低(<750 m),是造成两次重污染过程的重要原因。燃煤、机动车尾气是石家庄冬季重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东北部、北部和西南部周边污染物的输送对重污染天气的形成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王筠周静博徐曼韩军彩
关键词:重污染污染来源
石家庄市冬季典型重污染过程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为研究石家庄市冬季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对2015-01-07至2015-01-10这一时间段的重污染过程从PM2.5浓度变化、气象条件演变及其对PM2.5浓度的影响、PM2.5与主要气态污染物的相关性、区域性污染传输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石家庄市重污染过程是在区域性大气静稳态背景下形成的,地面压力及风场对PM2.5浓度影响较大;石家庄NO2浓度与PM2.5浓度相关性很高,机动车尾气对城市的污染逐渐加剧;SO2浓度与PM2.5浓度相关性高说明燃煤仍是石家庄市重要污染来源;该时间段河北南部城市区间存在污染物区域性传输。
徐曼张璇张晓彤
关键词:PM2.5重污染
石家庄市PM_(2.5)浓度变化规律及治理措施被引量:2
2016年
该文根据2013~2015年的PM2.5浓度监测数据,对石家庄市PM2.5浓度的季节和月份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2.5污染具有典型的季节特征,并且呈逐年好转的趋势。石家庄市一系列治理措施的实施对石家庄市的大气污染治理卓有成效,建议在现有治理措施的基础上,加大对城市森林绿地的滞尘及配置模式研究,为石家庄的空气质量改善提供依据。
党磊徐振华任启文王建国徐曼李会来
关键词:大气污染污染治理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优化布点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简要介绍了环境空气监测点位优化布点的步骤、原则以及基本方法,包括功能区法、模拟法、数理统计法、综合法和模糊聚类分析法。
杨会珠徐曼王建国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优化布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