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卓

作品数:34 被引量:104H指数:7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糖尿
  • 8篇糖尿病
  • 6篇荧光
  • 6篇荧光原位杂交
  • 6篇原位
  • 6篇原位杂交
  • 6篇基因
  • 6篇宫颈
  • 5篇凝血
  • 5篇耐药
  • 4篇糖尿病鼠
  • 4篇细胞
  • 3篇血栓
  • 3篇氧化应激
  • 3篇药性分析
  • 3篇人乳
  • 3篇乳头
  • 3篇鼠脑
  • 3篇醛糖
  • 3篇醛糖还原酶

机构

  • 17篇昆明医学院第...
  • 16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云南省中医医...
  • 2篇昆明市妇幼保...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苏州市立医院
  • 1篇大理大学第一...

作者

  • 33篇王卓
  • 17篇杨红英
  • 12篇番寿蕊
  • 9篇徐敏
  • 9篇胡莹
  • 8篇王娴默
  • 8篇马润
  • 6篇徐勉
  • 6篇李晓红
  • 6篇高文勇
  • 6篇李树清
  • 5篇王玉明
  • 5篇杨旭
  • 3篇薛丽
  • 3篇杨怡
  • 3篇周涛
  • 3篇程霞
  • 2篇刘晓莉
  • 2篇沈秀芬
  • 2篇李亚波

传媒

  • 4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血栓与止血学
  • 2篇中国临床保健...
  • 2篇第七届海峡两...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临床神经电生...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检验医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实用糖尿病杂...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9篇2009
  • 3篇2008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TAT、TM、PIC的变化及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水平变化在临床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PL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APL组;非APL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40例,设为非APL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8例设为健康对照组。APL患者按照诱导治疗危险度再分为低危组(n=21)、中危组(n=33)和高危组(n=18),检测各组受试者的血清TAT、TM、PIC水平变化情况,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AT、TM、PIC水平预测APL患者早期死亡的诊断效能。结果APL组的血清TAT、TM、PIC水平均明显高于非APL组和健康对照组(F=189.513、109.523、153.432,均P<0.05),高危组患者的血清TAT、TM、PIC水平均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且中危组高于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003、26.994、53.219,均P<0.05)。化疗后,早期死亡10例(13.89%),存活组患者的TAT、TM、PIC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17、3.507、5.719,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三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TAT、TM、PIC单独预测,可提高预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0.327、0.418、0.293,均P<0.05)。结论APL患者血清TAT、TM、PIC水平异常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其在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均有较高价值。
杨玉美杨莉郑勇马燕肃王海霞张慧敏王卓
关键词: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栓调节蛋白
实验性糖尿病鼠脑微血管病变与氧化应激的关系研究
杨红英番寿蕊李树清王卓徐敏王娴默高文勇李晓红徐勉
ISO15189指导下的医学检验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实践效果评价
2021年
目的:探讨将ISO15189要素融入医学检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将2016~2019年于科室实践的26名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及10名规培学员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养方案,实验组融入ISO15189要素进行培养,比较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对专业组教学效果认可率、带教老师评价等。结果:实验组专业结业考核、管理考核、带教老师评价、带教老师沟通能力认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初期及中期专业考核、管理考核,对带教老师教学方式、理论水平及带教态度认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ISO15189要素融入医学检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培养方案。
周涛何媛马润胡莹王卓沈秀芬杨旭
关键词:ISO15189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以及不合理使用,各类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越来越高,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笔者对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5-2007年确诊为尿路感染的门诊和住院患者的病原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比较,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杨旭杨红英王卓
关键词:尿路感染住院患者病原菌感染性疾病耐药率
建立Sysmex CS-5100血凝仪新生儿凝血四项生物参考区间的探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四个凝血项目为例建立新生儿凝血四项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以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 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C28-A2推荐的方法,通过检测120例健康个体,建立适合实验室内凝血项目生物参考区间,用计算符合率的方法对自建生物参考区间进行评价。结果 a PTT 37.5 s-57.9 s,PT 9.5 s-15.3 s,TT 15.6 s-22.9 s,Fbg 1.18 g/L-2.80 g/L进验证符合率大于95%。结论本文建立新生儿凝血四项参考范围适用本实验室止凝血检测系统,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止凝血项目的新生儿生物参考区间。
王卓胡莹王玉明
关键词:生物参考区间新生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
人乳头瘤病毒、端粒酶基因及3号染色体数目与宫颈病变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TERC)基因的表达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3号染色体数目突变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2月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接受诊治者共81例,其中健康组(病检结果正常)20例,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CIN)1组28例,CIN2组12例,CIN3组9例,宫颈癌组12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进行子宫颈上皮脱落细胞TERC基因的检测,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这81例受试者的HPV感染情况。并进行宫颈癌与TERC基因和HPV的相关性分析。同时记录81例受试者3号染色体数目突变情况。结果在宫颈病变检测中TERC基因检测和HPV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阳性率在CIN1组、CIN2组、CIN3组和宫颈癌组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CIN1组与CIN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3组与宫颈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程度越高,二者阳性率越高。健康组和CIN1组3号染色体数目异常突变率为0%;CIN2组为16.7%;CIN3组为66.7%;宫颈癌组为100.0%,CIN3组和宫颈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组、CIN1组CIN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TERC基因异常表达、高危HPV感染、3号染色体数目的突变可能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
李亚波杨隽丁世霖杨红英王卓
关键词:宫颈病变人乳头瘤病毒荧光原位杂交
糖尿病鼠模型及其与醛糖还原酶相关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探讨如何建立合适的Wistar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综述醛糖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联。
王娴默杨红英肖林徐敏薛丽王卓
关键词:糖尿病动物链脲菌素四氧嘧啶
肺炎克雷伯菌外膜囊泡研究进展
2024年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是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其发病机制涉及复杂的病原体-宿主相互作用网络。尽管我们对这种细菌的分子和细胞机制有了深入的了解,但关于肺炎克雷伯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及其在细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仍未得到充分的阐明。我们总结了目前有关肺炎克雷伯菌外膜囊泡组成成分的知识,重点阐述了其在肺炎克雷伯菌存活和致病等方面的生物学功能。
吴小碟沈秀芬马润王卓王玉明胡莹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生物学功能疫苗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子宫颈上皮脱落细胞TERC基因表达的临床应用研究
王卓马丽莎龙燕邓继红杨红英张虹毛选珍李亚波李晋云余波周涛吕玲
2型糖尿病鼠脑梗死模型的建立及相关指标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在具有胰岛素抵抗特征近似人类2型糖尿病(T2DM)的大鼠身上建立脑梗死模型。方法:SD雄性大鼠120只,其中90只用高脂高糖和链脲佐菌素(STZ)制成T2DM模型,另30只为对照组。对照组和T2DM成模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1组、B1组)和手术组(A2组、B2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SS)评分、TTC染色与HE染色观察神经功能缺损征、脑梗死体积及病理改变。结果:T2DM成模率为72%,血脂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脂异常表现与临床T2DM患者近似。A2组NSS评分3—4级者占75%,脑梗死体积为(55.23±9.59)mm^3,脑梗死成模率为75%;B2组NSS评分3—4级者占60%,脑梗死体积为(54.33±6.39)mm^3,脑梗死成模率为53%。结论:高脂膳食结合STZ注射能复制出接近人类T2DM的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制成的脑梗死模型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是研究人类糖尿病脑梗死病理过程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杨红英王娴默王卓杨怡徐敏高文勇徐勉番寿蕊李晓红李树清
关键词:动物模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