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俊彦
- 作品数:49 被引量:91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现代甘薯产业化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甘薯叶茶及其制作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薯叶茶及其制作方法,属于茶叶生茶加工领域,新鲜优质甘薯叶片洗净,将甘薯叶片用水蒸气处理15分钟,直至叶片变软,水份减少,再将甘薯叶置于50±1℃烘箱中烘烤2h,干燥后的甘薯叶片用研磨仪打碎,过100目筛...
- 冯俊彦赵珊蒲志刚张聪郎涛李明
- 一种利用分子标记快速转育获得橙红色颖壳水稻育种材料及其转育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分子标记快速获得橙红色颖壳水稻育种材料,其转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材料准备;(2)杂交处理;(3)分子标记选择: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后代,提取DNA,分子标记筛选,确定含有目标基因植株,进行回...
- 蒲志刚冯俊彦张志雄张志勇王平白玉路向跃武蔡平钟
- 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的甘薯HRM分子标记开发及其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前甘薯中针对SNP位点的分子标记开发及应用的报道较少。为开发甘薯特异SNP分子标记,本研究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甘薯种质材料进行测序,筛选稳定的SNP位点,将其开发为基于HRM技术的分子标记,并在甘薯种质材料中进行验证。通过对23个甘薯种质材料简化基因组测序数据的分析,共发现835 756个SNP多态性位点,筛选其中的3 650个含有SNP多态性位点的高质量测序片段,成功设计了134对引物;初步验证发现,22对(16.42%)引物没有扩增产物,15对(11.19%)引物扩增产物2个以上,36对(26.87%)引物的扩增产物没有差异。61对(45.52%)引物在8个样本中的扩增特异性好,而且样本之间有差异。最后筛选34对扩增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对52份甘薯种质材料进行扫描,发现材料间多态性介于27.27%~90.91%之间,平均多态性达到59.35%。聚类分析表明,参试52份甘薯种质材料之间的差异较小,多数材料与骨干亲本南瑞苕、徐薯18之间关系较近,国外引进甘薯材料和地方品种差异较大。建议在今后甘薯育种中尽量选用地方品种和国外甘薯品种,从而更好地拓宽甘薯遗传背景。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简化基因组技术和HRM技术开发甘薯SNP分子标记的新思路,为今后甘薯SNP分子标记开发提供了参考。同时本研究开发的甘薯分子标记,丰富了甘薯分子标记类型,为甘薯研究者开展快速的分子标记研究提供了支持。
- 冯俊彦冯俊彦张聪张聪李明屈会娟屈会娟蒲志刚
- 关键词:甘薯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子标记开发
- 一种高密度周年快繁六代小麦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密度周年快繁六代小麦的方法,结合小麦生长发育规律,找到了适合高密度种植小麦快速、旺盛生长的最佳光照、温度、水分、肥料条件,并研发了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成功实现了小麦一年六代的高密度加代繁育,并进行了小麦...
- 冯俊彦赵珊郎涛蒲志刚杨凡刘泽厚伍竞宇杨飞洋张聪屈会娟李明
- 一种甘薯苗的扩繁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薯苗的扩繁方法,属于植物培育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甘薯苗扩繁方式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甘薯的每一个茎节,打破了以往2个或2个以上茎段的甘薯苗扩繁方式,繁殖效率更高。相比以往甘薯苗扩繁方式,直接使用含有0.1%葡萄...
