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颜芳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主义
  • 2篇意识形态
  • 2篇审美
  • 2篇文学
  • 2篇文学批评
  • 2篇马克思主义
  • 2篇马克思主义文...
  • 2篇访谈
  • 1篇大学生
  • 1篇学术
  • 1篇学术对话
  • 1篇研究脉络
  • 1篇意识形态理论
  • 1篇政治
  • 1篇证法
  • 1篇中国左翼
  • 1篇人民
  • 1篇上层建筑
  • 1篇审美现代性
  • 1篇速写

机构

  • 9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杜克大学

作者

  • 9篇颜芳
  • 1篇刘康
  • 1篇颜芳

传媒

  • 2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世界华文文学...
  • 1篇学术月刊
  • 1篇中外文化与文...
  • 1篇华夏文化论坛
  • 1篇外国语文研究
  • 1篇现代传记研究
  • 1篇华中学术

年份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特质与话语生成——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当代建构》被引量:1
2021年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当代建构》旨在创造性地探索中国形态的理论特质,对"人民""民族""政治""实践"等标志性概念和文学与科技、文学与资本、文学的价值判断等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做出了"中国形态"的阐发与新释,并通过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重返与拓展,以及和世界其他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对话,开辟了"中国形态"的主体性与生成性的话语空间。"中国形态"研究既是向世界言说自身,又成为全球文学与批评研究的独特而重要的参照。而"中国形态"研究所具有的强烈的未来指向体现出一种理论的穿透力,这种未完成性正是不断生成中的"中国形态"的魅力所在。
颜芳
关键词:理论特质话语生成
“毛主义”与西方理论——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教授访谈录被引量:2
2017年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教授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之一。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重大课题的组成部分,本访谈围绕该课题的相关议题展开。在访谈中,杰姆逊教授指出将农民作为历史主体以及平民主义是"毛主义"对西方具有吸引力的两大特征,随后他就毛泽东的《延安讲话》、辩证法思想、人民概念、实践概念等发表了看法。此外,他还对"毛主义"与阿尔都塞、雷蒙·威廉斯、巴迪欧等西方理论家之间的关系及与他本人的理论思考之间的关系发表了意见。最后,杰姆逊教授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提出了他的期望。
颜芳
关键词:政治辩证法人民
反自我主义的自传实践: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往日速写》
2015年
《往日速写》是现代自传写作的一个重要文本。本文试图从反自我主义这个视角去阐释伍尔夫这部自传作品中独特的自传理念与写作方法。《往日速写》以其自身实践对自我主义的自传传统进行了全面清算,并继而对自传自我展开了别样的规划。一方面,她强调他人和世界对自我的约束和影响,竭力在与非我的关系中呈现自我,另一方面,她将自传自我区分为'过去我'和'现在我',从而将自我呈现为某种'过去我'与'现在我'交互影响的动态过程。最终,伍尔夫在'非自我主义崇高'的理想之中,通过'安农'式的诉诸人类普遍性的匿名歌唱,力图超越个人和自我的局限,走向与大众的联结。
颜芳
关键词:自传自我
中苏文艺理论中的“民族形式”辨析被引量:1
2015年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特殊性往往因其与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渊源而没有得到切实的厘清。本文从中苏文艺理论中"民族形式"命题的比较入手,认为中国"民族形式"命题并非等同于苏联"民族形式"命题,而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对苏联文艺理论的误读和创造性转化。苏联"民族形式"命题内在的深刻矛盾使其在实践中名实难副,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将民间形式推崇为民族形式,充分发挥了在以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被忽略与低估的民间文艺及其形式的巨大政治作用,不仅是对苏联理论的重构与超越,更是对世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拓展与创新。
颜芳
关键词:民族形式误读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代发展与高校教学探讨
2021年
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建构与认同: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研讨会于2021年4月24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会议安排了圆桌讨论部分,两场圆桌讨论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与当代”和“高校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教学探讨”为主题,就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教学展开讨论,涉及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与“艺术生产”、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与农村文化建设、高校马列文论课程设置、高校马列文论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的话题。三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学者参与其中,交流思想,形成了对话争鸣的学术氛围。
庞芮颜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教学
阿尔都塞上层建筑“保障”说与经典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之重铸被引量:1
2021年
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铸与拓展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法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路易·阿尔都塞在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上层建筑-下层建筑地形学及上层建筑"反作用"说的重构中,发展出一种交相渗透、非线性联动的全新地形学以及相对于生产关系再生产及下层建筑而言的上层建筑"保障"说及相关的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说,而其中为意识形态不断赋权的内在逻辑,又与阿尔都塞对毛泽东理论文本的转化相关。当阿尔都塞的上层建筑"保障"说、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说叠加其生产关系"首要性"说,则打通了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触动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变革的理论通路,由此文学、文化和审美意识形态不仅具有了作用于基础或下层建筑的"及物性",更具有了最终作用于社会生产方式乃至社会形态的至高"及物性"。
颜芳
关键词:阿尔都塞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非审美现代性的“审美-现代性”:一个“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被引量:2
2019年
相较于西方审美与现代性关系的基本态势即资产阶级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分裂与对抗,审美与现代性的关系在现代中国语境之中呈现着更为复杂的、笔者称之为非审美现代性的"审美-现代性"的彼此并置、交叠、互渗关系。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之中至关重要的"民族形式"命题,正呈现了文学/文化/美学/审美/意识形态、革命主体性建构与中国"不同选择的"现代性三者之间达于交融状态的"审美-现代性"的现实可能性。非审美现代性的"审美-现代性"故而有助于推进对何为文学、何为美学、何为现代性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反思和解答。
颜芳
关键词:审美意识形态
作为“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的中国左翼情感论
2021年
中国审美现代性及其情感维度超越了审美自律的有限辖域,作用和交融于非审美的社会现代性,这种"审美—情感"现代性特征及其重要理论来源中国左翼情感理论应被视为"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中国和西方左翼美学与文化理论均强调对感觉、情绪、情感的社会和政治动力学的描摹与理论化。瞿秋白与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民族形式"与雷蒙·威廉斯的"感觉结构"具有多重相似性,朗西埃关于审美政体及感性的分配的论述也回应着毛泽东美学的思路。
颜芳
关键词:审美情感
中国的世界,世界的中国——刘康教授访谈被引量:3
2020年
刘康老师,谢谢你来做这个学术对话:你从1970年代末就读于南京大学到后来长期在美国求学、任教,参与和见证了美国和中国数十年来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思想的重要变迁>这次对话主要想把你的学术研究脉络放在四十年来中美社会和学术变迁的大背景中来讨论,以你为案例,把你兼具1977-1978级大学生、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留学生、美籍华裔学者这三重身份的思想经历作一个梳理,以此折射中美学术与文化的动态。
刘康颜芳
关键词:学术对话留学生研究脉络大学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