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兵兵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气候
  • 1篇地温
  • 1篇沙漠腹地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深度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因子
  • 1篇全域
  • 1篇明清
  • 1篇明清时期
  • 1篇蝗灾
  • 1篇巴丹吉林
  • 1篇巴丹吉林沙漠
  • 1篇Π
  • 1篇一带一路

机构

  • 2篇兰州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黄兵兵
  • 2篇李钢
  • 2篇刘倩
  • 1篇程弘毅
  • 1篇杨新军
  • 1篇王乃昂
  • 1篇赵力强
  • 1篇颜祥
  • 1篇孔冬艳
  • 1篇梁晓燕

传媒

  • 1篇中国沙漠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全域发展被引量:11
2016年
"一带一路"战略自提出以来,其双起点至今尚未明确,现有认识只是尊重和沿袭丝路历史的结果,未必是我国外向型经济空间布局的理想选择。在世界新地缘政治前景下和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要求下,本着"欲外开,先内联"的思路,提出"一带一路"历史起点向东向北延伸与我国全域开放"π"字型骨架经济空间布局构想,介绍了该构想下的四种可能的起点组合方案,并做了战略辨析与前景展望。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的中国全域开放"π"字型骨架以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为主线,更具统领性、开放性、开拓性、包容性和弹性,是我国最高层级的全域开放型经济空间战略,其终极目标是促进中国与全球互联,推动中国全域发展。
李钢刘倩孔冬艳林依硕黄兵兵
关键词:一带一路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地温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17年
以巴丹吉林沙漠苏木巴润吉林观测站地温与气象数据为基础,分析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地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巴丹吉林沙漠地温、气温日变化特征明显,最高值出现时刻为17:00左右,相对东部地区滞后3 h;不同季节地温与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地温变化相对气温、太阳辐射明显滞后;(2)地温在11月末至2月降至0℃以下,深度60 cm下全年高于0℃,地温变化幅度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3)地温变化幅度直接由太阳辐射强度决定,但影响地温的环境因子存在季节性特征,春、秋、冬季主要影响因子为气温、太阳辐射及降水,气温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具有连续性,降水则导致地温骤减,风速仅在夏季影响地温。
黄兵兵赵力强程弘毅梁晓燕王乃昂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地温土壤深度气候因子
明清时期河南蝗灾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联系被引量:13
2015年
利用史料记录建立了明清时期河南蝗灾数据库,进而构建了蝗灾年份序列和蝗灾县次序列,再现蝗灾发生的时空特征,探讨了蝗灾动态与气候变化的关联。结果表明:明清时期河南蝗灾平均2.4年一遇,是过去千年较为频繁的时期;1520-1530年、1580-1590年、1610-1640年、1690年和1850-1860年是河南蝗灾的5个高发期;蝗灾县次序列没有明显的递增趋势,17世纪是典型的重大蝗灾的群发期。河南蝗灾的空间分布呈现广泛但不均的特点,豫北、豫东地区是蝗灾高发区域,豫西、豫南地区则发生相对较少。小波分析显示,蝗灾爆发没有显著的周期性;蝗灾频率与规模之间存在类似古登堡-里查德关系。蝗灾在气温偏冷和偏暖时期都有可能爆发,受温度变化影响不显著;蝗灾与降水关系密切,与干旱呈正相关关系。
李钢刘倩杨新军颜祥黄兵兵
关键词:蝗灾气候变化明清时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