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炜

作品数:21 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关节炎
  • 11篇风湿
  • 9篇类风湿
  • 9篇类风湿关节炎
  • 9篇风湿关节炎
  • 8篇中医
  • 5篇医药治疗
  • 4篇用药规律
  • 4篇通络
  • 4篇中医传承
  • 4篇中医药
  • 4篇中医药治
  • 4篇中医药治疗
  • 3篇性关节炎
  • 3篇诱导性
  • 3篇通络法
  • 3篇综合征
  • 3篇温经
  • 3篇温经通络
  • 3篇温经通络法

机构

  • 19篇北京中医药大...
  • 11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河南省中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21篇郑炜
  • 18篇侯秀娟
  • 17篇朱跃兰
  • 17篇刘小平
  • 14篇马俊福
  • 10篇张继胜
  • 9篇王颖
  • 5篇丁明辉
  • 3篇张玉婷
  • 2篇李方凯
  • 1篇杨帆
  • 1篇袁芳
  • 1篇岳彩萍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环球中医药
  • 2篇中医学报
  • 2篇第七届国际中...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医杂志
  • 1篇北京中医药
  • 1篇风湿病与关节...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8篇2016
  • 2篇201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生物显微镜对温经通络法干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增生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以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温经通络法干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增生情况。方法:40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10只。正常组常规饲养,其余各组复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后,分别以蒸馏水、雷公藤多苷片和加味芍甘附子汤干预4周,观察大鼠关节炎症评分(AI)和双足排水体积,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治疗后各组大鼠跖趾关节病变情况,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造模后14~21 d,除正常组外各组AI值和双足排水体积均显著升高,给药后各组肿胀持续减轻,AI值降低。造模后42 d,中药组大鼠右足排水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期各组间AI和双足排水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M平扫正常组可见骨皮质为连续的、致密强回声带,滑膜无显著增厚,厚度低于0.1 mm,其余3组关节间隙内均可见不同程度中等回声信号,其中模型组骨面毛糙,边缘欠整齐最明显,与病理学结果相符;滑膜病理评分与滑膜厚度呈正相关(r=0.637,P=0.002),与AI评分无显著相关性(r=0.192,P=0.344)。结论:UBM可用于检测RA动物模型早期病理改变,对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具有较好的潜在价值。
马俊福侯秀娟刘小平王颖丁明辉郑炜杨帆范鸿儒诸葛叶婷张玉婷岳彩萍朱跃兰
关键词:超声生物显微镜温经通络法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滑膜增生
加味芍甘附子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活动期患者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5
2018年
目的观察加味芍甘附子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寒湿痹阻证临床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和/或来氟米特,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芍甘附子汤,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12周。记录患者中医证候积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ACR(20/50/70)达标率,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疼痛数及VAS评分,肌肉骨骼超声评价双手2~5掌指关节(MCPJ)、2~5近端指间关节(PIPJ)受累个数及MCPJ滑膜增生分级情况,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即晨僵、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作冷、畏恶风寒、腰膝酸软、肢冷不温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及肿胀个数、VAS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个数及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疗后DAS28评分疗效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CR20/50/70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CPJ受累个数较本组治疗前减少(P<0.05),MCPJ滑膜增生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治疗后两组MCPJ、PIPJ受累个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仅有2例肝功能异常并于试验结束时消失。结论加味芍甘附子汤联合西药在改善RA寒湿痹阻证患者全身症状及体征方面优于单用传统西药,安全性较好。
郑炜朱跃兰马俊福诸葛叶婷刘小平张继胜侯秀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温经通络法
双膦酸盐在风湿类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双膦酸盐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风湿类疾病,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颌骨坏死、消化道以及心血管、肾脏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双膦酸盐在风湿类疾病中的应用及其副作用等进行总结,为临床安全有效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提供参考。
王颖郑炜张继胜刘小平马俊福朱跃兰侯秀娟
关键词:双膦酸盐风湿类疾病副作用
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文献计量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用药规律,为中医药定性定量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收集近20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相关临床研究报告,应用SPASS 17.0软件统计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证候、治则出现的频次、频率以及药物的名称、种类、出现的频次、频率等。结果:共纳入文献47篇,781人,女性为主,年龄多分布在40-70岁。共整理出7个基本证型,根据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血瘀证、湿热蕴结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阴虚证。治则治法方面按照频次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疏肝健脾、补益肝肾、清利湿热。文献中涉及中药共132味,药物出现总频次为12 216次,排在前5位的药物分别是白芍、柴胡、牡丹皮、生地黄、茯苓,涉及的药物种类共39种,主要以补气药、活血调经药、补血药、行气药为主。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多见于女性,中老年多发,以肝气郁结证为主,同时也有因气虚、阴虚、血虚、瘀血、湿热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病者,本虚标实,治疗上以疏肝健脾为主,同时补益肝肾、行气活血、清热利湿等法也为治疗本病的常见方法。
