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治疗
  • 2篇血栓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前循环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急诊
  • 2篇梗死
  • 2篇大动脉
  • 1篇大血管
  • 1篇动脉梗死
  • 1篇血栓溶解
  • 1篇血栓溶解疗法
  • 1篇血栓形成
  • 1篇影像学表现
  • 1篇影像学检查
  • 1篇取栓

机构

  • 5篇福建省漳州市...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易婷玉
  • 6篇陈文伙
  • 6篇吴燕敏
  • 3篇张梅芳
  • 1篇巫超鑫
  • 1篇陈雪娇

传媒

  • 3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超时间窗进展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急诊血管内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分析超时间窗前循环进展性大动脉闭塞急诊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8年3月福建省漳州市医院脑血管病介入科行急诊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177例,经头部CT或MRI证实为前循环大血管缺血性卒中,并排除了颅内出血。根据发病至穿刺时间的不同,将177例患者分为两组:(1)超时间窗组,即发病至血管内治疗时间>6~72 h,且病情进展;(2)时间窗内组,即发病至血管内治疗时间≤6 h。超时间窗患者通过通过多模式MR进行选择。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即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静脉溶栓、CT致密征、替罗非班运用比例、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血管堵塞部位、良好侧支循环比例、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90 d良好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90 d病死率。结果(1)超时间窗组患者年龄、NIHSS评分、心房颤动比例均低于时间窗内组[(59±12)岁比(65±10)岁,t=2.849;14(10,16)分比16(14,20)分,Z=3.893;15.2%(5/33)比48.6%(70/144),χ^2=12.309],发病至手术时间、吸烟比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比例及高脂血症比例均高于时间窗内组[26.2(11.9,38.8)h比3.2(2.0,4.2)h,Z=8.959;57.6%(19/33)比33.3%(48/144),χ^2=6.707;6.1%(2/33)比0,χ^2=4.236;36.4%(12/33)比19.4%(28/144),χ^2=4.39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时间窗内组静脉溶栓、CT致密征比例均高于超时间窗组[37.5%(54/144)比3.0%(1/33),χ^2=14.894;52.8%(76/144)比24.2%(8/33),χ^2=8.767],替罗非班、血流代偿>2级比例均低于超时间窗组[34.0%(49/144)比84.8%(28/33),χ^2=28.212;22.2%(32/144)比48.5%(16/33),χ^2=9.3
吴燕敏陈文伙易婷玉张梅芳
关键词:进展性卒中血管内治疗
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三例效果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在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福建省漳州市医院脑血管病介入科接受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治疗的3例CVS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治疗CVST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意识状态,影像学资料包括头部MR静脉成像(MRV)、DSA。3例患者均使用6 F AngioJet流变溶栓导管,且溶栓抽栓术前均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100 U/kg,2次/d,抗凝治疗1~7 d。对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治疗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静脉破裂致颅内出血、穿刺点假性动脉瘤。术后2周对患者进行头部MRV+增强MR,采用改良心肌梗死溶栓(mTIMI)分级对静脉窦再通程度进行评估,mTIMI分级2级表示部分再通,mTIMI分级3级表示完全再通,以mTIMI分级≥2级为成功再通。术后90 d,通过电话或门诊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以“血管内治疗”“流变溶栓抽栓术”“脑静脉窦血栓”为中文主题词,在万方医学、维普、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以“Angiojet Rheolytic Thrombectomy”“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Endovascular Treatment Therapy”为英文主题词,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检索日期自1999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0日。结果3例均完成了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术后造影显示脑静脉窦显影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1例。从AngioJet流变溶栓导管到达靶静脉窦至静脉窦再通时间为28~56 min,中位时间为30 min;术后均未发生颅内出血,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3例患者于术后2周完成了临床及影像学随访,MRV提示静脉窦完全再通。3例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3、5、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3个月。术后90 d,2例患者mRS评分为0分,1例患者mRS评分为1分。1999年1月1日至2020�
易婷玉吴燕敏林定来林晓晖潘志南陈荣城郑秀芬陈文伙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溶解疗法
表现为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脑梗死8例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表现为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脑梗死的原因。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8例,分析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结果:右侧偏瘫及失语3例,左侧偏瘫3例,视野异常2例。头颅MRI显示急性脑梗死8例,左侧额叶3例,其中2例合并皮层下分水岭梗死,右侧额叶3例,均合并皮层下分水岭梗死,右侧枕叶2例,MRA提示脑血管狭窄、闭塞5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2例,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2例,右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1例。结论:急性大脑皮层梗死早期因代偿脑膜支血流缓慢,易在CT表现为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张梅芳易婷玉吴燕敏陈文伙
关键词:脑梗死影像学表现
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急诊血管内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27
2021年
目的探讨对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进行急诊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福建省漳州市医院脑血管病介入科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进行急诊血管内治疗的低NIHSS评分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65例,均经多模式影像学评估证实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及小核心梗死区大片缺血半暗带。根据发病24 h内采用治疗方式的不同,将65例患者分为直接取栓组(30例)和延迟取栓组(35例)。直接取栓组患者采用机械取栓配合标准药物治疗;延迟取栓组患者先进行标准药物治疗,症状加重后行机械取栓。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资料、疗效及随访结果,即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脂血症、NIHSS评分(入院时、术前、出院时)、使用替罗非班比例、就诊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血管闭塞部位、良好侧支循环(血流代偿>2级)、成功再通(脑梗死溶栓分级≥2b级)、症状性颅内出血、异位栓塞、预后良好、死亡,并进行组间比较。评估的主要终点事件为治疗后90 d良好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次要终点事件为症状性颅内出血及90 d死亡。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脂血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直接取栓组与延迟取栓组入院时NIH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取栓组术前及出院时NIHSS评分均低于延迟取栓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4(2,5)分比11(9,14)分,χ2=6.613;出院时:1(0,2)分比3(1,10)分,χ2=3.205;均P<0.01]。直接取栓组就诊至穿刺时间少于延迟取栓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2.5(95.3,181.8)min比865.0(520.0,1096.0)min,Z=5.928,P<0.01]。直接取栓组与延迟取栓组患者大
吴燕敏陈文伙易婷玉林定来林晓辉陈荣城潘志南郑秀芬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
一种电磁伸缩立体支架及取栓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伸缩立体支架,在外套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磁性元件;导管的远端设有第二磁性元件,第二磁性元件和第一磁性元件通过弹性元件对应连接;球囊设置在导管的远端,至少使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的任意一者发生磁性变...
陈文伙易婷玉吴燕敏
Percheron动脉梗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Percheron动脉梗死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治Percheron动脉梗死患者1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记忆障碍伴定向障碍、丘脑性失语、眼球下视麻痹;颅脑MR均显示双侧丘脑梗死灶,4例可见中脑"V字征"。以栓塞为主要发病机制。3个月后随访3例完全恢复,2例死亡,2例仍意识障碍,其他均遗留有神经功能缺损。结论:Percheron动脉梗死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垂直注视麻痹、丘脑性失语、记忆缺损等,脑CT/MRI检查提示双侧丘脑伴或不伴中脑梗死。颅脑MRI出现"中脑V字征"对Percheron动脉综合征有重要的提示意义。本病主要按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预后较差。
吴燕敏陈文伙易婷玉张梅芳陈雪娇巫超鑫
关键词:影像学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