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活动上升期间武昌法拉弟旋转和UHF闪烁的某些特征(英文)
- 1990年
- 本文对1988年9月至1989年5月在武昌(114.4°E,30.6°N) 同时接收日本ETS-Ⅱ卫星(130°E)发出的VHF(136MHz)信标信号和苏联静止站——T卫星(99°E)发出的UHF(714MH_z)广播电视信号时获得的纸带记录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主要结果概括如下: (1)法拉弟旋转(或者说TEC)有日落后增长 TEC日变曲线除了正常的变化趋势外,还在日落后(1700-2200LT)呈现第二峰,这个峰有时甚至还超过午后的最大值(即第一峰)。这种在日落后出现的第二峰就叫做日落后增长,它的出现率1988年9-10月为23%,1989年3—4月为1%,最大值约为11π(1π≈5.62×10^(16)el/m^2),最小值约为1π,大部分(80%)日落后增长是在没有振幅闪烁的日子观测到的,只有少部分(20%)是在有强闪烁情况下观测到的。由上述可见,它有明显的分点特性,且秋分附近比春分多,这在接近太阳活动最大时比较明显。 (2)VHF快速法拉弟旋转起伏和UHF闪烁共存 在观测记录中,我们注意到VHF快速法拉弟旋转起伏(以后将法拉弟旋转起伏缩写为FRF)和UHF闪烁共存,其中VHF快速FRF总伴有它的振幅闪烁,两者都以爆炸方式突然开始。但结束却有不同,VHF快速FRF结束比较突然,振幅闪烁的结束却为缓慢渐进的。VHF快速FRF的持续时间比振幅闪烁的短。然而,UHF闪烁的开始和结束都比较陡。
- 雷源汉方一明保宗悌叶冬英
- 关键词:太阳活动UHF广播电视信号信标
- 武昌和广州夜间电离层闪烁的观测被引量:4
- 1989年
- 本文利用1986年3月~12月在武昌和广州同时获得的VHF卫星信标记录和电离层垂测资料,对两地的夜间电离层闪烁、TEC波状扰动和扩展F层进行了比较,得到如下结果:(1) 在广州观测到单个等离子体泡或相继出现的电离层电子减损以及与它相关的VHF电离层闪烁;(2) 广州夜间闪烁和区域型扩展F层的出现率均比武昌的大,而频率型扩展F层和TEC波状扰动的出现率均比武昌的小;(3) 在持续时间大于3h,SI>1dB的10次闪烁事件中,广州与武昌两地夜间闪烁开始和结束时间互有迟早。
- 雷源汉马淑英叶冬英梁百先曾庆衿梁丽屏
- 关键词:电离层闪烁
- 武昌电离层闪烁和磁暴的关系
- <正>关于磁暴期间的电离层闪烁效应,Aarons曾分析了1972年8月3-10日强磁扰期间不同纬度上的闪烁,得出磁暴会引起高纬闪烁活动极大增强;中纬闪烁对磁暴没有什么反应;赤道闪烁对磁暴的反应则随经度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
- 雷源汉赵正予曾晓金金延叶冬英
- 文献传递
- 磁暴期间武昌电离层闪烁形成机制的研究
- <正>把1988年1月至1989年4月期间武昌地磁台提供的33个磁暴资料与同期开始以后的从初相至恢复相发展过程3天左右时间内发生的电离层闪烁资料进行了对比,除2个磁暴期间由于机器故障,无卫星信标记录外,其余31个都有卫星...
- 雷源汉朱崇灿吴大传叶冬英
- 文献传递
- 应用广播电视卫星信号进行电离层闪烁研究
- <正>一般的电离层闪烁观测都是借助于接收专门卫星(如ATS-6,ETS-Ⅱ等卫星)发射的信标信号实现的,并已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观测结果。但是,由于这种信号是来自专门的卫星,所以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扩充信号来源,我们研制了...
- 雷源汉林伟民方一明叶冬英梁百先
- 文献传递
- 中低纬F区E×B不稳定性的线性研究被引量:2
- 1996年
- 建立了一适合于考察中低纬电离层F区宏观不稳定性的空间坐标系。由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导出了包括重力项、E(电场)×B(磁场)项及水平中性风项在内的线性增长率表达式.选取IRI-90模式为电子密度分布模型,对不同纬度、不同季节的不稳定性出现情况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不稳定性线性增长率随纬度的增加而变小;在相同条件下,冬季的增长率一般小于夏季的;在中纬Rayleigh-Taylor模难于生长,这与中纬闪烁事件某些观测特征一致。
- 雷源汉金延朱崇灿叶冬英
- 关键词:电离层磁倾角
- VHF/UHF振幅闪烁和VHF快速法拉弟旋转起伏
- 1990年
- 本文利用1988年9月至1989年5月在武昌(114.4°E,30.6°N)同时接收日本ETS-Ⅱ卫星(130.0°E)发出的VHF(136MHz)信标信号和苏联静止站-T卫星(99.0°E)发出的UHP(714MHz)广播电视信号时获得的观测记录,对夜间出现的双频(VHF/UHF)闪烁和VHF快速(每分钟大于5次的起伏)法拉弟旋转起伏(以下用FRF表示法拉弟旋转起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临近太阳黑子最大年份观测到的双频夜间闪烁主要为急始型,呈赤道特性,且在临近二分点的月份里有最大出现率,秋季更为明显;伴随VHF振幅闪烁出现的快速FRF常与UHF振幅闪烁共存,以及产生这种现象的不规则体由西向东漂移,东-西向的漂移速度分量,在子夜前为140m/s,在子夜后为90m/s。
- 雷源汉方一明叶冬英梁百先
- 关键词:振幅VHF
- 中性风对中纬电离层不稳定性的影响
- <正>对于中低纬电离层不稳定性,Perkins等人、Marayama和谢红等人都作过不同程度的研究,有的认为R-T不稳定性与东向水平外场一起可成为导致中纬扩展F层发展的一种机制,但他们都没有考虑中性风的影响。众所周知,闪...
- 雷源汉金延严成高叶冬英
- 文献传递
- 1989年3月13日武昌地区太阳耀斑事件效应的观测结果
- 1989年
- 1989年3月13日太阳耀斑事件产生了丰富的地球物理效应。耀斑激波和耀斑粒子流引起强烈地磁暴。在武昌地区,磁暴急始发生于地方时3月13日09h30min,其初相期持续10小时(3月13日09h30min—19h20min),主相期持续13小时(3月13日19h20min—3月14日08h20min),至3月16日05h20min始恢复平静(图1)。
- 赵正予雷源汉吴大传叶冬英
- 关键词:耀斑地磁脉动磁暴太阳光
- UHF电离层闪烁接收系统
- 1991年
- 本文介绍了UHF电离层闪烁接收系统的主要性能、总体考虑和设计要点,以及在武昌(Geog.30.5°N,114.6°E)应用该系统接收苏联同步卫星'静止站—T'(Geog.99°E)播放的714MHz广播电视信号观测到的典型电离层闪烁样品。
- 雷源汉方一明林伟民叶冬英
- 关键词:UHF电离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