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恒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泰安市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针刺
  • 2篇上肢
  • 2篇痉挛
  • 2篇康复
  • 1篇地黄
  • 1篇地黄饮
  • 1篇地黄饮子
  • 1篇调气
  • 1篇醒神
  • 1篇针刺法
  • 1篇针刺治疗
  • 1篇上肢功能
  • 1篇上肢功能障碍
  • 1篇上肢痉挛
  • 1篇神经康复
  • 1篇通络
  • 1篇中西医
  • 1篇中西医结合
  • 1篇卒中
  • 1篇卒中后

机构

  • 4篇泰安市中医医...

作者

  • 4篇董恒
  • 1篇孙远标
  • 1篇徐西元
  • 1篇程子翠
  • 1篇朱家莹
  • 1篇刘伟
  • 1篇李平
  • 1篇陈爱民
  • 1篇蓝竹梅

传媒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醒神调气通络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性瘫痪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观察醒神调气通络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性瘫痪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泰安市中医医院康复科收治的72例脑卒中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醒神调气通络针刺法)与对照组(传统阳明经穴针刺法),每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脑卒中患者MAS分级、C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AS分级优于对照组,观察组C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卒中患者的FMA、MBI评分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神调气通络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下肢肌张力、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临床效果优于传统针刺组。
董恒玄丽娜
关键词:康复训练下肢痉挛性瘫痪
地黄饮子联合脑-机接口训练系统对脑梗死恢复期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地黄饮子联合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训练系统对脑梗死恢复期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探寻脑梗死恢复期上肢功能障碍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选取8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地黄饮子,联合组采用地黄饮子联合BCI训练系统治疗。治疗前和3个疗程后用简化的上肢评价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徒手肌力检查法(Manual Muscle Testing,MMT)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并采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监测患者治疗前后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Vd)、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的变化情况。结果:FMA、MBI、MMT、TCD评分两组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联合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有效率联合组93.02%(31/43),对照组72.09%(40/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黄饮子联合BCI训练系统能有效地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上肢功能障碍,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联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向宪文朱家莹栾春娜蓝竹梅董恒张艳晓马正超刘西建
关键词:地黄饮子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
温通柔筋法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温通柔筋法结合泻阴补阳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泰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泻阴补阳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予温通柔筋法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the upper extremity,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及肌电图F波波幅、潜伏期,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MAS分级及F波波幅、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温通柔筋法结合泻阴补阳针刺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程度,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玄丽娜李平董恒徐西元陈爱民
关键词:脑卒中痉挛针刺F波
中西医结合神经康复方案治疗脑性瘫痪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以针刺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神经康复方案对脑性瘫痪(CP)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30例CP患者给予针刺、神经促通手法、电磁物理因子刺激、躯干肢体易化训练以及神经营养药物,分析治疗前、治疗1.5个月后(中评)、治疗3个月后(末评)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结果以及治疗效果的变化。结果治疗1.5个月时FIM结果变化不明显(P>0.05),而治疗3个月后FIM明显提高,其中生活自理能力、转移行进能力以及社交交流能力好转明显(P<0.05),而括约肌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中评时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患者治疗的FIM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9岁患者的FIM值提高较明显(P<0.05)。结论以针刺为主的中西医神经康复方案能明显促进CP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行进转移能力以及社交交流能力的提高,而且以坚持治疗3个月以上者效果显著。
孙远标向宪文刘伟程子翠董恒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脑性瘫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