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泽宇

作品数:31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核科学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14篇制冷
  • 13篇太阳能
  • 8篇过冷
  • 7篇电池
  • 7篇热交换
  • 7篇热交换器
  • 6篇压缩机
  • 6篇散热
  • 5篇导流板
  • 5篇电池组
  • 5篇动力电池
  • 5篇动力电池组
  • 5篇蒸发器
  • 5篇制冷系统
  • 5篇溶液热交换器
  • 5篇吸收式
  • 5篇进口段
  • 5篇冷冻水
  • 5篇冷冻水泵
  • 5篇冷凝器

机构

  • 31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合肥通用机械...

作者

  • 31篇李泽宇
  • 5篇陈凯
  • 5篇汪双凤
  • 4篇刘金平
  • 2篇蔡杰进
  • 2篇杨军
  • 1篇李志锋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太阳能吸收式过冷压缩复合制冷系统与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吸收式过冷压缩复合制冷系统与方法,太阳能集热器与蓄热箱、发生器、驱动流体泵依次相连;发生器与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阀、过冷器、吸收器、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依次相连;第二冷凝器与过冷器、第二节流阀、蒸发...
李泽宇刘金平
一种基于光电热独立转换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与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电热独立转换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与方法,包括依次设置的工质流动通道、光频转换层、空气层和光伏电池;光依次入射工质流动通道、光频转换层和空气层。光频转换层其一是将能量高于其内置的光伏转换材料禁带宽度的...
李泽宇巨天成
一种太阳能吸收压缩复合式制冷系统及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吸收压缩复合式制冷系统及其方法,集热器与第一阀门、高压发生器、循环泵依次相连接;集热器与第二阀门、低压发生器、循环泵依次相连接;高压发生器与低压发生器、第三阀门、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阀、过冷器、吸收...
李泽宇
文献传递
太阳能集热与被动式冷却协同的冷热电联产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太阳能集热与被动式冷却协同的冷热电联产系统及方法;光伏光热一体化集热器与第一水泵、吸收式制冷机、蓄冷水箱、供热终端、供电终端相连;吸收式制冷机与蓄冷水箱、第二水泵依次相连;蓄冷水箱与第三水泵、蒸气压缩式制冷...
李泽宇陈宏铠
热压缩与机械压缩并联的两级压缩复合制冷系统及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压缩与机械压缩并联的两级压缩复合制冷系统及其方法;集热器与蓄热水箱、第一热水泵、发生器依次相连;蓄热水箱与第二热水泵、集热器依次相连;发生器与精馏器、冷凝器吸收循环侧、第一节流阀依次相连;第一节流阀分别...
李泽宇王蕊婷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二次冷凝增压吸收与过冷压缩的制冷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次冷凝增压吸收与过冷压缩的制冷系统及方法;集热器与第一热水泵、蓄热箱依次相连;蓄热箱与第二热水泵、发生器依次相连;发生器与吸收循环冷凝器、吸收循环节流阀、吸收循环蒸发器、二次冷凝器、增压泵、吸收器、...
李泽宇许永睿陈宏铠
一种太阳能吸收式过冷压缩复合制冷系统与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吸收式过冷压缩复合制冷系统与方法,太阳能集热器与蓄热箱、发生器、驱动流体泵依次相连;发生器与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阀、过冷器、吸收器、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依次相连;第二冷凝器与过冷器、第二节流阀、蒸发...
李泽宇刘金平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二次冷凝增压吸收与过冷压缩的制冷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次冷凝增压吸收与过冷压缩的制冷系统及方法;集热器与第一热水泵、蓄热箱依次相连;蓄热箱与第二热水泵、发生器依次相连;发生器与吸收循环冷凝器、吸收循环节流阀、吸收循环蒸发器、二次冷凝器、增压泵、吸收器、...
李泽宇许永睿陈宏铠
文献传递
一种低品位太阳能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品位太阳能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太阳能光伏光热组件包括位于正面的光伏板和位于背面的集热器;光伏板用于太阳能发电;集热器与第一热水泵、蓄热水箱相连;蓄热水箱与第三热水泵、供热终端相连;蓄热水箱与第二热水泵、吸...
李泽宇许永睿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组散热的L型流道冷却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组散热的L型流道冷却系统,包括进口段、进口导流板、动力电池组、出口导流板、出口段和冷却流道,进口导流板和出口导流板平行分布在与动力电池组保持一定间距的上下两侧,所述间距分别形成上下空气流道,与...
陈凯陈逸明李泽宇龙树明侯竣升汪双凤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