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航
- 作品数:5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研究开发专项项目贵州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溴氰虫酰胺对白背飞虱室内敏感种群的亚致死效应被引量:14
- 2016年
- 为探究溴氰虫酰胺对白背飞虱的亚致死效应,采用稻茎浸渍法,分别以LC_(10)和LC_(25)浓度的溴氰虫酰胺胁迫白背飞虱3龄若虫,观察受胁迫后试虫发育历期、产卵量和雌虫寿命的变化情况,并组建了其F_1代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结果表明:经LC_(10)和LC_(25)浓度溴氰虫酰胺胁迫后,F_0代白背飞虱单雌产卵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分别减少了40.41%和41.36%;F_1代雌虫比例(Fr)及孵化率(Ha)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其繁殖力(Fd)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4.41%和16.31%,预测的后代数量(N)及种群增长趋势指数(I)也均低于对照组。经溴氰虫酰胺LC_(10)和LC_(25)浓度处理后,白背飞虱的相对适合度分别为0.78和0.64。根据研究结果推测,在田间施用溴氰虫酰胺防治水稻害虫时,不仅对当代白背飞虱有致死效应,对其后代种群的增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周操杨航杨洪王召金道超
- 关键词:亚致死效应白背飞虱种群生命表
- 白背飞虱交配和产卵行为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生殖行为是个体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对白背飞虱的交配、产卵等生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背飞虱雌虫羽化昼夜节律高峰期在12∶00~14∶00,雄虫羽化高峰期比雌虫早,在10∶00~12∶00,交配昼夜节律高峰期在凌晨0∶00~2∶00和中午12∶00~14∶00,产卵昼夜节律高峰在12∶00~16∶00,雌雄成虫均可交配2次以上,雌虫多次交配后产卵量显著多于单次交配的雌虫,未经交配的雌虫也能产卵,但产卵量显著少于交配过的雌虫且所产卵不能孵化,表明白背飞虱不具有孤雌生殖现象。
- 杨航杨洪金道超戴仁怀周操
- 关键词:白背飞虱交配行为产卵行为孤雌生殖
- 三叶木通果实成熟过程内参基因筛选被引量:17
- 2016年
- 为了筛选三叶木通果实成熟过程中最稳定的内参基因,本试验从三叶木通果实转录组数据中搜索出22条候选内参基因,用ge 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三个软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RG19(histone h3)与RG5(EF-α)配合使用作为内参基因最稳定。本试验首次提供了在三叶木通果实成熟过程中比较理想的两条内参基因,通过两条内参基因的配合使用,可作为三叶木通果实成熟过程荧光定量试验的稳定参考。
- 杨航刘红昌石小兵葛菲赵致罗辉
- 关键词:三叶木通果实内参基因
- 三叶木通的组织培养和多倍体诱导被引量:5
- 2016年
- 以三叶木通种子为外植体诱导产生丛生芽,再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对丛生芽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导,并用染色体计数法检测材料倍性。结果表明,丛生芽诱导的较好方式为消毒好的种子沿其背腹线纵切成半后接种于MS+1.0 mg/L 6-BA的培养基中诱导出无菌苗,然后将无菌苗接种于MS+2.0 mg/L 6-BA+0.3 mg/L NAA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中培养。0.3%的秋水仙素处理24 h效果最好,多倍体诱导率达12%。
- 石小兵杨航赵致刘红昌罗辉
- 关键词:三叶木通丛生芽多倍体
- 三叶木通果实转录组测序初步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为了探究三叶木通果实成熟过程中基因表达情况,本实验采用Illumina HiSeq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三叶木通6个不同时期果实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GO和KOG注释与分类及KEGG代谢通路分析。本实验共获得Unigene 106 547条,在GO与KOG数据库中分别有27 302和12 014条Unigene注释成功,KEGG通路分析显示有11 749个Unigene参与到270条已知代谢通路中,其中包括26条乙烯合成关键酶的Unigene。本实验结果可为探究三叶木通果实成熟过程中基因表达情况以及三叶木通果实成熟基因的后续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 杨航刘红昌石小兵葛菲赵致罗辉
- 关键词:三叶木通果实转录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