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红娟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音乐
  • 2篇秧歌
  • 2篇音乐教育
  • 2篇西调
  • 2篇戏曲
  • 2篇民间戏曲
  • 2篇教育
  • 2篇乐教
  • 1篇地区方言
  • 1篇艺术
  • 1篇艺术瑰宝
  • 1篇音乐类
  • 1篇院校
  • 1篇人类学片
  • 1篇师院
  • 1篇曲剧
  • 1篇戏曲剧种
  • 1篇民间音乐
  • 1篇京津
  • 1篇京津冀

机构

  • 4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河北民族师范...

作者

  • 4篇张红娟
  • 1篇张苗
  • 1篇韩立民

传媒

  • 1篇戏剧之家
  • 1篇大舞台
  • 1篇中国音乐
  • 1篇中国戏剧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试论独立学院公共音乐教育的课堂构建被引量:1
2015年
目前独立学院公共音乐教育实施现状不容乐观,导致公共音乐教育效果不理想,面对这些现状,我们应寻求实施科学的、有效的途径去开展公共音乐教学。把公共音乐课的内容设置和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纳入研究范畴,真正实现音乐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功能。
张红娟
关键词:公共音乐教育课堂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发展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京津冀三地高校在音乐教育、科研方面的资源共享和协作创新,已成为京津冀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本文中,笔者就将从依托、开发、利用河北省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之角度,来论证京津冀三地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协作创新的可行性,并以摄录河北民间音乐、歌舞人类学片为契机,来提出河北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中应采取的策略与措施。
张苗张红娟
关键词:京津冀高师院校民间音乐人类学片
平山民间艺术瑰宝——西调秧歌调查与研究
2015年
西调秧歌是流传于河北平山县中西部山区一带历史悠久的民间戏曲形式。2013年被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几百年来,在吸取地方民歌、小调和借鉴其他戏曲剧种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平山地方戏曲形式。通过对西调秧歌的调查与研究,本文从西调秧歌的形成与流变、基本特征与音乐特点、剧目内容与种类划分、舞台形式与角色造型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西调秧歌的艺术价值。
张红娟
关键词:民间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
平山西调秧歌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价值被引量:2
2016年
西调秧歌是河北省平山县独具特色的民间戏曲形式,是平山地域文化的精粹和标志,是该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重要的文化价值。一、西调秧歌概况关于秧歌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来源于古代插秧时的唱歌习俗,二是来源于古代的"大锣腔"。
张红娟韩立民
关键词:民间戏曲音乐类地区方言戏曲剧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