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传美

作品数:17 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卒中
  • 11篇脑卒中
  • 10篇卒中后
  • 9篇重复经颅磁刺...
  • 9篇经颅磁刺激
  • 9篇磁刺激
  • 8篇脑卒中后
  • 4篇吞咽
  • 4篇吞咽障碍
  • 4篇康复
  • 3篇电图
  • 3篇失语
  • 3篇肌电
  • 3篇肌电图
  • 2篇低频重复经颅...
  • 2篇上肢
  • 2篇上肢运动
  • 2篇皮质
  • 2篇流利
  • 2篇流利性

机构

  • 16篇青岛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作者

  • 17篇杨传美
  • 8篇李江
  • 8篇李展菲
  • 7篇王强
  • 6篇张子青
  • 4篇韩超
  • 4篇孟萍萍
  • 3篇宫丽丽
  • 2篇柏广涛
  • 2篇王玉阳
  • 2篇綦明珠
  • 2篇张文洁
  • 2篇杨迪
  • 1篇王健
  • 1篇宫丽莉
  • 1篇秦毅
  • 1篇韩婕
  • 1篇张宇
  • 1篇孟祥民
  • 1篇陈曦

传媒

  • 5篇中华物理医学...
  • 3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精准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青岛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盆底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效果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盆底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针灸对32例脑卒中后尿失禁病人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病人尿失禁的改善程度。结果经2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96.9%。结论盆底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效果确切。
宫丽莉綦明珠杨传美
关键词:生物反馈疗法针灸脑血管意外尿失禁
体外冲击波在骨骼-肌肉疾病疼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通过分析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ESWT)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研究ESWT在骨骼-肌肉疾病疼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3月治疗的非特异性下腰疼患者66例,并根据入院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热磁仪疗法,观察组采用ESWT疗法,对比2组患者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ODI)中的评分变化情况,并作一比较.结果:采用体外冲击治疗前,2组患者的VAS和ODI评分没有明显差别,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体外冲击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和ODI评分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SWT作为一种介于手术和药物之间的治疗方法,虽然作用机理目前还不明确,但它的无创伤性、无药物反应性、很低的疼痛性以及非常好的临床效果,使得它具有非常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宫丽丽杨传美綦明珠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非特异性
骨伤治疗仪并早期康复训练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应用骨伤治疗仪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系统治疗2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骨折局部压痛、叩击痛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骨折部位X线片示骨痂生长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脑骨伤治疗仪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有良好疗效,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宫丽丽秦毅杨传美
关键词:早期康复训练膝关节
开放式环境对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患者治疗疗效个案报道
2018年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患者在开放式环境下的语言康复训练疗效。方法:采用患者熟悉、喜欢的环境进行言语训练,且训练中不强制一对一进行训练,一切以患者主观感受为主。结果:该患者在最初的2个月封闭式治疗环境中完全不配合,不进入语言治疗室,到后期在开放式环境下积极主动地配合训练,且进步明显。结论:完全性失语患者在开放式环境下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加强心理疏导对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不容忽视。
李展菲王健杨传美任勇嘉王强
关键词:开放式环境言语训练疗效
双侧大脑半球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34
2021年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用于双侧、健侧、患侧大脑半球吞咽皮质代表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PSD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侧组、健侧组和患侧组,每组15例,而双侧组因个人原因退出1例,最终为14例患者纳入研究。3组患者均给予传统吞咽康复训练,由同一位经过专业训练的言语治疗师对患者进行训练指导,每次30 min,1次/日,每周5 d,共2周;3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分别在双侧、健侧、患侧大脑半球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代表区均给予不同刺激方式的5.0 Hz高频rTMS,刺激的时间和疗程均相同。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对各组患者进行吞咽造影检查(VFSS)检查,采用渗透-误吸量表(PAS)、功能性吞咽障碍量表(FDS)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检查测量患者舌骨上肌群均方根值(RMS),评估各组患者的肌肉活动功能;通过测量患者健侧半球静息运动阈值(RMT)来对皮质兴奋性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PAS评分、FDS评分、RMS值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而对于RMT,仅双侧组和健侧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双侧组和健侧组的PAS评分、FDS评分、PAS差值、FDS差值、RMT差值分别与患侧组的相应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侧组比较,双侧组治疗前后FDS评分的差值较大,2组患者治疗后FDS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治疗后PAS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0 Hz高频rTMS刺激双侧、健侧、患侧大脑皮质均可有效改善PSD患者的吞咽功能,其中刺激双侧时效果显著,刺激健侧时效果次之。
王曈孟萍萍董凌辉杨传美张子青李展菲王强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表面肌电图
基于局部一致性方法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听理解功能及机制
2023年
目的:基于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方法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听理解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60例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rTMS组)和假刺激组(S-rTMS组),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汉化版)听理解维度和简式Token测验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听理解功能评定。对纳入的部分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Re Ho方法对扫描后的图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后对比,rTMS组患者WAB听理解维度及简式Token测验得分均有显著提高,且改善幅度较S-rTMS组患者显著增高。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结果为:Re Ho分析发现rTMS组患者右侧半球多个脑区ReHo值下降,功能连接发现部分颞叶大脑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功能连接增强。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常规言语训练可通过抑制右侧半球颞顶叶多个脑区激活从而改善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的听理解功能。
