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道锋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壁
  • 1篇动脉支架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膜
  • 1篇血肿
  • 1篇盐酸
  • 1篇盐酸氟桂利嗪
  • 1篇氧氟沙星
  • 1篇肢体活动
  • 1篇肢体活动障碍
  • 1篇沙星
  • 1篇神经保护
  • 1篇神经保护作用
  • 1篇神经生长
  • 1篇神经生长因子
  • 1篇鼠神经生长因...
  • 1篇通路

机构

  • 4篇宜宾市第二人...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成都市第六人...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陈道锋
  • 3篇刘沁
  • 1篇王思迅
  • 1篇马英
  • 1篇刘文晶
  • 1篇刘莉
  • 1篇张光伟
  • 1篇蒋玲
  • 1篇郑丽华
  • 1篇段红利
  • 1篇杨筠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颈动脉夹层3例报告被引量:1
2016年
动脉夹层是指动脉血液经血管内膜上的破损处入侵并扩散于动脉壁的各层组织结构中,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于颈动脉的夹层为颈动脉夹层。本文回顾性分析3例颈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对于本病的认识。1病例1.1例1男,40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障碍伴吐词不清1 d”于2012年5月12日入院。患者1 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障碍,不能行走,伴头昏,无意识障碍。
刘沁陈道锋郑丽华
关键词:颈动脉夹层肢体活动障碍动脉壁血管内膜动脉支架拜阿司匹林
盐酸氟桂利嗪与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经盐酸氟桂利嗪与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142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肿体积及水肿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血肿体积及水肿面积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2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效果满意,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安全性较高。
段红利何晓英张光伟陈道锋舒慧敏王思迅
关键词:脑出血盐酸氟桂利嗪神经生长因子NIHSS评分血肿
丹酚A调控CD147-MMPs通路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的保护作用
2023年
目的分析丹酚A(SA)调控CD14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通路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取40只健康SD大鼠,10只为对照组,余30只采用线栓法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小、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5、30μg/kg SA腹腔注射,模型组、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内氧化应激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炎性细胞因子间黏附分子(ICAM)-1、5-羟色胺(HT)及MMPs、CD147蛋白表达,分析SA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相比模型组、小剂量组,高剂量组Longa评分、脑梗死体积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剂量组、高剂量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5-HT水平降低,丙二醛(MDA)、MCP-1、ICAM-1、CD147、MMPs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模型组、小剂量组,高剂量组CAT、SOD、5-HT水平较高,MDA、MCP-1、ICAM-1、CD147、MMPs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可有效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减少梗死体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促进5-HT释放,对神经功能损伤发挥量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D147-MMPs通路激活相关。
赵卓琳吴蛟马英刘沁蒋玲陈道锋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CD147神经保护作用
左氧氟沙星辅助抗结核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疗效及对脑脊液指标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辅助抗结核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疗效及对脑脊液指标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98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患者均完善相关检查,对照组予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脑脊液中相关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后期脑脊液中左氧氟沙星浓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两组脑脊液压力、蛋白质及白细胞值均较治疗前下降,葡萄糖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变化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后2、4、6 h时其脑脊液左氧氟沙星浓度分别为(0. 86±0. 32)、(2. 46±0. 48)、(2. 18±0. 28)μg/ml。结论左氧氟沙星辅助抗结核药物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具有更高的临床有效率,且可更好的改善患者脑脊髓情况,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作为临床上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
陈道锋刘沁杨筠刘文晶刘莉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抗结核重症结核性脑膜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