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晶晶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致死效应
  • 1篇质构特性
  • 1篇杀菌
  • 1篇杀菌机
  • 1篇杀菌机理
  • 1篇沙门氏菌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分布
  • 1篇通透性
  • 1篇凝胶特性
  • 1篇曲霉
  • 1篇羟丙基-Β-...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膜
  • 1篇细胞膜通透性
  • 1篇流变特性
  • 1篇流变性质
  • 1篇膜通透性
  • 1篇糊精
  • 1篇肌原纤维

机构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国家知识产权...

作者

  • 3篇黄晶晶
  • 1篇黄琪琳
  • 1篇赵思明
  • 1篇车丽
  • 1篇王佳

传媒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脉冲微波对大米寄生曲霉致死效应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以大米污染物寄生曲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脉冲微波剂量、脉冲宽度、微波总时间、间歇时间对寄生曲霉生长、细胞通透性以及表面形态的影响及规律,以期为大米储藏过程中寄生霉菌的微波控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及结论如下:随着脉冲微波强度的增加,霉菌的蛋白质和核酸渗透量、电解质渗透率以及细胞内Ca2+的荧光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说明脉冲微波可引起寄生曲霉的细胞膜出现电穿孔,导致其细胞内物质溶出量突然增大,而且推测出脉冲微波灭霉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的临界条件为微波剂量5~7.5 W/g、脉宽200 ms、微波总时间20 s、间歇时间150 ms。超越临界条件,脉冲微波处理可导致寄生曲霉生长量显著降低,对其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脉冲微波处理后寄生曲霉表面形态发生卷曲皱缩,进一步证实脉冲微波可改变寄生曲霉的细胞膜及其通透性。
曾淑薇黄晶晶赵思明车丽黄琪琳
关键词:寄生曲霉细胞膜通透性
羟丙基-β-环糊精-姜黄素包合物的制备及其光动力杀灭沙门氏菌的机制被引量:2
2024年
沙门氏菌是国内外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最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开发新型有效的抗菌技术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作用,包合姜黄素(Curcumin,CUR)作为光敏剂,研究其介导光动力技术(Photodynamic Inactivation Technology,PDI)对食品样品中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的杀菌效果及作用机制。设置乙醇浓度为40%、HP-β-CD与CUR摩尔比为2:1,在45℃条件下包合4 h时,所形成的CUR包合率最大,为60.08%,该包合物经结构表征后测定其水溶性显著(P<0.05)提高,达到3.98×10^(3)μg/mL。结果表明,当包合物质量浓度(以CUR浓度计)为20µg/mL,初始鼠伤寒沙门氏菌菌落数量级为106 CFU/mL时,LED蓝光(450 nm)照射40 min可使菌落数减少3.73 lg(CFU/mL),可杀灭47.92%~64.40%的耐药沙门氏菌,并且对即食生菜中的沙门氏菌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光动力技术处理后,沙门氏菌胞内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活性氧,胞内容物明显减少,推测CUR-HP-β-CD介导的PDI可能通过破坏细胞膜结构达到杀菌抑菌的目的。本研究将光动力杀菌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这为食品工业中防治沙门氏菌等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鲍悦忻陈艳红马钰黄晶晶王佳
关键词: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沙门氏菌杀菌机理
磷酸盐对草鱼肌原纤维蛋白流变性质及其凝胶特性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焦磷酸钠(sodium pyrophosphate,SPP)和三聚磷酸钠(sodium tripolyphosphate,TPP)的不同添加量(0%,0.3%,0.6%,0.9%,1.2%,1.5%)对草鱼肌原...
黄晶晶曾淑薇黄琪琳
关键词:肌原纤维蛋白流变特性质构特性水分分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