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富
- 作品数:48 被引量:198H指数:7
- 供职机构:唐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胃癌组织中Ezrin、ICAM-1的表达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Ezrin、ICAM-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zfin、ICAM-1在78例胃癌组织、30例胃良性病变组织、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①胃癌组织中Ezrin、ICAM-1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T3、T4组明显高于T1、他组(P〈0.05),Ⅲ、Ⅳ期组明显高于Ⅰ、Ⅱ期组(P〈0.05)。②胃癌组织中Ezrin蛋白表达水平与粘附分子ICAM-1蛋白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46,P=0.00)。③联合检测Ezrin、粘附分子ICAM-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可明显提高检测胃癌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0.05)。结论Ezrin、粘附分子ICAM-1的过度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联合检测两种指标能明显提高检测胃癌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潘立峰吴敏兰赵志荣单保恩郑宝军邵建富
- 关键词:胃肿瘤埃兹蛋白ICAM-1
- 失血性休克患者D-二聚体、血栓调节蛋白水平的变化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患者D-二聚体(D-D)、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43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失血性休克组,另10例健康人为正常组。正常组采外周静脉血1次,失血性休克组分别于病后1、3、7d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ELISA方法测定TM水平,全自动乳胶微粒增强免疫比浊分析方法测定血浆D-D水平。结果失血性休克组血浆D-D、TM水平伤后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失血性休克组在休克纠正后D-D水平逐渐降低,而TM水平迅速降低;血浆D-D和TM水平相互之间在各个时相点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休克后急性期D-D和TM水平的升高程度与休克严重程度有关,因此,测定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性期外周血浆D-D和TM水平变化对预测休克的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 赵志强邵建富
- 关键词:D-二聚体血栓调节蛋白
- ^(18)F-FDG显像在诊断结直肠癌术后不同部位转移复发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18F-FDG显像在结直肠癌术后不同部位转移复发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同机图像融合。结果:18F-PET/CT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的敏感度为100%,阴性预测值为100%,明显高于CT的61.5%和84.1%,18F-FDG PET/CT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周围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敏感度为97.9%,特异性为85.7%,准确性为94.1%,阳性预测值为93.9%,阴性预测值为94.7%。明显高于强化CT的66.0%、47.6%、60.3%、73.8%和38.5%(P<0.05)。结论:18F-FDG显像能明显提高结直肠癌转移复发的检出率,在不同部位转移复发的诊断中较常规影像学检查更有价值。
- 邵建富赵志强刘武君
- 关键词: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图像融合结直肠癌
- 生长抑素对老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炎性因子及胃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2
- 2017年
-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老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炎性因子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8例老年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生长抑素施他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胃肠功能、炎性因子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5,P<0.05);肛门恢复排气、腹部症状缓解、肠鸣音恢复、治愈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3.382、4.786、4.516、4.868,P<0.05);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7.492、8.723、8.253,P<0.05)。结论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有助于促进老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肠道炎性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邵建富李兴海李文王敬瑄李燕梅
- 关键词:肠梗阻生长抑素胃肠功能老年
- 经鼻肠梗阻导管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行经鼻肠梗阻导管(n=18)、普通鼻胃管(n=18)减压治疗,分别观察腹围缩小、胃肠减压量、呕吐停止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鼻肠梗阻导管的腹围缩小(16.4±5.2)cm较普通鼻胃管(5.9±3.2)cm更明显,胃肠减压量(1035.6±274.5)ml/d较普通鼻胃管(626.8±304.6)ml/d显著增多,呕吐停止时间(2.2±1.8)d、排气恢复时间(1.8±0.9)d、排便恢复时间(5.2±3.4)d和气液平面消失时间(9.3±7.5)d均较普通鼻胃管显著缩短(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较普通鼻胃管更有意义。
- 邵建富李文
- 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鼻胃管
