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少文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电阻率
  • 3篇电阻率成像
  • 3篇入渗
  • 3篇高密度电阻率
  • 3篇高密度电阻率...
  • 2篇地下水
  • 2篇岩体
  • 2篇裂隙岩体
  • 2篇补给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 1篇地下水补给
  • 1篇入渗补给量
  • 1篇入渗过程
  • 1篇入渗特征
  • 1篇山前
  • 1篇山前平原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流
  • 1篇土壤

机构

  • 5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5篇黄少文
  • 5篇王刚
  • 3篇魏国孝
  • 3篇岳宁
  • 3篇董军
  • 2篇刁艳芳
  • 2篇党慧慧
  • 2篇阚飞
  • 1篇谭秀翠
  • 1篇孙朋
  • 1篇李玲

传媒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黑龙江水利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的陇中半干旱区土壤含水量监测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半干旱区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为了准确测定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动态以指导农业高效用水,近年来,利用地球物理测量方法研究高分辨率的水流入渗,已经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本文以陇中半干旱区玉米田为例,通过在土壤表面布置电极,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ERT)对降雨前后土壤二维剖面进行电阻率数据测量,实现对土壤二维剖面电阻率值和含水量监测,解释不同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原因,建立陇中半干旱区农田土壤电阻率和含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降水入渗使得二维剖面土壤电阻率整体呈明显降低趋势,反演得到的电阻率图像局部电阻值“高-低-高”的变化过程,与一次降水过程前后“干-湿-干”的循环过程一致。土壤含水量实测值与估计值之间有较为显著的线性关系(R^2=0.651 8,n=96)。在0~2.0 m深度范围内,总体估计偏差较小,为0.74%;土壤含水率的估计精度较高,为2.64%。0~0.5 m土层(H1)含水量监测探头分布密集,数据采集较为准确,故H1层估计精度略高于0.5~2.0 m层(H2)。相比之前利用实测工具进行野外测量,ERT测量方法精度较高。本文提供了一个高分辨率的土壤结构二维分布与水分运移过程的图像,同时为实现精确和高效的农业用水管理提供一种新途径。
岳宁董军李玲阚飞王刚黄少文魏国孝
关键词:电阻率成像土壤含水量降水入渗非饱和土壤陇中半干旱区
低渗透性裂隙岩体水流三维入渗过程的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通过三维电阻率成像同步测量发生在野外低渗透性裂隙岩体中的水流三维入渗,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技术,对其进行了原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比较入渗前裂隙岩体的背景电阻率特征,岩体中的水流入渗区在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所获取的电阻率图像中,呈现出明显的电阻率低阻特征,低阻特征区域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反映了裂隙岩体渗透性相对大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水流在岩体内的三维入渗也不是均匀的,而是存在着优势入渗现象,尤其是在入渗的早期.对研究低渗透性岩体的非均质性空间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岳宁王刚阚飞董军黄少文党慧慧魏国孝
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数值模拟
基于WHI UnSat Suite的东营市降雨入渗补给量分析与预测
2015年
通过对东营市1966—2012年长系列降雨资料及水文地质单元的分析,基于水量平衡原理,运用WHI UnSat Suite分别预测了黄泛平原与山前平原在不同降雨水平年,降雨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量。研究结果表明:丰水年(25%)、平水年(50%)、枯水年(75%)降雨频率下,黄泛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分别为142.02mm,99.47mm,64.21mm;山前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分别为109.32mm,51.34mm,33.87mm。
黎奕宏刘汝学黄少文刁艳芳王刚
关键词:地下水黄泛平原山前平原入渗补给量
乌兰布和沙漠降水入渗补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3
2017年
为探究地下水补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乌兰布和沙漠为例,基于氯质量平衡法,通过野外打钻和室内离子分析,重建区域地下水补给历史和短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降水对沙漠地区的地下水补给非常小,对比周边地区记录发现,地下水补给呈现出由西向东逐渐增大的趋势,且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贺兰山对季风气流的阻挡作用,在相关季风较弱年份,贺兰山西侧降水补给弱于东侧。过去600年来本地区的气候波动大,1455—1500AD、1600—1650AD是气候较为干旱的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是环境演化一个重要的时间界限,自此以后的漫长时间,干旱化进程进一步加剧,尤其是1920—1930AD,区域极端干旱。本研究也验证了处于季风边缘沙漠地区降水入渗补给对气候变化所呈现出的响应差异。
岳宁魏国孝孙朋董军党慧慧王刚黄少文
关键词:包气带地下水补给气候变化
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的低渗透裂隙岩体水流入渗特征原位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为分析发生在野外低渗透裂隙岩体中的水流入渗特征,采用了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成像(ERT)技术,进行了原位同步观测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利用ERT所获取的电阻率图像中,相对于岩岩体分布区,岩体中的水流入渗区呈现出明显的低阻异常特征。在低阻特征区域,在电阻率图像中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不均匀性反映了岩体渗透性的相对大小。不同时刻的电阻率图像反映了水流的入渗动态过程及特征,水流的入渗并不是均匀入渗,而是存在着优势入渗现象,尤其是在入渗的早期。
王刚刘汝学黄少文郭龙凤刁艳芳谭秀翠
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入渗岩体裂隙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