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
- 作品数:15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河北省博士后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一种药学专业知识宣传用宣传栏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药学专业知识宣传用宣传栏,包括宣传栏本体,所述宣传栏本体的侧面安装有对称的固定黏贴板,且所述固定黏贴板与所述宣传栏本体通过螺丝活动连接,所述固定黏贴板的侧面设有药学知识主板,且所述药学知识主板与所述固...
- 郝艳娜刘灿仿孙建欣郑丽孟夏张金玲杜笑鹃张立峰
- 文献传递
- 金银花活性成分对高浓度地塞米松干预的成骨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 郑丽薛军霞姜炳正郝艳娜王长虹
- 在该项目得到资助后,课题组成员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了多维度的研究。首先发现木犀草素对高浓度地塞米松(10-4mol/L)损伤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部分通过Sema3A/NRP1/Pleixin A...
- 关键词:
- 关键词:金银花地塞米松
- 调控HNF4α诱导肝细胞癌分化的机制进展
- 2024年
- 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是诱导肝细胞癌(HCC)分化中重要的开关因子,HNF4α甚至可重编程肝癌细胞为肝样细胞。在此过程中,调控HNF4α的上游因子有肝细胞核因子6等转录因子。另外,非编码RNA对HNF4α的调控也很重要。此外,去甲基化酶1011易位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1会诱导HNF4α启动子的去甲基化,启动HCC分化,抑制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也有类似的效果。本文将近年来在诱导肝细胞癌分化过程中激活HNF4α基因、非编码RNA及去甲基化修饰及相关通路等研究加以综述。
- 丁一桁贾婧轩齐锦生栗彦宁郑丽
- 关键词:肝细胞癌分化非编码RNA去甲基化
- 塞来昔布对颅脑创伤后Caspase-9表达及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大鼠颅脑创伤后环氧合酶(COX-2)和凋亡蛋白Caspase-9表达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创伤组、治疗组,采用Marmarou方法建立大鼠闭合性颅脑创伤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COX-2和Caspase-9基因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OX-2和Caspase-9蛋白的表达,神经功能损害评分(NSS)检测大鼠的运动功能。结果创伤组COX-2和Caspase-9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治疗组较创伤组能有效降低COX-2和Caspase-9的表达,但仍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P<0.05);与创伤组相比较,治疗组能有效改善大鼠的运动功能障碍(P<0.05),和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可通过对COX-2的特异性抑制作用,减少颅脑损伤后炎症反应,并进一步降低Caspase-9的表达,从而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并改善大鼠颅脑创伤后的运动功能障碍。
- 张涛国建飞邢琳琳张金玲郑丽李喜朋张宇新
- 关键词:塞来昔布颅脑损伤环氧化酶-2凋亡
- 小鼠第13.5天胚肝细胞诱导HepG2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小鼠第13.5天胚肝细胞是否通过抑制β-Catenin诱导人肝细胞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分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细胞标记分子-白蛋白(ALB)的分布,以鉴定小鼠第13.5天胚肝细胞。小鼠第13.5天胚肝细胞与HepG2细胞株共培养24 h、48 h后,采用qRT-PCR方法检测HepG2细胞株中肝癌标记分子-甲胎蛋白(AFP)、肝细胞分化调控因子-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和成熟肝细胞标记分子-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1B1(CYP1B1)和乙醇脱氢酶1C(ADH1C)的mRNA表达。共培养48 h后,观察HepG2细胞株形态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FP、HNF-4α和β-Catenin的蛋白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β-Catenin蛋白在细胞的分布。应用β-Catenin抑制剂处理后,观察HepG2细胞株形态变化并且检测AFP蛋白表达。结果原代培养细胞ALB荧光显示阳性。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后HepG2细胞株中,AFP相对mRNA表达量在24 h和48 h均显著降低,HNF-4α、CYP1B1和ADH1C的相对mRNA表达量在24 h和48 h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48 h后,HepG2细胞株生长明显抑制,细胞形态趋于正常肝细胞的六边形,AFP和HNF-4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48 h后,β-Catenin的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同时HepG2细胞株中β-Catenin的荧光明显减弱。与对照组相比,β-Catenin抑制剂处理可明显改变HepG2细胞株形态,引起共培养组HepG2细胞株形态更剧烈的变化,显著抑制AFP的蛋白表达。结论小鼠第13.5天胚肝细胞可能主要通过抑制β-Catenin,诱导HepG2细胞株分化。
- 肖志刚郑丽郑丽刘昆王瑜齐锦生栗彦宁
- 关键词:HEPG2细胞分化胚肝细胞Β-CATENINHNF-4Α
- β-羟丁酸调控叉头框蛋白O1促糖尿病大鼠肝糖原储存的机制
- 2021年