柏广涛姜亮孙丹乔孟萍萍杨传美张子青李展菲王强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失语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入组条件完成研究的4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频刺激组(14例)、假rTMS组(14例)和高频刺激组(1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低频刺激组则在非受累侧初级运动皮质区(M1区)进行1Hz的rTMS治疗;高频刺激组及假rTMS组则在患侧M1区给予10Hz的rTMS治疗;所有患者接受2周治疗,每周5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患侧上肢Fugl-Meyer评分(FMA)、患侧上肢MAS量表,将各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1)治疗前,3组患者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神经电生理学变化:治疗2周后,3组患者的MEP皮质潜伏期、CMCT均较组内治疗前缩短(P<0.05);1Hz组和10Hz组较前明显缩短且优于假r TMS组(P<0.05);1Hz组和10Hz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上肢功能改善:治疗2周后,3组患者上肢FMA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提高(P<0.05),其中1Hz组和10Hz组与假rTMS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1Hz组和10Hz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3组患者患侧上肢MAS量表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3组患者治疗后M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频及低频rTMS治疗均有利于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且两者间疗效无明显差异。
孟祥民赵宇阳杨传美陈曦李江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脑梗死
胫骨前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脑卒中痉挛性足下垂和足内翻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 观察胫骨前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脑卒中痉挛性足下垂和足内翻患者痉挛程度以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痉挛性足下垂和足内翻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胫骨前肌注射组(TA组)和常规注射组(CG组),每组患者28例。CG组患侧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均分2个位点注射BTX-A,每个位点各注射50U,胫后肌也分2个位点注射BTX-A,每个位点35U。TA组患者注射位点和剂量均于CG组相同,但增加胫骨前肌单个位点的注射,剂量30U。于注射前、注射2周后、注射4周后和注射12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足跖屈肌群和内翻肌群行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10m步行测定(10m-WT)、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评分以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 结果 注射2周、4周和12周后,2组患者足跖屈肌群和内翻肌群的MAS评分较组内注射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A组注射2周、4周和12周后足内翻肌群的MAS评分分别为(2.43±0.34)分、(2.32±0.62)分和(2.15±0.56)分,与CG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2周、4周和12周后,2组患者的10m-WT、FMA评分和TUG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A组注射2周和4周后的10m-WT、FMA评分和TUG与CG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胫骨前肌小剂量A型肉毒毒素注射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痉挛性足下垂和足内翻患者足内翻肌群的痉挛程度,并对其步行功能的改善有促进作用。
张永祥张文洁王强李江韩超董延广杨传美
关键词:脑卒中痉挛A型肉毒毒素步态
不同频率健侧半球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26
2020年
目的观察高频、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用健侧半球吞咽皮质代表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频组(14例)、低频组(13例)及对照组(15例)。3组患者均给予传统吞咽康复训练,高频组对健侧半球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代表区给予5 Hz rTMS治疗,低频组于相同部位给予1 Hz rTMS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假rTMS刺激;3组患者刺激时间及疗程均相同。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给予患者吞咽造影(VFSS)及表面肌电检查(sEMG),并采用渗透-误吸量表(PAS)、功能性吞咽障碍量表(FDS)、均方根值(RMS)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PAS评分、FDS评分及sEMG检查结果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高频组、低频组PAS评分、FD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高频组治疗前、后FDS差值[(9.92±4.45)分]明显大于低频组FDS差值[(7.15±3.13)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低频rTMS刺激健侧半球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代表区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并以高频rTMS的治疗效果可能更显著。
张祎辰王强孟萍萍杨传美李展菲张子青杨迪胡佳利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表面肌电图
高频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抑郁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抑郁(PSD)病人抑郁症状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PSD病人42例随机分为5 Hz组(13例)、10 Hz组(14例)以及对照组(15例),分别给予5、10 Hz的rTMS及假刺激,每次20 min,每周5次,连续3周。各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24项抑郁量表(HDRS-24)、Fugl-Meyer运动评估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评定。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5 Hz组及10 Hz组病人HDRS-24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和MEP潜伏期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1~16.30,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5 Hz组、10 Hz组病人HDRS-24评分和MEP潜伏期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1、5.59,P<0.05);FMA评分、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Hz组与5 Hz组HDRS-24评分、FMA评分、BMI评分和MEP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rTMS治疗后PSD病人抑郁症状有改善,但5与10 Hz的rTMS对抑郁症状及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无明显差异。
胡佳利卢冰鑫杨传美杨迪张祎辰李江
关键词:卒中抑郁经颅磁刺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