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炎链球菌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6年
- 在世界范围内,下呼吸道感染是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1],但约40%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仍然病原不明确,致病原可能为肺炎链球菌[2-3],分析其原因为:1肺炎链球菌是一种苛养菌,可以产生自溶酶,送检时间要求严格,实验室中普通培养基或涂片革兰染色检查可与草绿色链球菌混淆,培养和菌种菌型鉴别过程复杂,导致诊断率降低;
- 刘美蓉谭效锋陈哲
- 关键词:肺炎球菌感染
- 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与无创通气治疗急性Ⅰ型呼吸衰竭疗效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急性I型呼吸衰竭患者103例,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高流量吸氧组患者49例和无创通气组患者54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28d后的插管率和脱机天数,90d时患者死亡率。结果在治疗28d后,高流量吸氧组患者插管率为43%,而无创通气组为5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流量吸氧组28d脱机天数明显高于无创通气组。90d死亡风险比:高流量吸氧组与无创通气组为0.48(0.31-0.76),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治疗急性I型呼吸衰竭,高流量吸氧组和无创通气组28d插管率无明显不同;但高流量吸氧组患者脱机天数更高,90d死亡率更低。
- 苏留超谭效锋吕元军刘美蓉杨书香王娜娜
- 关键词:高流量吸氧无创正压通气I型呼吸衰竭
- 美罗培南降阶梯度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炎患者血清炎性水平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炎患者中应用美罗培南降阶梯疗法(DET)对血清炎性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10月于天津医院普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COPD合并肺炎患者80例,按照乱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美罗培南DET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肺部感染评分(CPIS)、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清炎性水平[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肺部湿啰音、呼吸困难、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PIS评分及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PIS评分及CRP、PCT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COPD合并肺炎患者中应用美罗培南DET,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肺部感染情况,减轻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 于爽刘美蓉
- 关键词: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美罗培南降阶梯疗法
- 间质性肺疾病并发气道高反应的临床分析
- 刘美蓉杨书香苏留超谭效锋
- 4例普通型和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体会
- 2020年
- 目的 分析普通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诊疗过程,为后续新冠肺炎的治疗提供一定经验.方法 选择笔者作为天津市支援湖北医疗救治队成员驰援武汉期间收治的4例新冠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型2例,重型2例,分析4例患者的既往史、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胸部CT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情况,通过观察临床疗效,分享治疗经验.结果 4例患者发病前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有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呈阳性,故均为确诊病例.2例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有发热症状,且影像学检查有肺炎表现,故为普通型;另2例患者有气促表现,且静息状态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93,故为重型.普通型患者采用一般治疗,口服阿比多尔抗病毒,同时给予中药"肺炎1号"中药汤剂(组成:柴胡20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15g、全瓜蒌10g、槟榔10g、草果15g、厚朴15g、知母10g、芍药10g、生甘草10g、陈皮10g、虎杖10g);对于重型患者,在抗感染、对症治疗基础上积极预防并发症,必要时给予氧疗,同时给予中药"肺炎1号".治疗后,其中3例患者均已痊愈出院,例1重型患者病情虽有极大程度好转,但因影像学表现肺部仍浸润严重,故尚未出院.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是本组患者治疗的成功之处,西医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配合中医辨证施治可明显提高疗效.
- 吕扬刘美蓉赵文昌彭民路佳于爽史东升陆伟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
- 间质性肺疾病并发气道高反应的临床分析
- 目的 探讨间质性肺疾病(ILD)并发气道高反应(AHR)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18例间质性肺疾病合并气道高反应(A组)的患者资料,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
- 刘美蓉杨书香苏留超谭效锋
- 关键词:间质性肺疾病气道高反应预后
- 基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探讨重症肺炎患者病原体分布与其中医证候分型的关系被引量:11
- 2023年
-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病原体分布与中医证候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天津大学天津医院收治的37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进行病原体检测,分析不同中医证候分型重症肺炎患者的病原体分布情况。结果共纳入37例重症肺炎患者,其中痰热壅肺证16例(43.24%),热陷心包证6例(16.22%),邪陷正脱证5例(13.51%),气阴两虚证4例(10.81%),痰湿阻肺证3例(8.11%),肺脾气虚证3例(8.11%);患者感染的病原体类型、病原体类型种数与中医证候分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与痰热壅肺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06,P=0.003)。结论重症肺炎患者感染病原体类型及病原体类型数量与其中医证候分型无明显关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与痰热壅肺证型关系密切。
- 于国玮李玉叶王秋义胡鹏张磊赵春玲任亚茹刘美蓉
- 关键词:重症肺炎病原体中医证候分型
- 便携式峰速仪在慢性气流阻塞性疾病诊治中的作用
- 目的 探讨便携式峰速仪在慢性气流阻塞性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天津医院存在可疑慢性气流阻塞性疾病诊断的患者329人,使用便携式峰速仪检测PEF计算出每位患者PEF%,比较PEF%<80%组与PEF%≥80%组慢...
- 刘美蓉
- 关键词:最大呼气峰流速短期预后
- 4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住院中期胸部CT表现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1年
-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与住院中期胸部CT表现严重程度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8日至3月15日收治具有完整临床资料、住院第6~10天的胸部CT(住院中期胸部CT)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COVID-19患者40例。依据胸部CT表现所示肺内病灶及其累及范围,将患者分为胸部CT轻度组(19例)和胸部CT重度组(2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中期胸部CT表现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暴露史、合并并发症、发病至入院时间、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入院时病情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CT重度组患者住院时间较胸部CT轻度组偏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胸部CT轻度组相比,男性、合并并发症更容易造成COVID-19患者住院中期胸部CT重度表现(P<0.05),并且胸部CT重度组患者年龄偏大,病毒排毒时间更长(P<0.05)。结论与住院中期胸部CT轻度组相比,胸部CT重度组男性、合并并发症比例更高,且年龄偏大,病毒排毒时间更长。结合胸部CT的优势特点,可以应用胸部CT辅助临床对COVID-19患者进行更加科学精准的防控。
- 王绪云刘美蓉谭效锋苏留超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胸部CT
- 间质性肺疾病并发气道高反应的临床分析
- 2016年
- 背景:间质性肺疾病并发气道高反应的相关文献较少。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OLD)并发气道高反应(AHR)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18例间质性肺疾病合并气道高反应患者的资料;同时选取同期确诊为间质性肺疾病无气道高反应的患者2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评分、血气分析及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间质性肺疾病合并气道高反应患者的气道反应性症状及体征较无气道高反应明显(P(001),生活质量评分较无气道高反应患者减低(P〈0.05):低氧血症较无气道高反应患者显著(P〈0.01),二氧化碳潴留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肺泡动脉氧分压差高于无气道高反应组(P〈0.01);肺功能下降速度明显高于无气道高反应组(P〈0.01)。提示:间质性肺疾病合并气道高反应患者临床表现症状较重,生活质量评分较差,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检查均提示相对预后不良。
- 刘美蓉杨书香苏留超谭效锋
- 关键词:间质性肺疾病气道高反应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