- 目的:探讨β-羟丁酸如何调控叉头框蛋白O1(FoxO1)以促进糖尿病大鼠肝糖原储存。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8)、糖尿病组(n=10)、β-羟丁酸1组(B1组,n=10)、β-羟丁酸2组(B2组,n=10)和β-羟丁酸3组(B3组,n=10)。后4组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B1、B2和B3组大鼠分别皮下注射β-羟丁酸钠160、200和240 mg·kg^(-1)·d^(-1),干预12周。STZ注射后3 d和β-羟丁酸干预12周时,检测大鼠血糖和体重变化。实验结束时处死大鼠,取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形态改变,糖原染色观察肝糖原的储存情况,Westernblot检测总的和胞核FoxO1蛋白含量,免疫荧光染色观察FoxO1的分布。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体重显著降低,血糖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表明糖尿病大鼠肝脏受到损伤。进而,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肝糖原储存减少,总的和胞核FoxO1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多(P<0.05),且观察到FoxO1聚集在核内。中、高剂量β-羟丁酸干预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增加肝糖原储存,同时显著减少胞核FoxO1蛋白含量(P<0.05),抑制其核转位。结论:β-羟丁酸可能通过抑制FoxO1核转位,促进糖尿病大鼠肝糖原储存。
- 张伯宁李佳临刘子敬刘昆郑丽郑丽齐锦生
- 关键词:Β-羟丁酸糖尿病肝糖原核转位
- 塞来昔布对颅脑创伤后Fas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研究塞来昔布对大鼠颅脑创伤后Fas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颅脑创伤后神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参照Marmarou方法构建大鼠闭合型脑创伤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Fas、Caspase-8的mRNA和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Y型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结果模型组较对照组、假手术组Fas、Caspase-8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药物组较模型组Fas、Caspase-8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较对照组、假手术组凋亡细胞显著增多(P<0.05);药物组较模型组凋亡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较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记忆成绩次数明显减少(P<0.05),药物组较模型组大鼠记忆成绩次数明显增加(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与假手术组(P<0.05)。结论塞来昔布通过下调颅脑创伤后Fas介导的凋亡程序,以发挥对大鼠颅脑创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改善大鼠的认知功能。
- 张金玲张涛国建飞郑丽杨群福崔福生张宇新
- 关键词:塞来昔布创伤性脑损伤FAS
- 基于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金银花相关方剂剂型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基于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搜集中医与中药相关方剂现代应用数据库,中医防治呼吸系统疾病数据库,中医防治外科疾病数据库,中医防治五官科疾病数据库,采用Excel统计含有金银花方剂中金银花出现的频数,分析含有金银花相关方剂剂型。结果筛选出283个含有金银花的方剂,明确了金银花在临床使用中集中在解表和清热两方面,含有金银花的方剂的剂型以汤剂为主,辅以合剂、熏洗剂、喷雾剂等。
- 郑丽
- 关键词:金银花剂型
- 一种用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可变形携行装备箱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可变形携行装备箱,涉及防疫装备领域。该用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可变形携行装备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桌板,所述箱体外一侧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且太阳能板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相互连...
- 王长虹杨紫文郑丽魏双平于立静杨秋霞王永红
- 文献传递
- 硫磺菌多糖的分离纯化及体外抗氧化、抗肿瘤活性初探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将硫磺菌子实体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对纯化产物进行理化特性和抗氧化抗肿瘤活性的检测。方法:硫磺菌子实体干粉采用水提醇沉、Sevage法去蛋白制备得粗多糖,采用DEAE-52色谱柱分离纯化粗多糖,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和氢核磁共振谱(1H-NMR)对纯化后的多糖进行检测,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和MTT法检测多糖活性。结果:硫磺菌子实体分离得到三种多糖组分(LSPS-Ⅰ、LSPS-Ⅱ、LSPS-Ⅲ)。LSPS-Ⅰ和LSPS-Ⅱ多糖的含量分别为85. 43%和80. 12%; LSPS-Ⅰ呈现片状结构,LSPS-Ⅱ呈现不规则多面体结构; LSPS-Ⅰ和LSPS-Ⅱ均具有糖类物质的吸收峰且为α构型; LSPS-Ⅰ和LSPS-Ⅱ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EC50值分别为10. 74、15. 67 mg·m L^(-1)。LSPS-Ⅱ对人胃癌细胞株BGC的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848μg·m L^(-1)。结论:硫磺菌子实体粗多糖的分离纯化产物LSPS-Ⅰ和LSPS-Ⅱ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LSPS-Ⅱ还有一定的抗胃癌细胞作用。
- 胡亚平王锦郑丽田新利代玲林玲辉王立安
- 关键词:DPPH自由基抗氧化抗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