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梅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2篇血管
  • 2篇肾功能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病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脑
  • 1篇心脑血管
  • 1篇心脑血管事件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事件
  • 1篇血糖

机构

  • 7篇济南市第二人...

作者

  • 7篇刘梅
  • 4篇张娜
  • 2篇张娜
  • 1篇贾红梅
  • 1篇杨明
  • 1篇嵇高德
  • 1篇李群
  • 1篇贾茹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医刊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外医疗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美托洛尔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美托洛尔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对照研究。抽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单药治疗,观察组给予美托洛尔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每分钟输出量(CO)]、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心率变异性[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48/50)高于对照组(78.0%,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LVEDD、LVESD、C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ET-1、VEGF、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HF、LF、SDNN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4/50)与对照组(6.0%,3/5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且不良反应少,患者接受度高。
刘梅王秀丽张娜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美托洛尔他汀类药物心功能
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同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的84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全部人员都实施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中有28名人员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其发生率为33.3%;而观察组中,有60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其发生率为71.4%,其中观察组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概率明显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同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其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当做评价和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键指标,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刘梅张娜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
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伴胰岛素抵抗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伴胰岛素抵抗的临床效果。方法队列研究。抽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5月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高尿酸血症伴胰岛素抵抗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苯溴马隆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非布司他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及胰岛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36/38)高于对照组(78.95%,30/38),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肌酐、血尿酸与尿氮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胰岛素抵抗指数与空腹胰岛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伴胰岛素抵抗效果显著,不仅能改善患者肾功能,还能缓解胰岛素抵抗情况。
张娜刘梅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胰岛素抵抗非布司他肾功能苯溴马隆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肾功能和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肾功能和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28例(单纯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肾病54例(2型糖尿病肾病组),另选取17例健康者为健康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患者中,男14例,女14例,年龄31~68(49.52±8.52)岁,吸烟5例;2型糖尿病肾病组患者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30~70(50.52±8.61)岁,吸烟3例;健康组中男10例,女7例,年龄30~80(52.52±8.77)岁,吸烟3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血糖波动指标(24 h平均血糖标准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肾功能尿素氮(BUN)、肌酐(SCr),比较3组患者氧化应激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t、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法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肾功能和氧化应激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组相比,单纯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肾病组患者24 h平均血糖标准差、平均血糖波动幅较高(F=26.446、49.198,均P<0.001),2型糖尿病肾病组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健康组相比,单纯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肾病组患者BUN、SCr较低(F=17.541、16.524,均P<0.001),2型糖尿病肾病组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均P<0.05)。与健康组相比,单纯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肾病组患者ROS、SOD较低(F=21.250、18.522,均P<0.001),2型糖尿病肾病组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均P<0.05)。Pearson结果显示,BUN、SCr、ROS、SOD与2型糖尿病肾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呈负相关(r=-0.365、-0.687、-0.854、-0.257,P=0.012、0.021、0.015、0.010)。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肾功能和氧化应激呈现负相关。
张娜刘梅嵇高德杨明鞠瀚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肾功能尿素氮肌酐氧化应激
探究高血压对糖尿病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究高血压对糖尿病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12月来该院体检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0例糖尿病患者为单纯糖尿病设定为对照组,另外100例糖尿病患者伴随高血压,经过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两年的随访,对比两组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至随访结束止,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14%,对照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5%,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研究证明,高血压会提高糖尿病人群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增加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张娜刘梅李群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
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合并NAFLD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MET)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T2DM合并NAFLD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ME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利格列汀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血糖指标、肝功能、肝脏弹性测量值(LSM)及血清组织蛋白酶D(CTSD)、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水平,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LSM、CTSD、ANGPTL4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3/40)与对照组(5.00%,2/4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合并NAFLD患者应用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下调血清CTSD、ANGPTL4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王秀丽贾红梅刘梅
关键词: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二甲双胍
咽部冰刺激联合摄食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对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咽部冰刺激联合摄食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对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女30例,男21例,年龄(63.52±9.63)岁;治疗组女31例,男20例,年龄(62.36±9.12)岁。对照组予以摄食训练,治疗组予以咽部冰刺激联合摄食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及治疗4周后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评分、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不良事件。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统计学比较。结果训练前后治疗组的VFSS评分分别为(2.69±0.34)、(7.96±1.25)分,对照组分别为(2.85±0.41)、(5.62±1.02)分,训练前两组患者VF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的VFSS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训练后治疗组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t=10.358,P<0.001)。两组患者训练前舌骨前移、舌骨上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的舌骨前移、舌骨上移距离均高于训练前;且训练后治疗组舌骨前移、舌骨上移距离长于对照组(t=5.296、9.107,均P<0.001)。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6%(1/51),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73%(7/51),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7)。结论咽部冰刺激联合摄食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吞咽功能,改善舌骨喉复合体动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刘梅张娜贾茹高琳琳葛方方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摄食训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