- 生长抑素联合经鼻肠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通过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观察,比较生长抑素、经鼻肠导管治疗术和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2例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采用生长抑素治疗(生长抑素组),17例采用经鼻肠导管术治疗(导管组),20例采用生长抑素联合经鼻肠导管术(联合组)。比较三组治愈率、腹痛缓解时间和排气恢复时间。结果治疗1个疗程,联合治疗组治愈20例(100. 0%),生长抑素组治愈12例(80. 0%),鼻导管治疗组治愈15例(88. 2%)。联合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导管组(P <0. 05)和生长抑素组(P <0. 05)。恢复排气时间,联合治疗组短于生长抑素组(P <0. 05),导管组短于生长抑素组(P <0. 05),联合治疗组与导管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联合治疗总体效果优于导管治疗和生长抑素治疗,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先用经鼻肠导管或者生长抑素,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不明显时则换用经鼻肠导管减压联用生长抑素治疗,对仍然无效、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的患者则应行手术治疗。
- 邵建富李文李燕梅刘仕杰李兴海
- 关键词:早期炎性肠梗阻生长抑素
- 生长抑素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急性肠梗阻伴晚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探究生长抑素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急性肠梗阻(IO)伴晚期胃癌(G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85例急性IO伴晚期GC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采用生长抑素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比较两组IO缓解时间、排气时间、腹痛缓解时间;IO复发率和无肿瘤存活率;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O缓解时间、排气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显著减少(P均<0.01);与对照组(16.67%)比较,观察组IO复发率(4.65%)显著降低(P<0.05),两组无肿瘤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炎性因子表达下调,对照组下调幅度高于观察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均=0.000);与对照组(37.71%)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63%)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53,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急性IO伴晚期G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而且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参考。
- 冯丽娟李燕梅李丽李丹邵建富
- 关键词:生长抑素急性肠梗阻晚期胃癌
- 生长抑素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结肠恶性梗阻的效果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分析急性结肠恶性梗阻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结肠恶性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功能指标、机体炎症指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唾液酸(SA)、铁蛋白(Fe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2%(P<0.01)。观察组的腹胀腹痛缓解率、排气恢复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结肠恶性梗阻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肠道功能指标,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燕梅李丽冯丽娟孟宪静邵建富
- 关键词:生长抑素
- 老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行外科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给予生长抑素治疗的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行外科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有效率。记录患者腹胀、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恶心症状消失时间,治愈时间;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3.33%(P<0.01)。治疗组腹胀、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恶心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CRP、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老年术后EPISBO效果显著,有效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安全性较好,治疗临床广泛应用。
- 李丽李燕梅冯丽娟孟宪静邵建富
- 关键词:老年早期炎性肠梗阻生长抑素疗效
- 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CD44V6及E钙黏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44V6和E钙黏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检测ICAM-1、CD44V6和E钙黏蛋白在78例胃癌、30例胃良性病变和30例正常胃组织的表达,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ICAM-1、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胃癌组织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T3、T4组明显高于T1、T2组,Ⅲ、Ⅳ期组明显高于Ⅰ、Ⅱ期组(P〈0.05)。E钙黏蛋白表达阳性率:胃癌组织显著低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1);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1),T1、T2组明显高于T3、T4组,Ⅰ、Ⅱ期组明显高于Ⅲ、Ⅳ期组(P〈0.05)。胃癌组织中ICAM-1蛋白表达水平与CD44V6、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之间无相关性(P〉0.05)。联合检测胃癌组织中CD44V6、E钙黏蛋白和ICAM-1的表达,对胃癌转移的敏感度为97.78%,明显高于单项测定指标。结论黏附分子ICAM-1、CD44V6、E钙黏蛋白的阳性表达预示胃癌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联合检验这3种指标能更准确地判断胃癌的转移情况。
- 郑宝军潘立峰邵建富冯俊伟王爱军
- 关键词:胃肿瘤细胞间黏附分子1CD44V6钙黏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