- 冯俊彦蒲志刚张聪郎涛李明赵珊
- 食用型甘薯‘川M1422’综合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 2022年
- 为筛选出川中丘陵区食用型甘薯‘川M1422’适宜的综合栽培技术,采用三元二次通用组合正交设计方法,研究移栽密度、复合肥和保水剂施用量对‘川M1422’鲜薯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栽培因素对‘川M1422’鲜薯产量、商品薯率、干物率、蛋白质、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为移栽密度>保水剂施用量>复合肥施用量,对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为保水剂施用量>移栽密度>复合肥施用量。以β-胡萝卜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商品薯率为优先考虑指标,能同时满足β-胡萝卜素含量>0.47%、维生素C含量>29.00 mg/100 g、商品薯率>93.00%的综合优化栽培措施为移栽密度4.82×10^(4)~5.76×10^(4)株/hm^(2)、复合肥施用量709.72~785.21 kg/hm^(2)、保水剂施用量32.67~41.03 kg/hm^(2)。
- 屈会娟李明沈学善朱玲蒲志刚冯俊彦张聪
- 关键词:甘薯食用型
- 74份烟草种质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 2016年
- 为发掘优异烟草种质材料,本研究对国内外74份烟草种质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74份烟草种质材料之间遗传变异较小,各材料间农艺性状变幅较大。有效叶片数与茎围以及叶片宽度之间呈负相关,其它性状间呈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0.68处可将74份材料划分为6个大类。这些研究结果将为烟草育种者进行烟草亲本选配及各主要农艺性状的协调选择提供参考。
- 冯俊彦王一伊李明张聪向秋燕阎文昭蒲志刚邢小军刘东阳
- 关键词:烟草农艺性状聚类分析
- 一种甘薯及其近缘种着丝粒特异重复序列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薯及其近缘种着丝粒特异重复序列及其应用,利用二代测序和三代测序技术对甘薯进行测序,分析获得了甘薯着丝粒特异重复序列,经过比较分析及鉴定、优化后,获得甘薯着丝粒特有的串联重复序列。并将该序列设计后,标记荧...
- 冯俊彦 郎涛蒲志刚张聪 青莉芳李明屈会娟 杨飞洋 伍竟宇
- 不同甘薯品种及其辐射诱变后代基因组变异的分子标记评价被引量:2
- 2020年
- 利用SCoT、ISSR、CBDP等3种分子标记技术,对2个优质甘薯品种川薯34和川紫薯2号的60Co-γ辐射诱变后代进行基因组变异分析。结果表明,6条SCoT引物在参试材料中最多可扩增出40条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6.67条,其中,在川薯34诱变后代中共检测到变异条带4条,在川紫薯2号诱变后代中共检测到变异条带7条;2条ISSR引物最多可扩增出6条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3.0条条带,在川薯34的后代中发现变异条带1条,在川紫薯2号的后代中没有发现变异条带;6条CBDP引物最多可扩增出36条条带,平均每条引物可扩增6条条带,在川薯34和川紫薯2号的后代中分别发现变异条带13条和7条。遗传相似性分析表明,SCoT、ISSR和CBDP等3种分子标记在川薯34诱变后代中的遗传相似性变异范围为0.80~1.00;在川紫薯2号诱变后代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变异范围为0.86~1.00。研究结果显示,SCoT分子标记和CBDP分子标记的扫描结果均优于ISSR分子标记,且CBDP分子标记结果最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川紫薯2号和川薯34诱变后代的部分单株未发生变异,部分单株间存在变异,个别单株间遗传相似性差异较大。研究结果初步证明,悬浮细胞低剂量照射产生的甘薯诱变后代个体间变异较小,且突变程度与品种相关。研究结果将为分子标记技术和核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在甘薯育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刘家榜赵珊张聪冯俊彦李明屈会娟黎青李建伟林杨蒲志刚
- 关键词:甘薯分子标记辐射诱变
- 辐射诱变甘薯悬浮细胞筛选耐盐植株被引量:6
- 2016年
- 我国盐碱地面积大,影响粮食作物生产。甘薯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粮饲作物,选育耐盐甘薯品种对改良土壤盐碱化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60COγ辐射甘薯悬浮细胞,筛选甘薯耐盐新材料,加快甘薯耐盐育种进程。本研究以甘薯品种西成007为实验材料,剥离茎尖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将胚性愈伤组织进行液体振荡培养得到悬浮细胞培养系,利用60COγ射线80 Gy、1.09 Gy/min辐照处理悬浮细胞,经过Na Cl抗性筛选培养,悬浮细胞分化得到175株再生植株,通过对再生植株的脯氨酸含量、SOD酶活性测定,得到了二者较对照都有显著提高的3株耐盐突变株。其中1株叶色变浅,叶形由心形变为长条形。突变株和对照株的Na Cl水培实验表明,突变株较对照生根能力更强,生长更加旺盛。本研究得到的耐盐突变株系将为甘薯耐盐新材料的选育提供新的种质,同时为盐碱地的利用提供帮助。
- 张聪李明冯俊彦屈会娟谭文芳杨松涛蒲志刚
- 关键词:甘薯胚性悬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