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燕
- 作品数:2 被引量:33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孕期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在高龄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31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中孕期唐氏综合征(DS)血清学筛查在高龄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产前诊断中心接受中孕期DS血清学筛查的1 571例高龄孕妇(预产年龄≥35岁),以及2012年1~12月于本院妇产科产前诊断中心接受中孕期DS血清学筛查的10 881例低龄孕妇(预产年龄<35岁)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高龄组(n=1 571)和低龄组(n=10 881)。本研究纳入标准:妊娠期妇女,孕龄为14~20+6孕周,单胎妊娠,自愿接受中孕期DS血清学筛查。排除标准:有染色体异常和先天性畸形家族史者,妊娠期内合并内外科疾病者,双胎或多胎妊娠者,以及糖尿病患者。采用血清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甲胎蛋白(AFP)和游离雌三醇(uE3)DS三联筛查法对两组孕妇进行DS筛查,设定DS血清学高风险临界值为l/270。对DS血清学筛查风险值≥l/270的DS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孕妇,均建议行羊膜腔穿刺染色体检查,以确诊胎儿是否为DS;对未接受羊膜腔穿刺染色体检查的孕妇,采用电话随访方式随访其妊娠结局。分别计算两组孕妇DS血清学筛查的假阳性率和筛查效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两组受试对象的孕龄和体重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DS血清学产前筛查前均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结果 1高龄组1 571例孕妇中,DS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孕妇为121例,4例胎儿最终被确诊为DS;DS血清学筛查低风险孕妇为1 450例,未发现DS胎儿。低龄组10 881例孕妇中,DS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孕妇为759例,6例胎儿最终被确诊为DS;DS血清学筛查低风险孕妇为10 122例,1例胎儿最终被确诊为DS,为DS血清学筛查假阴性病例。2高龄组孕妇DS血清学筛查假阳性率为7.4%(117/1 571),低龄组为6.9%(753/10 881),二者筛查假阳性率
- 刘春燕何斌韩代文刘之英赖怡秦利袁粒星刘珊玲王和
- 关键词: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妊娠中期假阳性率
- 不同超声测量指标计算孕龄对唐氏综合征筛查结果影响的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超声测量指标计算孕龄对中孕期唐氏综合征(DS)筛查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前诊断中心于中孕期抽血行DS筛查的5 93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孕龄计算方法,将其分为顶臀长组(n=2 967,采用早孕期胎儿顶臀长计算孕龄)和双顶径组(n=2 967,采用中孕期胎儿双顶径计算孕龄)。对两组DS筛查阳性率及DS筛查效率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年龄、体质量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1顶臀长组孕妇接受DS筛查主要集中于孕龄为15~17孕周,而双顶径组孕妇接受DS筛查的孕龄为15~20孕周。2双顶径组的DS筛查阳性率(9.80%)高于顶臀长组(6.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41,P〈0.000 1);双顶径组的DS筛查效率(1.03%)低于顶臀长组(2.17%),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6,P〉0.05)。结论早孕期超声检查测量胎儿顶臀长计算孕龄用于中孕期DS筛查可能优于中孕期超声检查测量胎儿双顶径计算孕龄方法。
- 刘春燕何斌韩代文袁粒星刘珊玲王和
- 关键词:唐氏综合征妊娠中期孕龄双顶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