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 作品数:7 被引量:58 H指数:3 供职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严重多发伤伴致死性三联征成功复苏一例 被引量:2 2014年 2014年1月8日我院收治1例严重多发伤伴心肺复苏术后、致死性三联征及MODS的患者,经过1个月的治疗,各脏器功能恢复.现报告如下.
1 病历资料
致伤机制及涪陵中心医院救治共1.7d详细经过见唐中建文.2014年1月8日1:00直接转入我院ICU:体温37.8℃,心率129次/min,血压以去甲肾上腺素1μg·kg^-1·min^-1维持在114/62 mmHg(1 mmHg =0.133 kPa),呼吸机辅助呼吸,SPO20.96,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28分. 陈玺 周健 沈岳 赵玉峰 张连阳 卢海滨 张鹏关键词:严重多发伤 三联征 呼吸机辅助呼吸 去甲肾上腺素 MODS 俯卧位通气改善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9 2018年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度ARDS患者46例,按照是否进行俯卧位通气分为俯卧位通气治疗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1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基础疾病数量),第1、2、4、7天氧合指数(PaO_2/FiO_2),血流动力学指标(Vpk,FTc,CI,INO),预后指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第28天和第90天的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第1、2、4、7天氧合指数之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俯卧位通气治疗组第28天和第90天的病死率分别为16%和28%,常规治疗组第28天和第90天的病死率分别为23.8%和38.0%,P值分别是0.045和0.0049,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重度ARDS患者的氧合和预后。 张华伟 王耀丽 张鹏 李鹏飞 雷洋 周健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通气 氧合指数 血小板线粒体调节肺毛细血管屏障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线粒体对肺损伤(ALI)时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盐酸(p H 1.2,1.5 ml/kg)诱发的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通过肺毛细血管滤过系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共聚焦显微镜方法,观察血小板线粒体对盐酸致急性肺损伤形成中肺毛细血管屏障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盐酸致肺损伤模型中肺毛细血管滤过系数增高2.5倍(n=4,P<0.05),灭活血小板线粒体后,肺毛细血管滤过系数增高5倍(n=4,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血小板线粒体转移到白细胞中;共聚焦显微镜发现,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促进肺损伤。结论抑制血小板线粒体功能增加盐酸诱导的肺损伤,肺血管内皮屏障依赖于血小板线粒体的功能,线粒体从血小板传递给白细胞可导致增加白细胞粘附到损伤的微血管内皮。 唐昊 祁海峰 王耀丽 杨雪飞 李鹏飞 雷洋 张鹏 周健关键词:急性肺损伤 血小板 线粒体 综合性医院重症医学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危重症医学主要服务于急性、危及生命等危重患者,其可提供生命支持及医疗照顾,该领域包括众多科学知识,其发展也是面临诸多挑战。该文对综合性医院重症医学多学科协作管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实用性应用策略。 马凌云 张鹏关键词:重症医学 高流量吸氧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两种序贯脱机方式(无创正压通气与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高流量吸氧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60岁以上COPD急性加重期给予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无创正压通气序贯组)25例和B组(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高流量吸氧序贯组)2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每日对两组患者进行SBT试验联合科室治疗小组根据临床经验评估撤机。撤机后A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B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高流量吸氧序贯治疗。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基础疾病数量、SOFA评分),两组序贯治疗方式在拔管后4、8、12、24、48 h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气指标(心率、呼吸、收缩压、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预后指标(有创正压通气使用时间、48 h内再插管率、48 h后再插管率、ICU住院时间、28 d和90 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人口学和临床资料,有创机械通气使用时间,48 h内、48 h后再插管率,28 d及90 d病死率P值>0.05,没有统计学差异。B组ICU住院时间低于A组,P值<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高流量吸氧序贯治疗,缩短了ICU住院时间。 陈玺 王蔚 李江华 李鹏飞 张鹏 周健 王耀丽关键词:急性加重期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序贯治疗 高流量吸氧 多发伤严重并发症的监护治疗 陈玺 周健 蒋东坡 张鹏 卢海滨 杨雪飞 雷洋外周血Th17细胞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04月至2015年04月510例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VAP将其分为VAP组(95例)与非VAP组(41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二组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同时记录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情况,分别比较二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及IL^(-1)7、IL-6水平的差异以及Th17细胞水平与CPIS评分的相关性,评价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对VAP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VAP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及IL^(-1)7、IL-6水平明显高于非VAP组患者(P<0.05);经过抗感染治疗后,VAP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IL^(-1)7、IL-6水平及CP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与CPI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9,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以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7.4%为早期诊断VAP界限时,诊断VA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6%和89.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5(95%CI 0.794~0.918)。结论 VAP患者早期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CPIS评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VAP的有效指标。 张鹏 周健 王耀丽 卢海滨 杨雪飞 马凌云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白细胞介素-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