王颖郑炜马俊福张继胜刘小平朱跃兰侯秀娟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药文献计量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寒证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复制符合中医证候特点的类风湿关节炎(RA)寒证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2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复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一组在复制CIA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动物实验箱,从初次免疫开始连续28d给予风寒湿刺激。期间评价两组大鼠关节炎指数(AI)、足肿胀排水体积、关节疼痛阈值、外周关节体表温度、血流变血液黏度及凝血因子等。结果:两组发病率均为100%(10/10),CIA组成模率为75.00%(6/8),CIA寒证组成模率为77.78%(7/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82,P=0.893)。但CIA寒证组左足排水体积在造模后14d与基线有差异,而CIA组在造模后21d与基线有差异(P<0.05)。两组大鼠造模后14d双足踝部肤温均升高,在造模后21d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组内比较两组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A寒证组在造模后21d左足体表温度显著低于CIA组(P<0.05)。两组后足关节的疼痛阈值在各个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左足在造模后21d热板刺激反应时间缩短,疼痛阈值降低;在造模28d后疼痛阈值升高(P<0.05)。CIA寒证组中剪切率(50s-1、30s-1)和低剪切率(1s-1)下的血液黏度值显著升高(P<0.05)。CIA寒证组凝血酶凝结时间显著降低(P<0.05),其余剪切率下血液黏度和凝血因子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IA模型基础上联合风寒湿刺激,可以诱导出稳定可靠、符合中医证候特点的RA寒证动物模型。
马俊福侯秀娟刘小平王颖丁明辉郑炜朱跃兰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寒证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朱跃兰教授对于骨关节炎疼痛的中医认识被引量:5
2020年
朱跃兰认为骨关节炎当属于中医痹病、骨痹、历节等范畴。对于疼痛产生的病因病机,肝肾不足是其根本,痰、瘀是其病理产物,风寒湿邪气是其发生的诱因。其基本治疗原则为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佐以祛风散寒除湿、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法,在治疗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情绪的调节,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固护脾胃。
胡胜华侯秀娟刘小平丁明辉郑炜王晓聪朱跃兰
关键词:骨关节炎疼痛肝肾不足补益肝肾活血化瘀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组方用药规律的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和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及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中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CNKI,Wanfang及VIP中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数据挖掘功能,分析并总结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组方的用药特点。结果:筛选出符合标准的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文献258篇,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方剂355首,涉及中药323味,使用频次≥10的药物有88味。进而演化出3-5味药的核心组合60个,形成新处方30个。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干燥综合征的方剂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养阴生津法为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基本原则,同时新处方当中含有大量通络药,为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新的参考。
郑炜王颖刘小平张继胜马俊福朱跃兰侯秀娟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方剂用药特点
芍甘附子汤加味对CIA寒证大鼠Egr2/Egr3及其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研究芍甘附子汤加味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寒证大鼠Egr2/Egr3及其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并探讨Egr2/Egr3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110只雌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甲氨蝶呤(MTX)组、雷公藤组]和芍甘附子汤加味组(大、中、小剂量组)。正常组常规饲养,其余各组在复制CIA寒证大鼠模型后分别MTX、雷公藤多苷片及芍甘附子汤加味(大、中、小剂量)灌胃,干预4周,每周评价各组大鼠炎症指数。4周后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IL-6、TGF-β表达;RT-q PCR检测大鼠膝关节滑膜Egr2/Egr3 m RNA、SOCS1/SOCS3 m RNA、STAT1/STAT3 m RNA表达。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脏器指数。结果:各组大鼠A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提示各给药组及模型组存在不同程度的滑膜增生、炎性细胞浸润以及骨侵蚀等,各给药组较模型组均有所减轻,模型组和各给药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大、中剂量组胸腺指数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大鼠滑膜组织模型组和各治疗组Egr2/Egr3 m RNA、SOCS1/SOCS3 m RNA相对表达量较正常组升高,其中芍甘附子汤中剂量组Egr2/Egr3 m RNA表现尤为突出(P<0.05)。CIA造模后大鼠外周血TGF-β、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水平,各药物干预组治疗4周后较模型组均有下降尤以TGF-β更为明显。结论:Egr2/Egr3参与了RA发病过程的调控环节,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有提示作用。
刘小平马俊福郑炜侯秀娟朱跃兰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分析被引量:32
2016年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和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收集有关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相关数据挖掘。结果:共筛选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文章216篇,方剂277首,对其进行分析,方剂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前3味中药分别是当归、桂枝、白芍,主要的关联规则为蠲痹汤加减,挖掘出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8个。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方剂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温经散寒通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方法,为临床提供新参考。
王颖郑炜刘小平张继胜马俊福朱跃兰侯秀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用药规律
从络脉痹阻论治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被引量:10
2020年
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点为病程长、预后差,而这一原因与痰瘀留着于络脉导致的"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密切相关。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证型因感邪不同,有寒、热、虚、实之分,但均以脉络之气血或津液阻滞不通为共同的病变特点,中医发病机理离不开"痰瘀互结,络脉痹阻"。因而不管在任何证型当中,应遵循"络以通为用"。治疗则以化痰散瘀,通络止痛为主。可化痰通络,活血祛瘀,使痰瘀去而络脉通畅,气血运行恢复,从而充盈全身。若有外感之邪,则对症处理,若久病且用药史复杂者,同时应兼顾胃气以扶正气。
郑炜侯秀娟刘小平朱跃兰
关键词: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