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倩倩
- 作品数:15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学更多>>
- 饲料中高含量饱和脂肪酸与不同糖水平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为探究饲料中高含量饱和脂肪酸与碳水化合物水平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分别以鱼油:豆油=1:1(CO组)和调配油(TO组-饱和脂肪酸:70%~80%;单不饱和脂肪酸:5%;多不饱和脂肪酸:<10%;高不饱和脂肪...
- 马倩倩陈晴沈振华王晓丹杜震宇陈立侨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饱和脂肪酸体成分消化酶
- 低鱼粉配方中补充胆汁酸、牛磺酸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在以40%棉粕为主要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在其中添加0.5%蛋氨酸,0.5%、1.0%胆汁酸盐和0.5%、1.0%牛磺酸(记0.5%Met,0.5%Bile、1.0%Bile,0.5%Tau、1.0%Tau)配制了5种...
- 陈晴马倩倩李二超陈立侨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胆汁酸牛磺酸蛋氨酸
- 饱和脂肪酸为主要脂肪酸的调配脂肪源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体组成和肝胰腺损伤的影响
- 为了探讨饱和脂肪酸(SFA)为主的调配油源(SFA占近60%)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体组成和肝胰腺过氧化损伤的影响,以鱼油∶豆油质量比等于1∶1为对照组(CO)油源(SFA占约13%),以棕榈油、豆油、紫苏油、鱼油和棕榈...
- 马倩倩陈晴沈振华陈立侨
- 关键词:饱和脂肪酸中华绒螯蟹谷丙转氨酶
- 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代谢组的影响
- 本研究首次运用代谢组学技术,以主要代谢通路和重要代谢物为靶标来探究油脂的潜在代谢机制,我们通过营养学实验,结合GC-MS代谢组学技术,探究了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代谢组的影响.分别以橄榄油(OA组-油酸含量占...
- 马倩倩陈晴沈振华王晓丹杜震宇陈立侨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油酸亚麻酸GC-MS代谢通路
- 基于血清GC-MS代谢组学分析的关于饲料脂肪源对中华绒螯蟹代谢影响的探讨
- 运用代谢组学技术探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对调配棕榈油、橄榄油、红花油和紫苏油四种油源(四种油源调配至对应分别含有70%左右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饲料的代谢差异,筛选得到差异代谢物,...
- 马倩倩陈立侨张南南崔燕燕杜震宇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脂肪源代谢组学代谢通路
- 日本沼虾饲料适宜蛋白能量比研究
- 日本沼虾俗称河虾、青虾,是我国自然产的较大淡水虾类品种.目前日本沼虾的营养需求量研究较少,尚无专用饲料,而蛋白能量比(P/E)是研制配合饲料的重要参数,也是国际公认的开展新养殖品种营养需求量研究的首要任务.因此本实验通过...
- 张南南马倩倩范武江赵云龙陈立侨叶金云张美玲杜震宇
- 关键词:日本沼虾蛋能比蛋白质效率体成分
- 低鱼粉饲料中补充蛋氨酸、胆汁酸、牛磺酸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饲料利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8
- 2018年
- 在低鱼粉(15%鱼粉,LFM)饲料中,分别添加0.5%蛋氨酸、0.5%或1.0%胆汁酸盐、0.5%或1.0%牛磺酸(记为0.5%Met、0.5%Bile、1.0%Bile、0.5%Tau、1.0%Tau)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为5个实验处理组,以全鱼粉组(64.4%鱼粉,FM)和低鱼粉组(15%鱼粉,LFM)为对照,投喂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0.26±0.02)g]8周。结果表明:1)与LFM相比,0.5%Met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且各处理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FM组蛋白质效率最高,与0.5%Met组、1.0%Bile组、0.5%Tau组、1.0%Tau组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组的全蟹体组成差异不明显,仅0.5%Met组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1.0%Bile和1.0%Tau组。2)LFM组肝胰腺和肠道中的淀粉酶活性最高,FM组最低;肝胰腺总蛋白酶的活性FM组最高,其次是0.5%Met组,两者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FM组和0.5%Met组的肠总蛋白酶活性最高,0.5%Bile组次之;0.5%Met组的肝胰腺和肠道脂肪酶活性最高,1.0%Tau组的肝胰腺、LFM组的肠道脂肪酶活性最低。3)LFM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FM组和各处理组;FM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CAT)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它组,其中LFM组活性最低。结果显示,补充0.5%Met促进了幼蟹的肝胰腺和肠道总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分泌,显著提高幼蟹的生长和抗氧化性能;添加0.5%、1.0%Bile可有效提高幼蟹肝胰腺、肠道的总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降低饲料系数;而补充0.5%、1.0%Tau均能显著提高幼蟹肝胰腺和肠道消化酶活力和抗氧化能力。补充胆汁酸和牛磺酸未能有效促进生长可能与饲料中的限制性氨基酸不足有关。
- 陈晴马倩倩沈振华李二超陈立侨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胆汁酸牛磺酸蛋氨酸
- 四种植物蛋白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氨基酸沉积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7年
- 为了筛选适宜于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的饲料植物蛋白源,探究不同植物蛋白源饲料对幼蟹生长性能、氨基酸沉积率和抗氧化性能等方面的影响,以50%的鱼粉配制基础饲料(记为FM),分别采用30.5%发酵豆粕、32.5%豆粕、28%棉粕和39%菜粕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总量的50%,配制成4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分别记为FSBM、SBM、CSM和RSM),投喂初始体重为(0.249±0.003)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8周。结果表明:(1)与FM组相比,FSBM、SBM和CSM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RSM组的增重率与FM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SBM组(P<0.05),而其饲料系数则显著高于FM、FSBM及SBM组(P<0.05),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蛋白质沉积率显著低于SBM和CSM组(P<0.05)。(2)不同植物蛋白组的总必需氨基酸沉积率和FM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RSM组总必需氨基酸沉积率显著低于FSBM和CSM组(P<0.05)。(3)与FM组相比,不同植物蛋白组蟹的血清和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而RSM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的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果表明,在幼蟹饲料中,豆粕、发酵豆粕和棉粕替代基础配方中鱼粉的50%后并未对幼蟹的生长性能、氨基酸沉积率及抗氧化能力造成负面的影响,发酵豆粕、豆粕和棉粕可以作为替代鱼粉的适宜蛋白源,且添加水平约在30%左右。菜粕替代后降低了饲料的利用和氨基酸沉积效率,这可能是由于菜粕的蛋白质消化率低、含有相应的抗营养因子和添加水平过高所致,建议使用前应适当进行脱毒处理,并与或和其他植物蛋白配伍使用。
- 崔燕燕张南南马倩倩陈晴沈振华杜震宇陈立侨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植物蛋白源抗氧化酶
- 不同油源对中华绒螯蟹血清GC-MS代谢组学分析和肝胰腺的影响
-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对不同脂肪酸的利用效率,首次运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探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8周的养殖期内,对调配棕榈油、橄榄油、红花油和紫苏油四种油源(四种油源调配至对应分别含有70...
- 马倩倩陈立侨张南南崔燕燕杜震宇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脂肪源代谢组学代谢通路
- 论契诃夫抒情心理剧的特征
- 安东·契诃夫作为19世纪和20世纪交合点上出现的俄国经典作家,以其丰富的小说和戏剧遗产,深深吸引着世界各国的目光。人们对其颇具戏剧革新意义的抒情心理剧的研究更是呈现出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局面。
然而美中不足,各国学...
- 马倩倩
- 关键词:俄国小说创作美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