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保护区
  • 5篇白水江保护区
  • 4篇自然保护
  • 4篇自然保护区
  • 3篇集体林
  • 3篇管护
  • 2篇天然林
  • 2篇天然林保护
  • 2篇国家级自然保...
  • 2篇甘肃白水江国...
  • 2篇白水江自然保...
  • 2篇村民
  • 1篇大熊猫
  • 1篇森林管护
  • 1篇水鸟
  • 1篇天然林保护工...
  • 1篇鸟类
  • 1篇鸟类新纪录
  • 1篇栖息
  • 1篇栖息地

机构

  • 6篇白水江国家级...

作者

  • 6篇张晓怡
  • 5篇滕继荣
  • 5篇何礼文
  • 3篇乔明
  • 2篇李宏飞
  • 1篇王建宏
  • 1篇冯小斌
  • 1篇冯晓斌

传媒

  • 3篇甘肃林业科技
  • 1篇四川林业科技
  • 1篇四川省森林可...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种水鸟新记录
2024年
报道了8种白水江保护区鸟类新纪录,分别为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黄脚银鸥Larus cachinnans、赤嘴潜鸭Netta rufina、凤头鸊鷉Podiceps cristatus、鸳鸯Aix galericulata、罗纹鸭Mareca falcata、琵嘴鸭Anas clypeata和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其中白尾海雕、中华秋沙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鸳鸯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赤嘴潜鸭、黄脚银鸥、琵嘴鸭、罗纹鸭、凤头鸊鷉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考虑原有分布区、记录时间和居留型,推测黄脚银鸥为白水江保护区迁徙过境迷鸟;凤头鸊鷉、鸳鸯为冬候鸟;罗纹鸭、琵嘴鸭为迁徙过境鸟类。
黄映红赵英马娜张晓怡冯晓斌易琛娟
关键词:白水江保护区水鸟
社区村民在天保集体林管护中的主导作用——以白水江保护区为例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多次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各村特点,分析资源分布状况,调整森林管护方式,建立和创新了具有白水江保护区特色的集体林管护模式。按照'管护责任到人,管护面积到户,资金使用到村,资金监管到站'的...
何礼文乔明滕继荣王钧亮张晓怡
文献传递
社区村民在天保集体林管护中的主导作用--以白水江保护区为例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多次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各村特点,分析资源分布状况,调整森林管护方式,建立和创新了具有白水江保护区特色的集体林管护模式.按照“管护责任到人,管护面积到户,资金使用到村,资金监管到站”的...
何礼文乔明滕继荣王钧亮张晓怡
关键词:森林管护
白水江保护区大熊猫保护现状
2016年
本文主要从白水江保护区大熊猫的调查情况、栖息地构成、伴生动物影响、历年来大熊猫数量变化的原因分析以及目前的保护研究手段等七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与论证,旨在找到影响白水江保护区大熊猫保护的核心问题,通过科学的措施与手段,保障白水江保护区大熊猫的正常繁衍生息。
滕继荣何礼文李宏飞王钧亮张晓怡
关键词:白水江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种鸟类新纪录被引量:2
2015年
几年来,笔者在野外工作和群众救护过程中记录到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各类鸟类实体124种,通过对比发现其中有鹰雕、白腰文鸟为甘肃省新纪录,灰斑鸠、蓝鵐、大鵟、游隼、黑鹳、黄颈拟蜡嘴雀、秃鹫、白骨顶鸡、红嘴鸥、褐冠山雀等10种为保护区新纪录,并见到兀鹫实体,为保护区文献记载物种。
滕继荣何礼文李宏飞冯小斌王建宏张晓怡
关键词:鸟类
社区村民在天保集体林管护中的主导作用——以白水江保护区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多次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各村特点,分析资源分布状况,调整森林管护方式,建立和创新了具有白水江保护区特色的集体林管护模式。按照"管护责任到人,管护面积到户,资金使用到村,资金监管到站"的原则,完善了管护的各项管护制度,规范社区共管组织,扎实有序推行天保集体林管护工作。保障社区村民积极参与管护并在管护过程中得到实惠,确保了白水江保护区天保工程集体林得到有效保护,积极发挥了社区村民在天然林保护中的主导作用。
何礼文乔明滕继荣王钧亮张晓怡
关键词: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管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